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形傳譯=『戲劇角色』+『手語翻譯』

       如果妳/你認識盲人的藝術觀賞平權服務『口述影像』,就可以聯想『劇場視形傳譯』是提供聾人、聽障朋友的藝術通達服務,確保手語使用者不會錯過舞台上演員的重要訊息,獲得和大家一樣的觀賞體驗。 2022年莫比斯開啟《大象飛過我的耳朵——劇場視形傳譯》計畫,從十月起進行了14 堂劇場視形傳譯培訓課程。特別邀請美國資深傳譯專家Kevin Dyels作為計畫顧問,在線上親領「視形傳譯概念」課程,莫比斯接續「劇場表演練習」、「視形傳譯實習操作」的課程,引導學員進入視形傳譯領域。

「聽不見聲音,並不等於沒有屬於自己的聲音。

世界永遠都不會達到完全無聲的狀態。」

-Christine Sun Kim 美國聽障聲音藝術家



第一場|《大象飛過我的耳朵——劇場視形傳》計劃簡介

由計畫主持人黃子翎簡介《大象飛過我的耳朵——劇場視形傳》的計劃緣起與願景,從如何連結國內外資源到說明會前置作業,在視形傳譯概念線上課程前已經和美國開會媒合彼此的概念讓翻譯可以順暢地進行課程。台灣準備實體戲劇課程,進入到表演者/聾顧問/手譯員三方跨界聯合排練實作劇場視形傳譯。


第二場|《劇場視形傳譯−−台、美、、港澳交流論壇》

實體 v.s 線上

莫比斯分享視形傳譯計畫外,邀請計畫顧問Kevin Dyels簡單介紹視形傳譯的概念,同時香港資深視形傳譯員陳月英女士、澳門手藝工作室創辦人也是視形傳譯工作者麥月珍,ㄧ起透過線上和台灣朋友分享在地聾人藝術共融通達服務的發展狀況。


在美國視形傳譯已經發展有30年,因此Kevin在座談分享美國視形傳譯的體系,還有美國聾人與聽障藝術家擔任各式劇場的職務案例。香港的陳月英女士介紹香港的視形傳譯是由香港的相關政府機關協助辦理,一路發展至今已經有定幕劇的視形傳譯藝術通達服務。澳門體制仍屬劇團與手譯團體連結,並且會與香港交流經驗。大家在90分鐘裡,從多方領域討論視形傳譯的發展,在台灣實踐的能性、尋找經費的來源、可協助的單位等問題請教國外夥伴,讓在台灣有機會從中借鏡找尋多元可能與面貌。




第三場|《大象飛過我的耳朵》工作坊呈現

此次視形傳譯的示範展演運用四個不同形式,有雙人、三人、音樂劇……等等,在各五分鐘的片段當中。演出一開始,我們遵循國外視形傳譯場次的方式,邀請視形傳譯員在劇場門口接待聾人觀眾,並講述等一下提供視形傳譯服務的細節。演出將呈現不同形式的劇場視形傳譯如何與劇場連結,劇目示範呈現解說如下:

1.  闖入(雙人劇):

兩人劇本,形容兩位公司員工半夜潛入辦公室,尋找機密資料的過程。我們運用傳統站位,意即將視形傳譯員放置在舞台的左方或右方。視形傳譯員會以簡單配件,提供觀眾辨識傳譯舞台上的哪位表演者,因此觀眾在觀看舞台上表演者的同時,也可以藉由視形傳譯員的手語表情、快慢、輕重得知舞台發生的事。

演員:張采軒、姚志杰 / 視形傳譯員:楊晶婷、蔡其芳

2.   闖入(無聲劇):

聽障朋友對聲音有特別讀取的方式,有時是他人的表情、有時是速度、有時是顏色、有時是線條。我們運用闖入同樣的劇本,邀請兩位聾人朋友從對聲音的想像,以形體來傳達闖入的內容。邀請觀眾轉換視角來欣賞聾人朋友是怎麼樣傳達對聲音的美學想像。

演員:周佩、葉少威

3.   一切安好(音樂劇):

此作品講述劇中主角遇見兒時霸凌他的人,彼此雙方在成長後的溫暖問候。劇目中視形傳譯員更近一步參與角色,有時與主角同時對話,又有時轉換為客觀傳譯的身份在主角身邊。多了走位和音樂擺放其中,傳譯員須將音樂與主角心情放至傳譯的質感中。

演員:邱忠裕 視形傳譯員:林姵萱、陳麗娟

4.  上身不由己(三人劇):

視形傳譯有時像電視劇的字幕,放置在上方、下方、左或又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在《上身不由己》視形傳譯站在舞台後方的高台上,與三位主角對位並置。唯一較不同的是,此組傳譯時運用的動作較少,許多時候成為舞台中的隱形角色,提供觀眾另一個敘事觀點。

演員:朱坤靈、葉恩、張采軒 視形傳譯員:曾景娟、余虹萱、葉宇倫

5. 當我們一起走過(歌曲):

視形傳譯員與手譯員最大的不同在於,視形傳譯員須透過自己對劇本的解讀和導演、演員討論後,以自己的想像、生命經驗來傳譯,是演員的影子、翻譯的靈魂,才能傳達戲劇中一些無法言喻的精華。因此,同一個句子透過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轉譯方式,我們運用一首歌曲讓不同的傳譯員來傳達對歌曲的想像,宛如生命花園中百花綻放般精彩。

「莫比斯相信藝術是為所有人而存在的。」

視形傳譯在不同的國家、地區,會因為在地文化、觀眾習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演繹方式。有的喜歡表情多一點、手勢誇張一點,有的喜歡含蓄內斂一些,不論哪一種形式在舞台上呈現。唯一一件可以確認的事情就是,當視形傳譯員加入了劇場,共融的劇場就正在發生,我們就在這個時代之中。

活動攝影_林育全

影像紀錄_蔡朋霖 潘宗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