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了願禪寺
了願禪寺
濟公禪師開示
修行小品
修道釋疑
第80期-修道釋疑
第81期-修道釋疑
第82期-修道釋疑
第83期-修道釋疑
第84期-修道釋疑
第85期-修道釋疑
第86期-修道釋疑
第87期-修道釋疑
普化法語
佛典禪門公案
一、鬼逼禪師
二、非關文字
三、萬物平等
四、定與不定
五、路遇奇童
六、老婆禪
七、法佛無二
八、真見釋迦牟尼
九、一 乘了義,契自心源
十、傳法不傳衣
十一、人生五難
十二、粒米勝須彌
十三、不受懺悔之過
十四、掃地五德
十五、布施如播種
十六、呵斥戲論
十七、善士黃打鐵
十八、愚人集牛乳
十九、不受第二支箭
二十、放下放下
二十一、功德均霑
二十二、三重樓喩
二十三、四事不久常
二十四、求解不修行
二十五、獵人改業
二十六、打車?打牛?
二十七、學貴於行
二十八、手中業
二十九、心靈的畫師
三十、六尺巷
三十 一、說食不飽
三十 二、追逐擁有是業障
三十 三、點亮你的心燈
三十 四、老乞丐的感歎」的複本
三十 五、清淨莊嚴的清潔工
三十六、黑衣宰相
三十七、婆婆不如狗
三十八、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三十九、佛陀的遺產
四十 、誰贏了
四十一、安住貧窮
道場一隅
與我們聯絡
了願禪寺
了願禪寺
濟公禪師開示
修行小品
修道釋疑
第80期-修道釋疑
第81期-修道釋疑
第82期-修道釋疑
第83期-修道釋疑
第84期-修道釋疑
第85期-修道釋疑
第86期-修道釋疑
第87期-修道釋疑
普化法語
佛典禪門公案
一、鬼逼禪師
二、非關文字
三、萬物平等
四、定與不定
五、路遇奇童
六、老婆禪
七、法佛無二
八、真見釋迦牟尼
九、一 乘了義,契自心源
十、傳法不傳衣
十一、人生五難
十二、粒米勝須彌
十三、不受懺悔之過
十四、掃地五德
十五、布施如播種
十六、呵斥戲論
十七、善士黃打鐵
十八、愚人集牛乳
十九、不受第二支箭
二十、放下放下
二十一、功德均霑
二十二、三重樓喩
二十三、四事不久常
二十四、求解不修行
二十五、獵人改業
二十六、打車?打牛?
二十七、學貴於行
二十八、手中業
二十九、心靈的畫師
三十、六尺巷
三十 一、說食不飽
三十 二、追逐擁有是業障
三十 三、點亮你的心燈
三十 四、老乞丐的感歎」的複本
三十 五、清淨莊嚴的清潔工
三十六、黑衣宰相
三十七、婆婆不如狗
三十八、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三十九、佛陀的遺產
四十 、誰贏了
四十一、安住貧窮
道場一隅
與我們聯絡
More
了願禪寺
濟公禪師開示
修行小品
修道釋疑
第80期-修道釋疑
第81期-修道釋疑
第82期-修道釋疑
第83期-修道釋疑
第84期-修道釋疑
第85期-修道釋疑
第86期-修道釋疑
第87期-修道釋疑
普化法語
佛典禪門公案
一、鬼逼禪師
二、非關文字
三、萬物平等
四、定與不定
五、路遇奇童
六、老婆禪
七、法佛無二
八、真見釋迦牟尼
九、一 乘了義,契自心源
十、傳法不傳衣
十一、人生五難
十二、粒米勝須彌
十三、不受懺悔之過
十四、掃地五德
十五、布施如播種
十六、呵斥戲論
十七、善士黃打鐵
十八、愚人集牛乳
十九、不受第二支箭
二十、放下放下
二十一、功德均霑
二十二、三重樓喩
二十三、四事不久常
二十四、求解不修行
二十五、獵人改業
二十六、打車?打牛?
二十七、學貴於行
二十八、手中業
二十九、心靈的畫師
三十、六尺巷
三十 一、說食不飽
三十 二、追逐擁有是業障
三十 三、點亮你的心燈
三十 四、老乞丐的感歎」的複本
三十 五、清淨莊嚴的清潔工
三十六、黑衣宰相
三十七、婆婆不如狗
三十八、富樓那彌多羅尼子
三十九、佛陀的遺產
四十 、誰贏了
四十一、安住貧窮
道場一隅
與我們聯絡
佛門禪典公案
二十二、三重樓喩
【三重樓喻】
在百喻經裏有一個譬喻,過去有一個富愚人,不通事理。他到別的富人家去,見及一座三層樓,高暢廣大,端嚴華麗,軒閣清敞疏朗,心內很是羨仰,想到:我的錢財並不亞於他,為何從前不造一座這樣的樓屋呢?即便換來木匠,問道:「你會造那家一般的好看樓屋嗎?」木匠答道:「那就是我造的。」富愚人即便說道:「如今可替我造一幢那樣的樓屋。」
這時,木匠就開始丈量地面,砌疊磚坯,造起樓屋來。愚人見他疊坯砌磚, 造作樓舍,心內懷著疑惑不甚明白,便問道:「你想作什麼?」木匠答道:「作三層樓。」愚人道:「我不想你作下面二樓,先可為我作最上層。」木匠道:「哪有這等事!哪有不作最下層物屋,而能造那第二層的?不造第二層,怎能造第三樓?」愚人固執地說:「我如今不要下二層喔,定要替我造最上層。」當時人聽了,都不免笑他,異口同聲地說:「哪有不造下面的一層而能造二層、三層的?」
就譬如佛的四眾弟子,有些不能精勤地修持、恭敬佛法僧三寶,卻想求得道果,說:我如今不要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這三果,唯求修得阿羅漢最上果。」也被當時的人所嗤笑,與那愚人是一模一樣的。
是故偈曰: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