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繁體中文,在winn1環境下,區域網路中,新增傳輸與接收檔案功能,
使用者在伺服端電腦,想要點選資料夾或是檔案(可以是一個以上),就能自動傳輸檔案到client端執行接收程式的電腦,
,在UI界面下,區網中的client端電腦要先跟伺服端電腦報到,伺服端電腦要在程式啟動時用現在的使用的IP,先進行區網的廣播,持續時間30秒,並要有手動廣播的按鈕可以再次廣播伺服端電腦的ip位置,等client端電腦報到後呈現在ui畫面上,需要呈現有client端電腦的ip位置、MAC位置、電腦名稱、狀態(online或offline),此列表中,如果使用者手動按下重新廣播按鈕後,在UI界面上,clinet端資料進行重整,client電腦離線就顯示offline,如果還連線就顯示online,
當有clinet的電腦報到後,伺服端電腦使用者要先選定列表中已報到的clinet端電腦後,才能接著選定好想要傳輸派送的檔案(可以是多個)或是資料夾後,接著伺服端電腦要先準備好選定的檔案並轉成檔案傳輸清單後,根據伺服端電腦使用者在選定列表中的clinet電腦,先把檔案傳輸清單在背景執行先傳送給選定的client端電腦,當client端電腦接收到伺服端先傳來的檔案傳輸清單後,根據檔案傳輸清單,在client端程式啟動的位置建立一個資料夾來準備接收檔案,根據檔案傳輸清單接著在背景執行udp-sender.exe檔用指令的方式把檔案收受需求通知伺服端電腦,用udp-sender.exe指令來進行發出要求的client端電腦,開始傳輸檔案,用python語言實作,使用udp-sender.exe及udp-sender.exe的,"https://www.udpcast.linux.lu/exe.html",這個網站的程式,及"https://www.udpcast.linux.lu/satellite.html"這個網站的提示的指令及參數來進行設計實作
接上,請修正,伺服端程式 會廣播 IP 並等待客戶端報到,當客戶端報到後,當伺服端使用者按下選擇檔案按鈕或是資料夾按鈕後,當選定檔案或資料夾後,伺服端會才生成檔案傳輸清單,並先在背景將檔案傳輸清單通知clinet端電腦,clinet端電腦收到檔案傳輸清單後,就在背景執行udp-receiver.exe這個指令加上傳輸清單上要接收的檔案,最後伺服端根據該清單調用 udp-sender.exe 傳輸檔案
使用繁體中文,在winn1環境下,伺服端電腦有權限可以控制client端電腦,區域網路中,新增傳輸與接收檔案功能,
使用者在伺服端電腦,想要點選資料夾或是檔案(可以是一個以上),就能自動傳輸檔案到client端執行接收程式的電腦,
,在UI界面下,區網中的client端電腦要先跟伺服端電腦報到,伺服端電腦要在程式啟動時用現在的使用的IP,先進行區網的廣播,持續時間30秒,並要有手動廣播的按鈕可以再次廣播伺服端電腦的ip位置,等client端電腦報到後呈現在ui畫面上,需要呈現有client端電腦的ip位置、MAC位置、電腦名稱、狀態(online或offline),此列表中,如果使用者手動按下重新廣播按鈕後,在UI界面上,將收集的clinet端資料進行重整,client電腦離線就顯示offline,如果連線就顯示online,
如果有clinet的電腦報到後,在伺服端電腦,使用者要先選定UI列表中已報到的clinet端電腦後並呈現被選狀態,伺服端電腦使用者才能接著選定好想要傳輸派送的檔案(可以是多個)或是資料夾,需要有按鈕分成檔案及資料夾,當伺服端電腦使用者先選定好的的檔案或資料夾,將檔案名稱或資料夾資訊轉成檔案傳輸清單後,根據伺服端電腦使用者在選定列表中的clinet電腦,先把檔案傳輸清單在背景執行先傳送給選定的client端電腦,並且伺服端電腦的使用者要能確認clinet端電腦能接收後,當client端電腦接收到伺服端先傳來的檔案傳輸清單後,根據檔案傳輸清單,在client端程式啟動的位置建立一個資料夾來準備接收檔案,根據檔案傳輸清單接著在背景執行udp-sender.exe檔用指令的方式把檔案收受需求通知伺服端電腦,用udp-sender.exe指令來進行發出要求的client端電腦,開始傳輸檔案,用python語言實作,使用udp-sender.exe及udp-sender.exe的,"https://www.udpcast.linux.lu/exe.html",這個網站的程式,及"https://www.udpcast.linux.lu/satellite.html"這個網站的提示的指令及參數來進行設計實作,指定udp-sender.exe在執行時要udp-sender --file "從伺服端使用者傳送來的檔案傳輸清單" -r --destination client端電腦IP -w 伺服端使用者選擇的檔案 -b 128K -m 60M -l 10 -p 8600 ,最好能在傳送先在背景進行連接測試,如:udp-sender --file "從伺服端使用者的檔案傳輸清單" --dest client端電腦IP:8600 --test --interface 伺服端IP,請協助產生能實際使用的範例,謝謝
例如檔案進度顯示、錯誤處理和日誌功能
傳輸端(Sender)
要將檔案從傳輸端發送到接收端,您可以使用以下指令:
廣播模式
bash
複製程式碼
udp-sender --file "C:\example\file.txt" --broadcast
說明:
--file:指定要傳送的檔案路徑。
--broadcast:發送廣播訊號,接收端不需要指定傳輸端的 IP。
單播模式(如果您希望指定接收端的 IP 地址)
bash
複製程式碼
udp-sender --file "C:\example\file.txt" --destination [接收端的IP地址]
說明:
--destination:指定接收端的 IP 地址。
接收端(Receiver)
在接收端,使用以下指令來接收檔案:
bash
複製程式碼
udp-receiver --file "received_file.txt" --port 9000
說明:
--file:指定接收後檔案的名稱。
--port:設定接收端的端口,確保與傳輸端一致(預設為 9000)。
網路連接:確保兩台設備在同一網路上。
防火牆設定:確認防火牆允許 UDP 流量,特別是指定的端口。
檔案路徑:檔案路徑需使用雙引號包住,特別是當路徑中含有空格時。
假設要傳送的檔案為 C:\example\file.txt,接收端 IP 為 192.168.1.100,您可以這樣設定:
傳輸端(Sender)
使用廣播:
bash
複製程式碼
udp-sender --file "C:\example\file.txt" --broadcast
或使用單播:
bash
複製程式碼
udp-sender --file "C:\example\file.txt" --destination 192.168.1.100
接收端(Receiver)
bash
複製程式碼
udp-receiver --file "received_file.txt" --port 9000
這樣就能順利將檔案從傳輸端傳送到接收端。希望這樣的優化能幫助您更有效地使用 UDPcast!
使用 udp-sender.exe 傳輸大於 4GB 的檔案時,確實可以通過適當的參數設置來提高傳輸效能。以下是一些建議的參數以及說明:
-f:指定要傳輸的檔案。
-r:指定接收端的 IP 地址。
-w:指定接收檔案的路徑。
-b:設置傳輸的緩衝區大小,增大此數值可以提高效率。例如,使用 -b 64K 或更高。
-m:設置最大傳輸速率,例如 -m 20M 可以限制最大傳輸速度為 20MB/s。
-p:指定端口,通常使用預設值即可。
-l:設置延遲的時間,例如 -l 10 表示延遲 10 毫秒。
-u:使用 UDP 協議進行傳輸。
bash
複製程式碼
udp-sender.exe -f <your_large_file> -r <receiver_ip> -w <output_path> -b 128K -m 60M -l 10 -p 50000
網路環境:確保在穩定的區域網路環境下進行傳輸,並且不受其他流量影響。
接收端設定:接收端也應該使用 udp-receiver.exe,並且設置合適的緩衝區大小以匹配發送端的設定。
測試調整:可以根據實際環境進行多次測試,根據需要調整緩衝區和速率限制等參數,以獲得最佳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