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課室繪圖瞭解國小職前

數學教師的信念、知識與情緒

/-數理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

  「繪圖」是心理學中常見的一種技巧,他可以窺視人們心中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想法。除在心理學之外,它也廣泛的應用在教育領域中,例如繪製概念圖可以呈現學生對於某一特定概念的認知。更進一步,繪圖也能夠反映出個體的信念與情緒,學者們普遍同意繪圖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這意味著認為某件事或某個現象應該是怎樣(信念),在一些研究中,也同時能觀察到繪圖者的情緒。

林勇吉老師主持的科技部計畫「畫一位數學教師之研究:藉由繪圖分析職前數學教師的信念」,利用課室繪圖的方式來瞭解國小職前數學教師的信念、知識與情緒。他的研究有兩個重要的創新性:(1)使用創新的方式調查教師信念。(2)將信念、知識、情緒視為一個整體,用統整性的觀點來調查它們。進一步說明如下:

傳統上調查教師信念多採用「問卷」與「訪談」的方式,然而這樣的方式存在許多誤差,導致文獻中對於信念與實務總是產生不一致的結果,例如對於問卷中或訪談中的「用詞」,不同受訪者有不同的解讀,並且和研究者的定義可能有不小的落差,舉例來說某位教師宣稱自己支持「開放式」的教學,但是他對「開放式」的教學的定義可能跟研究定義很不同,導致研究者在報導其信念時出現落差。另外一方面,信念有一個重要的特質就是「潛意識」,並不是所有受訪者都能明確的意識自己所有的信念。有鑑於此,繪圖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它具以下特點:(1)協助擷取教師沒有意識到信念。(2)較無壓力,較能真實表達想法(跟訪談比起來)。(3)繪圖內容很具體,可減少受試者與研究者對於「詞彙」定義的落差。(4)繪圖能夠同時呈現知識、信念與情緒。

  繪圖反應了受試者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意味認為教學應該怎麼做,同時它也有能力顯現教師的教學知識,例如,乘法的概念該如何教可以顯示在其繪圖中。更進一步,透過圖中人物的表情、情境,我們也能夠分析其情緒,然而,過去的研究比較多單純把繪圖用作分析「學生」信念的工具,林老師的研究中,嘗試透過繪圖任務提詞的改變,協助受試者將其教學知識顯現在圖中,同時擷取知識、信念、情緒這三者,在研究討論中,林老師也進一步提出可以藉此分析這三個向度的關聯性,例如,教師學科教學知識(PCK)跟正向情緒、教師中心的信念相關性較高,這也引發了師資培育中,應該較注重PCK或學科知識(CK)的議題,以台灣教師在國際數學師資培育評量(TEDS-M)的表現,我們的CK表現優於PCK,這對於學生學習的影響又是為何?很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圖片出處:Lin, Y.-C. (2021). Using a drawing method to investigate pre-service teachers’ beliefs, knowledge and emotions about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https://doi.org/10.1080/1359866X.2021.188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