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 課程

台灣生態探索

課程介紹

本課程係為啟發學生對自然生態接觸之興趣,從接觸、認識生活周遭以及旅遊過程所能見到、感受到之動植物,包括常見的樹木、野花、鳥類、昆蟲禽獸及水中生物的生態多樣性。教學目標係讓學生藉由這門課學會去感受、欣賞大自然,並重新思考人和大自然的關係,進而可使學生學會尊重環境倫理,關懷環境,並為未來在生態旅遊市場所需之專業人才打下生態服務熱忱的基礎。

教材大綱

生態探索的態度與方法
校園生態探索
社區生態探索
步道生態探索
里山生態探索

生態文學

課程介紹

本課程針對生態文學的寫作內容與書寫技巧進行論述,先讓學生了解何謂生態文學,後續以各類文本作為基礎,探究各類型作家、主題、作品等特色,並透過各週主題設計編排相關議題,進行思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除了獲得鑑賞與創作方法外,更對生命與環境相互關係的依存有更深刻的省思與批判。

教材大綱

應以生態文學為主要教材,透過文本閱讀,培育學生賞析能力
培育學生對生態文學的鑑賞能力
培育學生觀察力,創造自我對生態文學的表述能力

每單元應力圖增進學生準確重述生態文學的鑑賞應用能力

每ㄧ單元都能與全體同學進行對話

科技管理

課程介紹

本課程講授科技管理的主要內涵,包括:

1.科技管理的意義、重要性、內涵。技術的意義特性與分類

2.科技生命週期、科技資源的意義與分類

3.核心能力、技術創新能力

4.技術擴散、技術策略

5.技術取得、學習策略、機制與績效

6.研發團隊

7.技術預測、技術創新與規劃

教材大綱

1科技管理的影響
2科技政策與管理

3科技變遷與技術替代

4科技規劃與評估

5技術移轉與智慧財產權

6創新管理與產品研發

自然書寫與社區敘事

課程介紹

本課程以社區野菜為主軸,結合大林地區豐富野菜資源,加以記錄推廣,並佐以科技方式,推廣實用的野菜知識敘事APP。社區常見野菜食材,具有耐氣候、生長快速、低維護等特色,但現在常被視為雜草而忽略丟棄。此外,農業社區家戶庭園內,多種植各種不同家用作物,卻不理解並重視它的存在。本課程先帶學生討論野菜與氣候變遷調適之關係,提供文學素材,強化如何以文學角度紀錄野菜,達成敘事能力。此外,進一步導入科技技術,運用google map標定社區野菜位置,並透過文學敘事,將所有紀錄等敘事內容與APP設計結合,完成大林野菜譜。最後,將各項野菜議題加以發揮,達成行銷、推廣的意義。這樣的跨領域課程設計,一方面藉此重視大林綠資源之永續特色,二來提倡野菜蔬食功能,強化健康、環保的創新性。

教材大綱

1. 生活環境之野菜觀察與分析
2. 野菜種植問題與對策

3. 蒐集社區家戶庭園作物及空地野菜經驗-訪談耆老

4. 探索自然資源、GPS定位、物種辨識

5. 學習野菜敘事,製作社區野菜圖鑑與野菜食譜

6. 設計野菜網路故事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