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灭绝的动物—
海龟
所有海龟都面临灭绝的威胁,但玳瑁海龟最接近濒临灭绝的边缘,其次是其表亲坎普氏海龟。
玳瑁生长缓慢,繁殖极少,再加上人类的捕猎,使该物种濒临灭绝。只有 15,000 只有产卵能力的雌性仍然分布在大部分地区横跨南半球。今天,海龟仍然被用作食物和小饰品,使野生种群持续处于危险之中。最大的罪魁祸首之一是将其外壳用于“玳瑁”珠宝和纪念品。
犀牛
虽然白犀牛总体上比它的亲戚黑犀牛好,但北方的种群实际上已经消失了。该亚种的两只雌性在圈养中幸存下来,而最后一只雄性于 2018 年死亡。科学家可能会采用侏罗纪公园的方法将亚种带回。虽然雄性犀牛可能已经死亡,但它们的遗传物质仍保存在实验室中。
《纽约时报》报道了可能克隆或以其他方式重新设计犀牛的努力。从本质上讲,犀牛剩余的 DNA 样本在遗传上具有足够的多样性,最终可以创造一个稳定的繁殖种群,将亚种从濒临灭绝的边缘带回它的缺席。
雪豹
这只美丽的大猫以其适应恶劣气候的能力而闻名,传统上被称为山中之王。在包括中国、尼泊尔、印度和蒙古在内的 12 个国家中,雪豹可以跳跃其身体长度的六倍来捕捉野山羊、蓝羊和土拨鼠等猎物。
由于这些猫是它们栖息地的胜利者,它们唯一已知的捕食者是人类,我们单枪匹马地通过狩猎、侵占它们的栖息地和报复性杀戮导致它们的衰落。更糟糕的是,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雪豹数量进一步减少。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称,仅在喜马拉雅山脉,其约 30% 的栖息地可能会消失。
蓝鳍金枪鱼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为大洋性中上层洄游鱼类。它能承受相当大的温度范围,生活在温跃层的上方和下方,喜结群,游速快。主要以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分布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亚热带和温带水域。生活在大西洋的西部和东部以及地中海和黑海。在南非有独立的族群,在日本还有该鱼种的养殖业。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寿命可达30年。
由于生长缓慢和过度捕捞,全球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欧盟渔业专家警告说,如果不限制捕捞,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可能会灭绝。
丹顶鹤
丹顶鹤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 。迁徙季节和冬季,常由数个或数十个家族群结成较大的群体。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但活动时仍在一定区域内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丹顶鹤是大型涉禽,在湿地环境中属于食物链的上层,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种。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人把生活在钏路湿地的丹顶鹤称为“湿地之神”。
目前,丹顶鹤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濒危物种。全世界的丹顶鹤总数至2010年估计仅有1500只左右,其中在中国境内越冬的有1000只左右,所以保护好丹顶鹤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中国已经建立的以保护丹顶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已经超过18个,使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滇金丝猴
由于对滇金丝猴的认识很晚,对当地人的教育迫在眉睫。由于保护措施得到落实,据近些年的统计,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有所上升。1993年建立了以保护滇金丝猴为主的芒康自然保护区。2013年不到50只,这些年的种群数量一直呈负增长。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面积19万公顷。根据滇金丝猴的种群分布及活动范围,需要调整和扩大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区划面积,并建立新保护区的保护站。
随着国家林业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云南省已先行一步,将500多万公顷森林列入该工程项目之中。德钦县政府也作出决定,自1998年起,全县停止商业性采伐,并将境内全部滇金丝猴的栖息地都划入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