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以斯拉与尼希米的旅程
当我们在个人、属灵,或是群体层面经历破碎与分散的季节时,常常会渴望复兴。但复兴从哪里开始?当破碎的碎片太多、伤害太深,我们又该如何重建?
以斯拉记与尼希米记不仅仅是古代耶路撒冷的历史记载,更是一份属灵的蓝图,展示了神如何复兴祂的百姓——不仅是在古时,也是在今天。
以斯拉记一章一节开篇就提醒我们:复兴不是从人的主意或精明的计划开始的。“要应验耶和华借耶利米口所说的话……”(以斯拉记1:1),这指的是耶利米几十年前所发的预言(耶利米书29:10)。被掳归回、耶路撒冷的重建,是因神的话语已经到了应验的时候。
这是真理的根基:复兴始于神的话语。不是我们的情绪,不是我们的愿望,而是那走在我们前面的神圣话语。历史之所以转动,是因为神的应许到了时间。祂的话语感动了古列王的心,也激励了被掳之民的回应。
以赛亚书55:11说:“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决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我发它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当我们感到迷失或停滞时,必须回到神的话语中开始。祂的话不只是事实,更是带来复苏与引导的生命之气。
以色列百姓归回耶路撒冷后,第一件事不是建城墙或重建家园,而是重建祭坛——那是敬拜与献祭的地方。
这听起来或许不合常理。在没有防护、敌人环伺的城市中,露天建祭坛似乎很危险。但这是神的次序:祭坛优先。
祭坛代表敬拜的核心:祷告、亲密和对神的降服。在重建外在结构前,首先要更新内在的敬拜生命。城墙则代表安全、身份、尊严与属灵界限,这些固然重要,但不是第一。
神清楚地传达一个信息:先重建内心,再重建外在。祂渴望的是复兴的心,而不只是复兴的城市。敬拜不是安全之后的回应,而是力量与安全的源头。
从人的角度来看,先建墙是理所当然的。它能保护城市,为重建提供结构和保障。但神的智慧常常与人的逻辑相反。
祂引导百姓先建祭坛——在毫无遮掩、敌人环绕的环境中。为什么?因为神的保护不依赖于物理的城墙,而是取决于祂百姓的心是否向着祂。
这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属灵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想先建立“城墙”——设立习惯、界限、安全网。但神要我们从敬拜开始,即使这似乎更冒险。真正的安全、身份与平安,来自亲密的敬拜,而不是人为的保障。
这种“策略颠倒”在神的国度中很常见:“那在前的将要在后”,“软弱的成为刚强”,“敬拜在行动之前”。
在尼希米记中,重建城墙的不是专业工匠或贵族,而是普通人:祭司、金匠、商人和家庭。他们各自承担一段城墙的建造任务,并肩协作,有着共同的目标。
这是教会的美好写照:每个信徒都是神复兴计划中的一部分。没有人是微不足道的。有人建造,有人守卫,有人修门,有人砌墙。
尼希米记4:6说:“众民专心做工,城墙就都修完,直到一半。”他们心志坚定,目标一致。4:18更描绘了一幅震撼画面:一手拿工具,一手拿兵器。这正是我们的呼召:既是建造者,也是守望者——在属灵中建造根基,同时持守信仰与祷告。
耶路撒冷不仅是一个地理地点,更象征着属神的子民,是神同在的居所。在新约中,这个意象转向了教会——新的耶路撒冷,基督在地上的身体。
耶路撒冷的重建,预表着今日教会的建立。正如每个家族都承担一段城墙,每位信徒也被呼召承担教会中的一部分责任。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3:9说:“你们是神所耕种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在以弗所书4:16中,他又说:“全身都靠祂联络得合式……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神复兴大工中的参与者。
以斯拉与尼希米书中所见的一切,都指向耶稣——神话语与计划的最终成全。《约翰福音》第一章宣告:耶稣是道成了肉身——祂是神赐给人类的活信息。祂不只是带来复兴,祂就是复兴本身。
正如神的话语激动了被掳者的心,使他们归回重建,耶稣今天也感动我们的心,呼召我们回转向父,重建属灵生命,成为神所寻找的敬拜者。
耶稣邀请我们进入的不是空洞的宗教,而是充满圣灵的真实敬拜。祂说:“你们要先求神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33)。
从重建的祭坛与圣殿开始,最终应验在更深的真理中: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神(约翰福音4:23–24)。耶稣对撒玛利亚妇人说,敬拜不再限于特定地点,而在于心的姿态。
我们今天建造的祭坛是属灵的——是我们每日的降服;
圣殿不再是石头和木头,而是神的子民所组成的教会;
城墙不再是物理的围墙,而是圣洁、身份与使命的属灵界限。
古耶路撒冷的重建,预示着神如今在我们中间所做的工作。
以斯拉与尼希米的故事,不只是关于一座城,而是关于一群被呼召归回的子民,关于一颗颗被复兴的心,关于被恢复的敬拜。
神仍在说话。
祂仍在呼召祂的百姓去重建。
祂仍在寻找那愿意将祭坛放在城墙之前的敬拜者。
所以,让我们归回吧。
从神的话语开始,
重建祷告与献上的祭坛,
站在建造者的位份上,
并且牢记:耶稣,这活的道,仍然在使万事更新。
我们是:
祂正在复兴的耶路撒冷,
祂正在呼召的建造者,
祂正在寻找的敬拜者,
祂要藉以得荣耀的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