台灣的陸蟹公民科學 

時間 | 2024/04/10(三)19:00-20:30 

講師 | 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 蔡鵑如 博士

         東峰生態工作室 李政璋 博士

         宜蘭蘇澳大坑罟社區 邱宏凱 總幹事

台灣擁有豐富的陸蟹生態,這場我們邀請到三位講師,分別就墾丁、高美濕地與宜蘭蘇澳大坑罟社區,分享當地的陸蟹保育經驗。

👉恆春半島又有「陸蟹半島」之稱,也是台灣最早開始保育陸蟹的地方。李政璋博士將剖析生態廊道的設計,以及公民科學家如何參與其中。

👉在高美濕地,學校如何與在地志工合作,透過河堤的材質改造,幫助陸蟹翻過堤防釋幼。

👉蘇澳的大坑罟社區,邱總幹事將分享如何動員社區志工長期投入陸蟹保育,他們的祕訣為何?

魚市場裡的公民科學 

時間 | 2024/03/21(四)19:00-20:30 

講師 | 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  何宣慶  副教授

         年年有鰆  巫佳容  創辦人

咦?這魚長得好特別,牠是什麼魚呢?

為了追尋澎湖海鰗鰍的身世之謎,我們來到澎湖赤崁,卻無意見打開一扇魚類多樣性的門。讓我們一起跟著何宣慶副教授的腳步,在走逛魚市場的同時,也認識公民科學家如何貢獻魚類研究。

下半場,我們邀請到在澎湖推廣食魚教育的年年有鰆,分享零經驗的人如何協助公民科學、採樣及鑑種的專業養成、實際體驗「科學」的枯燥和成就感,以及在魚市場走跳的心路歷程。

加入我們,一起發掘未知魚類的大千世界。

連長輩都能上手的海廢調查 

時間 | 2023/08/25(五)14:00:15:20 

講師 | Sunwook (Sunny) Hong 洪善旭博士/南韓海廢研究機構「我們的東亞海網絡(OSEAN)」總監

你能想像,所有海岸都被厚厚的白雪覆蓋嗎?噢,那不是白雪,是保麗龍😱。韓國如何用10年時間,減少最讓人頭痛的保麗龍?如何讓一般市民來做海廢調查?一起來聽聽,他們有哪些創意行動。(本演講為英文,有現場逐步口譯)

講師介紹  洪博士長年投入南韓國家海廢監測計畫,她是南韓海廢研究機構「我們的東亞海網絡(OSEAN)」的創辦人暨總監。OSEAN致力於推動研究、教育、政策發展與國際合作,保護海洋環境免受海廢的污染。

海草床的公民科學:如何建立與操作簡單好上手的調查呢?

時間 | 2023/08/31(四)19:00:20:30 

講師 | Naoko KOUCHI 河内直子/Amamo Works(海草工作室)主理人

沖繩的邊野古擁有大片的海草,常被認為是消失多年的儒艮(海牛)可能的覓食場。20年前,自然保育社(The Nature Conservation Society)在沖繩展開海草調查。高中生有辦法做調查嗎?有看到儒艮嗎?為什麼計畫做了10年卻突遇生變?一起來聽聽。(本演講為日文,有現場逐步口譯)

講師介紹  直子從高中就開始潛水,大學主修海洋生物學與生態學。在沖繩念研究所時參與海草床的公民科學調查,從此開啟了提昇民眾意識的教育推廣工作。曾在自然保育NGO工作多年,目前為環境教育講師與編織指導。

2022年系列講座

洋公民科學入門:最簡單的實驗設計、數據收集與視覺化 

時間 | 2022/05/25(三)14:00:15:30 

講師 | 胡介申/澄洋環境顧問研究主任

「讓玩水的人都幫你收數據!」是許多海洋生態研究者的夢想。本課程將分享全球數個有趣的海洋公民科學案例,並利用LINE與Google提供的免費應用,在演講中模擬一場公民科學實驗的過程、最後產出簡易的線上地圖與資料儀表。 

媒體行銷與推廣

時間 | 2022/06/08(三)14:00:15:30 

講師 | 劉嘉偉/西敏寺民主基金會

公共議題的倡議是一門涉及社會與媒體溝通的專業,在「媒體行銷推廣」的講座,將會逐步談到設定倡議的目標、策略、擬定實際活動。除了策略面的分享,我們也會談到如何準備一場記者會,發新聞稿應該注意的事項。希望透過策略與實際操作的經驗分享,能讓參與者將經驗實際應用在工作。 

陽光、空氣、花和人~環境資訊視覺化的應用

時間 | 2022/06/22(三)14:00:15:30 

講師 | 林書正/台灣ECOCEO開放社群創辦人.臺北市大數據中心團隊

環境當中有許多數據值得我們關注,透過適當的資訊與工具,我們可以更加理解陽光、空氣、花和水所處在什麼樣的環境品質中,以及跟我們生活裡各項事務的關聯性。

我們會談到:如何有感接收PM2.5的資訊?NDVI是啥?能吃嗎?跟綠化有關係?水盒子做什麼?為什麼有人自願投入研發推廣?透過這三個部分的理解,讓我們一起來體驗環境大數據的時代。Here we go~

如何用CC授權來分享研究資料?

時間 | 2022/07/13(三)14:00:15:30 

講師 | 林誠夏/開放文化基金會 法制顧問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Open Access、Open Science,以及Open Data的風潮正在發展,本講座將以CC授權的要素為基石,輔以範例說明,協助學員理解研究資料如何協作共工,並進而善用CC授權於跨組織的合作事務。

空氣盒子與公民科學資料應用

時間 | 2022/07/27(三)14:00:15:30 

講師 | 鍾明光/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博後研究員

空氣盒子以公私協力的取徑,在台灣建構了一個全球佈建密度最高的空污感測網絡。然而,如何將繁雜的「感測大數據」轉化成為民眾有感的「空品資訊」,並藉以推展一個開放的空污治理對話,亦成為計畫推動時的核心挑戰。本演講嘗試從空氣盒子的佈建歷程與資料加值服務出發,討論公民科學如何能在資料收集與解譯的過程中,涵納更多元的行動者與觀點,並從而促進空污知識生產的公共化。 

開放資料與管理

時間 | 2022/08/10(三)1400:15:30 

講師 | 柯智仁/農委會特生中心 助理研究員

資料管理的重要,大家都知道。只是因為辛苦又枯燥,所以大家通常做到「自己」、「現在」看得懂之後,就會撒手跑去作別的事,比如收集更多的資料。可是資料常常不是只有自己要用,未來的自己也很容易會不懂現在的自己在寫蝦毀。而且資料越來越多,不整理真的會整個亂掉。但是整理資料還是好煩阿!能不能有個可以讓資料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目標與作法呢?YEAH~就是開放資料~

2021年系列講座

海洋公民科學是什麼?

你有聽過公民科學嗎?公民科學為什麼會在世界各地成為科學研究的流行風潮,台灣有哪些海洋公民科學計畫,以及有什麼不可不知、調查必備、超級實用的數位小工具,所有問題一次解惑。

時間 | 2021年9月17日(五)14:00-15:20

講師 | 胡介申 | 澄洋環境顧問研究主任

參與公民科學超過15年,擁有豐富的教學與實作經驗,從淨灘垃圾、鯊魚物種檢測、河川垃圾到廢棄漁具等,是一位被海廢耽誤的偵探。


公益科技的數據力量

累積多年的寶貴資料,還可以怎麼發揮它的價值?藉由跨領域的資料科學應用,解決公共難題。聽聽資料英雄們,如何從資料中找出線索,進而成為改變社會、促成公益的案例故事。http://d4sg.org/

時間 | 2021年9月24日(五)14:00-15:20

講師 | 陳潔寧/D4SG計畫經理、自由工作者、資料分析師、R-Ladies Taipei共同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