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you life, there will be at least one time that you forget yourself for someone, asking for no result, no company, no ownership nor love. Just ask for meeting you in my most beautiful years." (The Notebook)
教育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很多時候我們要的並不是學生成績進步、更不是他們眼中的崇拜,只是想看見他們在學習中開心快樂的模樣,與他們相互砥礪成長,無怨、無悔。
為什麼想當老師呢?
你想帶給學生的,是什麼?
回想人生那些晦暗、自卑、憤怒、憂傷的時刻,快要掉下懸崖的那一瞬間,是否曾經被老師溫柔地接住呢?
愛因斯坦說:「當在學校所學的一切全都忘記之後,還剩下來的才是教育。」
離開學校後,你還記得什麼呢?
美國心理學家韋納(Weiner,也有人譯作溫納,小編比較喜歡翻成溫拿)認為人們對行為成敗的歸因是有跡可循的呦!看看小編精心製作的懶人包,玩玩連連看,動動腦想想問題,你會發現教育心理學也可以很好玩:)
「你這樣我要怎麼教小孩!」
除了懲罰之外就束手無策了嗎?嘿嘿,這個你就問對人了。小編今天要介紹的是行為主義中非常重要的「增強理論」。
增強可以分為四種:正增強、負增強、懲罰與消弱。這四個到底有什麼差異,趕快看看超簡單圖解吧!
「進步就是修正錯誤,不要在同個地方再次跌倒。」
如果你認同這句話,那你一定理解布魯姆(Bloom)所提出的「精熟學習法」。
精熟學習法能夠分流學習狀況較佳的學生,給予更多精進的學習內容;也能夠給予學習狀況沒那麼好的學生,再一次學習的機會。
這套方法不限於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教學,學生自習的時候也可以透過精熟學法自我精進喔!
「來,同學們,課本拿出來。」
「我們開始測驗囉!」
恩?什麼?老師什麼都沒教欸!
你想像中的上課情景, 只有老師在台上講的口沫橫飛,底下卻聽得霧煞煞,最後再來一份課後考試滿江紅的景象嗎?
才不只是這樣呢!
來看看王政忠老師的MAPS教學法,如何讓老師與同學「一起上課」!
透過心智繪圖、策略提問、口說發表與同學鷹架的教學方式,讓你跟夥伴們一起享受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