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下 第三章
引言
所罗门所建造的圣殿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它更深具象征意义,反映了上帝的神圣秩序、同在与救赎计划。从选址在摩利亚山,到所使用的精确尺寸和材料,每一个细节都具有属灵的意义。通过研究这些元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圣殿如何预表耶稣基督和祂最终的牺牲,并教导我们今天如何活出信仰。
摩利亚山——被拣选的圣地
所罗门在摩利亚山上建造圣殿,这是一块充满圣经历史的土地。亚伯拉罕曾在此顺服上帝、愿意献上他的儿子以撒为祭(创世记22:2);几百年后,大卫也在这同一个地方筑坛,因神阻止了一场毁灭性的瘟疫(撒母耳记下24:18-25)。这些事件强调了赎罪、献祭和神的介入。
神选择在这里建殿,强化了敬拜与赎罪的重要性。圣殿不仅是敬拜的地方,它也是人们认罪并得赦免之地,直接指向耶稣基督这位除去世人罪孽的最终祭品。
圣殿的尺寸——彰显神圣秩序
圣殿的结构经过精心设计,其每一个尺寸都具有属灵意义:
长60肘 × 宽20肘 × 高30肘
数字6(如60)象征人的不完全;
数字3(如30)象征神的完全,也反映三位一体——父、子与圣灵;
矩形形状象征稳定与神圣秩序。
这设计传达一个重要的真理:虽然圣殿是为人敬拜所建,它归根结底是属神的。同样地,我们的生命也应反映出人的有限与神的完美,在祂里面得着完全。
前廊——盼望救赎
圣殿的门廊长20肘,高达120肘。这些数字有其特殊含义:
20代表等待与救赎,象征人们期盼弥赛亚的到来;
120象征属神的领导与转变,如摩西活了120岁,以及五旬节有120位门徒聚集。
前廊象征着进入神同在的过渡阶段,提醒我们,进入祂的同在需要信心与耐心,直到耶稣成全律法,为所有信徒开通道路。
圣所——为神同在作准备
圣所长40肘,是通往至圣所之前的预备之地。数字40在圣经中常用来代表试炼与预备期,例如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40年,耶稣禁食40天。
这教导我们,在经历神完全的同在前,我们必须经历生命的熬炼、降服与灵命成长。正如祭司在圣殿中事奉前需要洁净自己,我们也要每天预备心灵来亲近神。
至圣所——神的居所
至圣所是一个完美的立方体,尺寸为20×20×20肘,象征完全与永恒。它是圣殿中最神圣的地方,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能在赎罪日进入。如果不按规矩进入,将面临死亡的危险,凸显罪的严重性与需要中保的迫切性。
当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时,隔开至圣所与圣所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马太福音27:51)。这表明我们如今可以藉着基督坦然无惧地进入神的同在(希伯来书10:19-22),不再因罪而与神隔绝,耶稣已成了我们永远的大祭司。
两根柱子——雅斤与波阿斯
圣殿门前矗立着两根巨大的铜柱:
雅斤(意为“祂必建立”)——代表神的信实与盟约;
波阿斯(意为“在祂里面有力量”)——象征神的能力与稳固。
这两根柱子提醒我们,我们的信仰立基于神的应许。是祂坚立我们的道路,我们的力量也来自于祂。作为信徒,我们也蒙召成为神国度中的柱石,坚定站立在真理与爱中(启示录3:12)。
幔子——被基督撕裂的屏障
圣殿中的幔子厚重,织有蓝色、紫色、朱红色和细麻:
蓝色 = 天与神性;
紫色 = 君王权柄,指向耶稣为王;
朱红色 = 血,象征赎罪与牺牲;
细麻 = 纯洁与祭司职分。
这幔子将有罪的人与神的同在隔开。然而当耶稣死时,这幔子自上而下裂为两半,说明藉着祂的牺牲,我们不再需要地上的中保,现今可以直接来到神面前。
铜坛与铜海——洁净与赎罪
铜坛(20×20肘)象征藉献祭得赎罪;而铜海(祭司用以洁净)象征洁净与成圣。在新约中,这些元素在基督里得以完全:
铜坛预表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终牺牲;
铜海象征藉耶稣的宝血和洗礼而得的属灵洁净。
进入神的同在之前,需要先藉赎罪而得洁净;如今,耶稣已经一次永远地完成了这赎罪的工作。
结语——耶稣成全圣殿的意义
圣殿的结构与象征揭示了神的救赎计划,但这只是将来更美之事的影儿(希伯来书8:5)。耶稣成全了圣殿的一切:
幔子被撕裂,赐我们直接进入神的同在;
至圣所预表我们将来与神永恒的居所;
铜坛与铜海预指耶稣的牺牲与我们的洁净;
门廊(20肘)象征等候弥赛亚,祂就是通向神的真正入口。
圣殿的一切最终都指向耶稣。藉着祂,我们不再需要一座物理的圣殿——我们现在就是神的活殿,建造在基督的根基上,被祂的灵充满。让我们活出圣洁的生命,因我们乃是永生神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