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威士忌的酒精濃度都在40%以上,但你一定看過用Proof作為酒精濃度單位的威士忌,那麼Proof要怎麼換算?酒精濃度要如何測量?威士忌的酒精稅又是用什麼標準課徵的?威士忌可以蒸餾到多高的酒精濃度?入桶熟成的酒精濃度又有什麼眉角?還有,你看過酒精濃度40%以下的威士忌嗎?
威士忌酒標最常見的酒精濃度單位是Alcohol By Volume(ABV,酒精體積百分數),也就是酒精飲料中含有的乙醇(純酒精)比例,通常在酒標上會寫作ABV、abv或alc./vol.,甚至也有只寫vol.的。
另外一種在威士忌上常見的酒精濃度單位是Proof,這個單位源自於16世紀的英國海軍,因為以前軍艦上的黑火藥常常會被海水或雨水浸濕而無法點燃,但人們發現只要烈酒的酒精濃度夠高,將黑火藥浸入烈酒中仍然可以被點燃,因此這也就成為烈酒的酒精濃度很高、沒有被加水稀釋的「證明」(Proof)。
經過實驗計算,要能點燃黑火藥的最低酒精濃度是57.15%,因此英制的100 Proof又被稱為「海軍強度」。例如格蘭花格105單一麥芽威士忌,105代表的就是英制Proof,換算成ABV就是60%。不過現在已經很少威士忌會使用英制Proof了,比較常見於蘭姆酒或琴酒。
美國威士忌也可以見到Proof的標示,但跟英國的計算方式不同,美制100 Proof等於50% ABV,所以如果你看到了標示為120 Proof的波本威士忌,它的酒精濃度就是60% ABV。
還有一種比較冷門的酒精濃度單位是Alcohol By Weight(ABW,酒精重量百分數),一般會碰到的機率相當低,基本上可以忽略。
以下就將這4種酒精濃度單位的換算方式統整如下:
1% ABV=美制2 Proof=英制1.75 Proof=0.8 ABW
美制1 Proof=0.5% ABV=英制0.875 Proof=0.4 ABW
英制1 Proof=0.5715% ABV=美制1.14 Proof=0.4572 ABW
1 ABW=1.25 ABV=美制2.5 Proof=英制2.1875 Proof
酒精飲料的溫度,會影響酒精濃度的測量數值,國際上通常以攝氏20度為測量的標準,不過日本則習慣以攝氏15度作為測量標準,早期台灣菸酒公賣局承襲日本規矩,在攝氏15度下進行測量,因此自製的威士忌酒精濃度才會標示為41%。
另外,酒精濃度的測量允許些微的誤差,根據我國《酒類標示管理辦法》第6條第2項規定,酒類酒精成分容許誤差範圍,蒸餾酒為正負0.5度。
你見過酒標寫著「日本酒度+4」或「日本酒度-2」的清酒嗎?所謂的「日本酒度」跟酒精濃度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代表清酒的比重(含糖量或殘糖量),用來衡量甜度、辛口度的一種參考指標。
簡單來說,日本酒度負數越高,代表酒中殘糖量較多,清酒口感越甜;日本酒度正數越高,代表酒中含糖量較少,味道比較辛口(Dry,不甜)。不過影響清酒口感的不是只有日本酒度,這僅是一種參考而已,並非判斷甘辛度的唯一標準喔!
冷知識之4:你喝的威士忌政府要課徵多少酒稅?
雖然台灣進口威士忌的關稅為0%,但仍要課徵營業稅、菸酒稅,根據《菸酒稅法》第8條規定,蒸餾酒類每公升按酒精成分每度徵收新臺幣2.5元,也就是說,進口一瓶容量700ml、40% ABV的威士忌,稅金等於新台幣70元,計算方式如下:
0.7(公升) x 40(酒精濃度) x 2.5(元) = 70元
當我們在查閱威士忌酒廠的相關資料時,一定會看到關於酒廠產能/年產量的數字,業界使用的單位是LPA(Litres of Pure Alcohol),也就是「公升純酒精」的縮寫。
這是因為每款威士忌裝瓶的酒精濃度都不太一樣,所以不能用生產了多少瓶威士忌作為產能/產量的標準,而必須用幾公升純酒精來計算,才能反映酒廠真實的生產數據。
也就是說,假設完全忽略威士忌熟成過程中酒精蒸發的損耗,一間年產量10萬LPA的酒廠,理論上每年可以裝出25萬瓶40% ABV的威士忌。透過這個簡單數字換算,你對LPA這個酒廠產能單位有概念了嗎?
根據蘇格蘭法規,蒸餾後的威士忌新酒,酒精濃度必須低於94.8% ABV,以保留原料所產生的香氣與風味。事實上,94.8% ABV已經快要接近極限了,用傳統蒸餾法是不可能蒸餾出99.5% ABV的無水酒精或100%絕對酒精。
在此為大家科普一下,當酒精濃度達到95.57%的時候,此時酒水混合溶液的沸點會降到攝氏78.2度(比酒精原本的沸點攝氏78.4度還底),不論是其中的酒精或水,都會在攝氏78.2度時一起沸騰,由於無法再移除更多的水,冷凝出來的液體酒精濃度依然還是95.57% ABV,不會再升高了。
如果蒸餾時加入苯,可以讓水分子的沸點不要降那麼多,此時再讓溶液溫度升到攝氏78.5度,就可以取得99.5% ABV無水酒精;還有就是利用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的強烈吸水性,來製造無水酒精。如要取得100%乙醇的絕對酒精,則要加入鎂來移除乙醇外的剩餘物質。
美國法令有明確規定,威士忌新酒入桶的酒精濃度不得超過62.5% ABV,不過蘇格蘭威士忌卻沒有關於入桶酒精濃度的規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蘇格蘭威士忌產業入桶的酒精濃度多為42.8% ABV,甚至可以低到37% ABV。到了1970年代,蘇格蘭威士忌需求大爆發的時期,由於威士忌產量大增,橡木桶供不應求,許多酒廠只好不稀釋新酒,而是蒸餾出來後就直接入桶熟成,以減少橡木桶的使用量。
時至今日,蘇格蘭威士忌產業約定俗成的默契,則是將麥芽威士忌新酒稀釋至63.5% ABV入桶熟成(穀物威士忌為68% ABV)。
當然,不同酒精濃度的新酒,在橡木桶中能萃取的物質有所不同,熟成的效果自然也不一樣。酒精濃度較低的新酒,有利於水溶性物質的萃取;酒精濃度較高的新酒,整體熟成的速度反而較慢,適合進行長時間陳年。所以很多酒廠除了以63.5% ABV的新酒入桶,也會以68% ABV甚至更高的酒精濃度入桶,以獲取更豐富多元的風味。
至於台灣的威士忌酒廠,新酒入桶的酒精濃度則多為59.5% ABV,原因是根據《公共危險物品及可燃性高壓氣體製造儲存處理場所設置標準暨安全管理辦法》,酒精含量超過60%之水溶液,屬於第四類公共危險物品,也就是易燃液體及可燃液體,其儲存場所必須符合相關消防規定,對於保留空地寬度、建物防火構造、設置防火門窗及排風設備、室內溫控設備、避雷設備等,均有嚴格的要求。
除非生產場所的酒精儲存量不超過400公升,才可以無視相關規定,但是僅僅是一只雪莉桶的容量,就已超過了這個管制量,所以台灣的威士忌酒廠只能選擇以59.5% ABV入桶熟成。
眾所周知,大部分威士忌生產國的法令,都規定威士忌裝瓶時的酒精濃度不得低於40% ABV,但世界上仍有很多國家,並未規定威士忌的酒精濃度,或者允許低於40% ABV的威士忌。
例如南韓的Golden Blue威士忌只有36.5% ABV;馬來西亞的Club 99威士忌只有38% ABV;日本也有37% ABV的千壽威士忌,39% ABV的Suntory Red威士忌,以及39% ABV的Hi Nikka威士忌。
你沒有看錯,日本是允許低於40% ABV威士忌的存在。日本的酒稅法比較特別,它將威士忌等烈酒分為三種等級:43% ABV以上為特級威士忌,40%~43% ABV為一級,而37%~40% ABV則為二級,蘇格蘭威士忌那套規定,絕對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鐵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