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0.27講座-柯書林 臨床心理師

google meet代碼aat-xdox-gdu
連結meet.google.com/aat-xdox-gdu
1.使用平板或手機請先安裝好【google meet】app(第一次使用要安裝)
2.使用筆電或桌機google chrome直接點連結
進入會議室要選一個google帳號(有些人有多個帳號) 

講師Podcast收聽→心理自聊師&金星文創 - 中文播客(Chinese Podcast)    
全平台收聽連結https://solink.soundon.fm/心理自聊師
信件寄到 https://www.facebook.com/goldstar.mrk
沒有FB的人Podcast 信件可以寄到slke0107@gmail.com 

 當年依偎在懷裡甜蜜愛撒嬌的小心肝,為何一進入青春期就變成大暴龍?這年紀的孩子不僅衝動敏感又容易陰晴不定,令人摸不著頭緒;就像人生風景四季不同,親子關係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也將從春天轉入燥熱的夏季,只要換個心態看待,跟著「換季置裝」,壓力就得以舒緩。

●投資教養,父母必修三門課

  因應孩子在不同階段的成長需求,父母有三門課要修,在孩子身高比你矮時(十二歲以前)要鍛鍊「體能功夫」;孩子身高跟你差不多時(進入青春期)要「修練心性」;到孩子身高不再有變化,大概是上大學後,則逐漸進入「人生反思」階段。

  身為臨床心理師,我能做的並非改造大暴龍使他變溫順體貼,而是協助家長進行「自我減壓練習」,懂得調適心情,照顧好自己的生活,並且學習有效率的親子溝通技巧,堅持熬到「苦盡甘來」的這一天。「這一天」據統計,女性大約是二十八歲,男性則在三十五歲左右,因此家中最小的孩子如果是女孩,恭喜了,父母可以早幾年「脫離苦海」。

  十二歲以前的孩子是爸媽甜蜜的小心肝,這階段的陪伴與照顧都非常耗神又勞力,所以必須加強體能鍛鍊,實在不堪負荷時,要學會適度換手(並不是放手),讓自己休息,去美容院洗頭、按摩、逛街、小旅行……適度放鬆一下,充充電,才有餘力去體會陪伴孩子的美好,同時,記得多幫孩子拍照,保留溫馨的畫面,留待將來回味。

  因為帶孩子而陷入憂鬱的媽媽,或許是太過堅持完美主義,夜以繼日將孩子捧在手心,生怕暫時託給別人,孩子就會走樣。其實,小孩改變不會是一兩天的事,等媽媽出去喘口氣再回來教也不嫌遲。許多案例顯示,當過度堅持教養方式一定要如何,不只容易讓自身陷入過勞而情緒失控,還會讓其他家人覺得「反正自己沒貢獻」因插不了手而逐漸疏離。

●自我減壓,相伴走過青春期

  十二~二十歲個頭直竄的孩子,他們的身心起伏變化相當劇烈,這些小大人最厲害的本事之一,就是讓父母、師長跳腳,把大人性格中不那麼成熟的部份激發出來;他可能經常對父母翻白眼,彷彿上輩子跟你有仇,這時候親子之間的對立及考驗也才真正開始,所以我說此時的功課是「修練心性」,可改採「少而精準」的管教。

  「少而精準」的管教就是讓孩子感覺有被關懷但不是遭管制,有三大重點:「提供營養好吃的早餐」、「發零用錢」以及「貴人在遠方」。為孩子準備美味可口又營養的早餐,雖無法期待立即在孩子身上看到現實效益,譬如助他學業進步、考上第一志願等,但是把時間拉長來看,幾十年後參加同學會,發現當年早餐吃得好的同學,外表看起來比其他人都年輕健康時,這就是值得的投資了。

  半大不小的孩子自認是「準大人」,討厭被人管控,唯獨「荷包」還是得仰仗父母挹注,孩子年齡漸長有自己的社交,多少得顧全他的面子,需要有零用錢可使用。至於該給多少,父母必須斟酌自己的能力,經濟條件有限的家庭,孩子比較容易感恩父母的零用錢;環境優渥的家庭,父母反倒需要克制自己的享受,以免孩子目睹大人揮霍,自己卻只能領少少的零用錢,埋下憤怨不平的種子。

  待孩子上了大學,通常能跑多遠就跑多遠,但是手頭緊了人就近了,所以我不建議為孩子的帳戶定期匯錢,盡量讓孩子回家拿錢,製造親子見面機會;也可以在給錢時換成小鈔,一張一張給,延長親子相聚的時間,這是玩笑話,但重點不在於「零用錢怎麼發」,而是要藉此「允許孩子練習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情緒掌控,兩敗俱傷划不來

  古人「易子而教」是有道理的,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自尊心強,不會輕易向父母展現自己的痛苦和弱點,更看重師長的關懷,心事只與自己信任的外人分享,因為越親近的人越容易講話太直接,看不到對方的優點,反而是外人比較容易包容與接納;此時,若父母一開口孩子便白眼相向、拒絕溝通,那就得勤於「覓貴人」,勞駕說得上話的師長或親友代勞,這即是所謂的「貴人在遠方」;同樣的,我們對別人子女的肯定及鼓勵,效果也會比他們父母來得大,因此,別吝惜給予周遭的晚輩溫暖與關懷。

  不要低估父母師長的影響力,大人慧眼稱讚孩子的某個特色,他會默默銘記在心,內化成他自信的力量;也別以為孩子對父母親的嘮叨馬耳東風,不為所動,因為他是個有骨氣的「準大人」,第一信條就是「絕不能被別人呼來喚去」,但他們都有聽進去,等他將來長大跟室友或另一半「過招」時,這些「庭訓」內容就像翻版複製一般,被他一一拿出來使用,原來他早在不知不覺間默默內化,承繼了父母的人生價值觀。

  此外,孩子該罵時還是得罵,但是得講求方法,不是嘮嘮叨叨、漫無重點,甚至借題發揮無限上綱。試想,同一件事父母師長如果都叨念一回,他就得承載好幾倍壓力,可別一下子所有人都出動,輪番上陣疲勞轟炸,這樣容易招致反效果。

  其次,把握時間與重點。罵人很痛快,常會不知不覺就破表,因此要約束自己以90秒為度,至多不能超過兩分鐘,別變成情緒發洩場,尤其上班族父母工作一整天,下班後很疲憊,情緒比較難掌控,不宜進行溝通。畢竟我們目的是希望孩子好,並不是為了傷害他,所以責罵時須掌握時間和原則,避免兩敗俱傷。

  最後,罵完要儘快離開現場,並對孩子說:「這是爸媽的意見,你自己參考看看!」表示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然後,去陽台向天父祈禱,或是到家中祖先牌位前祈求祖宗保佑,靜下心來,不要繼續生氣,否則一定會心有未甘,再衝去找孩子來個回馬槍。

●循循善誘,激勵孩子上進心

  在商場上,我們若想要讓精明現實的客戶買單,就得開出令對方心動的條件,對孩子為什麼不這麼做呢?父母在職場上與人攻防折衝,唯獨管教孩子卻直來直往,直接下達命令或要求,才會常感挫敗、氣餒,親子陷入對立。家長可以運用NLP神經語言學的技巧與方法,來改善親子溝通,公式如下:肯定孩子的行為不是故意的→幫孩子找理由,給台階下→對孩子寄予正面期待。

  例如:「爸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雖明知他就是故意,但現在我們知道語言有實現的力量,你要「催眠」孩子變好,當然不宜去放大他的不是,因越強調孩子的缺點,缺點就會被強化。可以說:「你會這樣做也是不得已的」主動為孩子找藉口,給他台階下,或「爸媽相信你會變得越來越好」給孩子正向肯定的催眠。

  通常這樣「催眠」的有效期限是六小時,六小時後孩子故態復萌乃是正常。請父母們注意,這是用來催眠對手,而不是自我催眠,孩子沒有照你的期待去做是正常的,父母可別自己太投入而心灰意冷。不但如此,一看到孩子鄙視的眼神你可能就來氣,話就說不下去,所以須事先打好草稿,照本宣科。

●談判溝通,一時輸贏莫在意

  當孩子一直沉迷玩手機,父母希望有所改變,不妨這麼說:「爸媽知道你回家一直玩手機不寫功課,並不是故意的。你今天在學校考試多、壓力大,爸媽一直碎念,會讓你很心煩。但是我相信你自有分寸,會把分內的事完成。」先動之以情,再做限制、要求,像是「我知道你一回家就滑手機,只是想放鬆。但是因此耽誤功課,作業寫不完,成績考不好,你會更難受。」孩子聽了就算不情願,也比較不會發生衝突。

  對青春期孩子來說,手機形同是自己的寶貝孩子,你想請他暫時交出手機,要給他三個選項,分別是「現在立刻」、「五分鐘後」、「半小時後」。務實精明的孩子都會選擇半小時後,倘若孩子選擇立刻上繳,你得注意孩子在校學習或交友方面是否碰到什麼麻煩,讓他連自己的「孩子」都可以不要了。至於選擇五分鐘後上繳手機的孩子,多半是家中一向管教「得宜」,讓孩子已經「放棄掙扎」。

  但是,一時談判成功也別高興太早。因為孩子多半不會遵守協定,往往半小時後依然不動如山,並搬出一堆不得已的理由,像是網速太慢、差一點點就要破關等,一再要求「等一下」。家長不耐煩孩子賴皮,眼看就要釀成衝突。你可以看在孩子急中生智找藉口的拚勁,通融個幾分鐘,給他一點甜頭,別忘了說「理由這麼多,算你厲害」緩和一下情勢。

  與孩子談好的條件是可以彈性微調的,因為親子談判的目的在於「累積孩子的成功經驗」,而不是「製造孩子更多挫敗感」,所以,多運用關鍵字「算你厲害」,有智慧的讓步,也容許孩子為自己的權益討價還價,讓孩子練就上市場買菜討蔥的殺價交涉密技。

  國外許多研究指出,青春期和爸媽口角時常佔上風的孩子,將來就業五年後的薪水,比總是吵輸的孩子多一倍,這有可能是從與爸媽的討價還價中「撈到好處」所培養出來的薪資談判能力呢。

  不過別忘了,關鍵字的使用重點在於「要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滿厲害的」,幫助他從中體驗成就感,若孩子明明輸得心不甘情不願,你還對他說「算你厲害」,未免太過突兀不合理。這時可以說:「被我唸這麼久,你還真能撐,算你厲害!」也算讓他扳回一點顏面。

●盤點人生,辛苦到頭終有報

  「成長」從來就不是簡單的旅程,父母為孩子付出那麼多,還有什麼不能失去?偏偏孩子總是擺出「那又怎樣」的挑釁態度,讓父母理智斷線,所以平時要「練穩住、覓貴人、勤祝福」,免得「破功」。

  大人照顧再周全,翅膀長硬的孩子仍有可能陽奉陰違,與其時刻緊盯,為他們提心吊膽,不如轉念祝福孩子,信任孩子有足夠智慧開創自己的人生,祈求上天保佑心肝寶貝平平安安。

  隨著子女完成學業順利就業後,家長得以逐步卸下沉重的教養責任。待孫輩出生,看到曾經帶給自己煎熬的孩子,如今也成為飽受下一代煎熬的父母,豈不是另類的「人生圓滿」?成為祖父母之後只管含飴弄孫,心境與人生風景大大不同,所以現在縱然為管教孩子心力交瘁,總是有「出頭之日」。

  到那時候,家長要面對的是「如何排遣自己獨處的時間」,這是重新盤點人生、反思生命的階段,重點在於如何能活得瀟灑,沒有缺憾,活出自己。

  無論是對孩子或大人來說,親子教養的成敗關鍵,在於雙方能否藉由共同的經歷,為彼此的人生創造更多成長,也讓親子「交手」的過程化為成長的養分,留下值得品味的美好回憶。

「本文出自《泰山真愛家庭》第99期」,歡迎至泰山基金會網頁瀏覽(http://www.taisun.org.tw/Magazine.aspx?tid=154&id=21)

【文/ 舒霖(柯書林)】

「一旦條件談妥,各位家長就要把握這段時間,忙一下手邊永遠做不完的家事。再不然也可趕一下老是落後的追劇進度,哈哈。」真的是接了太多為子女操煩到憂鬱症上身的個案,逮到機會就想勸爸媽務必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不過,臨床心理從業這麼多年下來,各位要是相信這些準大人真會信守選項③的約定……,那你們就太天真了!」

「對!」、「沒錯!」、「真的耶!」有如踩到家長痛腳,一片認同聲不絕於耳。

為了不讓現場聽眾太過「痛心」,趕忙幫孩子們澄清:「孩子在決定手機還要用多少時間時,都是認真的啦!只是人生「變數」實在太多,像是『同學太晚才上線』、『網路速度有點掉』、『還差一下下就破關了』……也不知自家小鬼啥時有了這等急中生智的本事,彷彿所有的『無常』都如此湊巧地發生了,總之就是要再『等一下』。吼,『等一下』再『等一下』,等了『七下』還要再『等一下』。」大概是這些對話在各家都上演過,幾乎全部家長都心有戚戚焉地相視而笑。

「管他擠出哪門子理由,在此關鍵時刻,切記別破功開罵。要知道,這一切早該被我們預料到了。何況我們在第一回合不是才以『適量管教小鬼』紓壓過?」發現有家長面有難色,便換個口吻道:「一定要記得,跟孩子談好的條件,是可彈性微調喔!因為我們的目標是要累積他們『成功』的經驗,千萬別搞成增加子女『不成功』的挫敗喔!」轉身拿起水杯,刻意讓自己緩緩喝了口水。

「其實各位的寶貝是在練習日後上市場的『買菜討蔥』啦,如果現在能從與爸媽的討價還價中『撈到好處』,對他日後在薪資談判上,可是大有幫助!國外有許多研究指出:青春期的孩子若能在跟爸媽起口角時占得上風,其就業五年後的薪水,會比在家總是吵輸爸媽者多一倍喔!」面對大家一臉不可置信。「各位可以上網輸入『牛脾氣得高薪』查查看,就會知道你們選擇今天來聽這演講,真的是『賺很大』。但前提是你在『等了好幾下』的討價還價後,切記要補上一句『理由這麼多,算你厲害!』這樣才有機會讓他體驗『講贏爸媽』的成就感,符合日後領高薪的資格。」不知各位有沒有發現:看似只出張嘴的心理師,也是下了番功夫,才能將明明就是「拿子女沒辦法」的困窘,轉化「助其將來得高薪」的必經過程。

「對了,就算你今天學到了幫助他將來得高薪的關鍵字是『算你厲害!』,也不能隨便亂喊喔!像有位家長就問我:『跟兒子約定使用電腦的時間到了,叫他停也不甩,唸他一頓,這孩子始終一聲也不吭。

後來想起您說要講「算你厲害」,便趕緊對他喊「算你厲害!」。結果兩個人都當場愣住,感覺不太搭耶』我給這位家長的回答是『你應該這樣跟孩子說:「被我唸了這麼久,還能從頭到尾一臉堅毅,真是『算你厲害!』」這位家長才發現重點是『要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滿厲害的』。」為了讓現場家長抓住重點,我自問自答地演起雙簧。

「講完『算你厲害!』呢?」一位認真筆記的家長舉手發問。

「再等他個三十秒後就可大聲喊:『夠了喔,再不關機寫功課,就太過分了!』通常家裡寶貝會一臉老大不爽地喊『好啦!』然後一邊怒氣沖沖地轉身找書包,嘴裡還一邊窸窸窣窣碎唸著『人家王小明家都可以無限制地上網到十二點……』最後連起身走路的腳步聲,都踩得特別用力。」如此寫實的描述,讓曾為手機使用而與子女起過衝突的大人都點頭稱是。

「就這樣?」這位家長繼續追問。

「就這樣!而且幾乎每天就得重複演練。客觀來說,這已是讓家中衝突災情減到最低的情況了。」身處親子關係的空頭起跌區,還得天天面對日漸有主張的子女。部分家長似乎還沒意識到能將親子衝突處理至此,實屬不簡單。

「其實各位也別不用太洩氣!現在講他(她)看似完全沒用,不過等十年後,你們的種種管教可是會神奇地『發酵』。」為了幫大家更容易理解,我都會補充說明:「屆時只要能探聽他是如何跟室友或另一半『過招』,你們就會發現早年管教他『各種壞習慣該怎麼改』的訓話內容,都被依樣畫葫蘆地拿來碎唸對方喔!」自己邊講又邊笑說:「發現了嗎?這不是也常發生在我們與另一半的日常對話中?『你這樣洗碗很奇怪耶,在我們家都是……』」

現場總算再度「熱鬧」起來,看來各家都有相類似的體驗。

「所以啊,怎麼能說現在唸他都沒效呢?你們只是太急了,又忘了眼前這孩子是個超想證明有自己做法的『準大人』,在其心中最重要的就是:絕不能被別人呼來叫去。」

凝視這一群家長,默默為其家庭獻上祝福。

畢竟「成長」這條路,無論是對孩子或對大人來說,從來就不是趟簡單的旅程。

以上文字取自

小心肝變大暴龍:一張圖看懂青春期!學校心理師給父母的減壓練習。

博客來 https://pse.is/GY7C8

金石堂 https://pse.is/HGBRK

讀冊 https://pse.is/HVVAU

三采 https://pse.is/GLHTR 

本來跟孩子討價還價的過程,就是彼此練習口才,訓練溝通。甚至處理得好,還可以增進感情,雖然這很不容易。讓孩子講贏父母,孩子是會有成就感的。這樣孩子才會覺得,溝通有效,以後才願意多講話。畢竟在青少年階段,青少年不想跟父母多說,本來就是常見的狀況。

別說青少年,就算是我們自己,每次跟人溝通,都沒有用,心情也不好,還可能被罵一頓,這樣我們將來會想溝通嗎?

只是,這個過程父母很煩,壓力也大。不過,請注意到,相對來說,孩子也會煩,孩子壓力也會大。這就是一種情緒勞動,每個人都要付出代價的。

柯心理師的理論與實務,是一整套系列,前後相連,脈絡清晰。

**********************************

對的事,請持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