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問師父:
面對突然失去生活重心的父親,做子女的該如何鼓勵才能幫助他走出情緒的陰霾,懇請師父開示,感恩師父!
濟公禪師解曰: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很嚴重,各位修行,常親近道場,就以為生活重心在道場,其實是錯誤的。佛菩薩看的是用心,你的家人看你親近道場,也會以為你的生活重心在道場,好像你的付出都是在道場,但事實上不一定如此。你們親近道場的目的,可能是因為權力或慾望,也就是想找到一個舞台。所以各位要檢視自己的用心,既然進入修行,各位要走出自己的路,要有承擔力,不能老是躲在家人後面,各位犯錯了,師父會給各位機會,但各位要懂得把握機會並堅持到底。如果你做一個護法,不是護持正法,而是享受這個權力,甚至將這個權力分贓出去,讓你的家人使用,這是護法神不能接受的。所以師父一直教育各位,不要離開善知識,你離開善知識,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一個家庭重要性在婦德,因為你父親失敗過,所以他重心依附在你母親上,既然跟師父修行,師父希望他走出自己的路,既然是一家之主,就要有承擔力。你們踩到主持底線,主持現在是鐵石心腸,他不會有任何的同情,碰到冒犯老師這個區塊,就是他不能妥協的,你們現在資訊這麼發達,這麼方便,身體不舒服,通知一下上位者有這麼困難嗎?在道場有很多人因犯錯被懲處而降級,但後來都能夠再提升回來,還可以繼續親近道場,就是因為他們的生活重心在道場,你的生活重心在哪裡,不管你的身份,你的重心都不會改變。一個持續犯錯的人,有一個特質,就是不認錯,永遠都是別人害他,不會想是自己的行為不對。碰到這樣的人,師父有的是辦法,會讓你們不能再用任何理由,把責人推給別人,而原諒自己的行為。
在修行上,各位一定要記得,不要想休息,休息就是怠惰,你們要想休息的時間很長,等躺在四片木材裡,你就可以好好的休息很久,現在能夠付出就要盡量付出,這才是屬於你自己的。各位既然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要想躺著休息,要想你是坐著蓮花上去的。師父教育各位修行要明是非、知輕重,但如果沒有把握的不要去說,因為你只會把是非弄得更亂,修行是要把複雜的變成簡單,在混亂的時候以靜制動,再大的風浪總是會靜息的,就好像颱風總會過境,所以不要擔憂太多。
叩問師父:
弟子平時走路時,一想到身體的不便,就立即告訴自己,我是幸福的人,因為自己時時因身體的不便在消業,業逐漸消失了,不久心中就有位置住進師父及師父的法,叩問師父如此不斷堅持落實並久勤懺悔,可慢慢放下身體的執著嗎?懇請師父開示,感恩師父!
濟公禪師解曰:
這當然不行,你一想到身體不便,就想自己是幸福的人,這個叫提醒,在順境時叫提醒,但你現在身體不好,在業力翻攪時,自我提醒是提醒不久的。身體病痛時自我的提醒是提醒不久的。要讓自己變成幸福的人,靠「知足」,你一直提醒自己不方便就是一直告訴自己不方便、不健康。心裡存在知足感恩這才是長久之計,只是用言語說服自己,只時暫時性,反而會不斷找方法去說服自己,但這都沒有用,唯一有用的就是讓心存在著知足的心,想想比你不健康的人還多的是,如此你不用刻意堅持,就自動堅持下去了。你要靠業報身堅持是不可能的,因為業報身只會摧殘你,不會讓你堅持。
但是久勤懺悔這是必要的,真實的懺悔就是面對業報要歡喜納受並懺悔。要想一切都是佛菩薩最好的安排,這麼安排一定有佛菩薩的用意,即使身體有病痛,保持知足的心態,連內心都沒有不舒服,你就可以笑口常開,這樣就是最好的演法,那你的福報就不斷的在累積,沒有丁點的不悅。
當你覺得苦時,要想想比你更苦的人,你就不會覺得苦,不要時常去想自己的苦,業識、業報身常常會引導各位去想自己擁有什麼,你越是去想自己以前擁有什麼,例如:以前擁有健康;現在變得不健康。結婚的人以前老公、老婆對我很好;現在變成這個樣子。這樣想你的心就越混亂,你的心就會越委屈,這是業報身的不知足。所以要時常想比你苦的人,夫妻中你覺得對方對我不好,你要想有的夫妻還常常打架,自己不會碰到還蠻好的,我的善緣還蠻好的。常常想知足的事情,以及想別人比你苦的事情,你能夠坐在這聽法,但別人必須在外面做工,比各位苦的人還太多了。知足的時候,你的心就會充滿幸福。
落實師父的法,你能夠笑口常開的時候,師父就住進你的心裡了,因為師父住進去的時候,你才能夠落實師父的法,表示師父說的法,你接受了、認同了,所以你會去落實。師父住進你心裡了,不會讓你產生執念,放下執著,把師父的法落實在你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師父的法就住進你心裡了。不要想自己身體的不便,你要想有的人年輕就中風,我這樣的人生已經夠本了,這樣想你就生死無懼了,還有什麼可求呢?
各位跟隨師父修行二、三十年,過去師父教你們一些對治的方法,但是你要成就不能一直用對治的方法,一定要提升,你要用包容的方法,用知足的方法。包容就是一種知足,只要你能夠知足,就能包容一切,這兩個名稱不同,但原理相同,意義是相同的。幸福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幸福是你可以掌控的,如何掌控?去看看比你苦的人、比你不幸的人,你就會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叩問師父:
弟子在小時候,釣魚、殺魚、吃魚多了,並沒有特別的感覺,現在家裡養魚,有時候不知道什麼問題就造成魚死掉而煩惱,想要讓魚活得好好的都不容易,這是否有什麼因果上的關係呢?懇請師父開示,感恩師父!
濟公禪師解曰:
各位有的人小時候調皮,在水溝看到魚群聚在那裡很高興,你就把它釣你來,殺掉,本來是活著卻變成死掉,那個時候把魚釣起來很樂,覺得自己征服牠了,有成果,不知道那是業。現在養魚,為什麼不知不覺牠就死掉,這個叫感受相應,魚要讓你看到生離死別的痛苦。魚原本游得很高興,你把牠釣起來,牠同伴的心境就像你現在面對魚死掉的心境一樣,因為你喜歡的魚死掉了。而釣魚的因果就是來生容易兔唇,所以這個要透過懺悔來了結。
各位想要做什麼都是業力的牽引,業力來了就要勇於面對,想要養魚也是一種業力的成熟,就要好好的照顧牠,其他就不要想太多,有時可以跟魚聊聊天,跟他說一起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既然養魚,就不要想牠只是在那裡裝飾,養了就要把牠當家裡的一份子跟牠溝通,或者念佛迴向給牠的冤親債主,釋放你的善意,結下善緣,有一天魚也會變成人,也許牠會變成你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