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問師父:
過去、今生若與眾生結下惡緣,師父教育我們可以藉由念佛或做功德迴向來減輕消除,弟子無明是否任何惡緣都能化解或是有其它更究竟的方法呢?弟子無明,懇請師父開示,感恩師父!
濟公禪師解曰:
過去、今生與眾生結下了惡緣,可以透過念佛功德的迴向,但最重要的還要懺悔。所以師父從過去問事,轉化過來做慈悲三昧水懺,這個就是大懺悔的一個科儀,也是眾生最容易接受的,因為只有一天的科儀。只有透過懺悔,真正的從內心面對自己的缺失,進而去改善這個缺失,你有什麼業不能消的呢?但有因必然有果,業它不可能滅,但是會大事化小,重業輕報。進入到修行,各位一定要守住一點,就是少造新業,以各位的程度,要你們不造新業還達不到,所以要少造新業。比如:生氣了,過去喜歡罵人,氣一來就罵了,守不住,但是我們透過懺悔之後,我們要慢慢地去修改,你不能舊業透過水懺修除了,新業又再造,那業還是消不了。各位要守住,舊業一直消,它就會越來越少,所以要做到「舊業消除、新業少造」,你的業一定會越來越少。
透過不斷的提升,讓自己慢慢做到新業不造,舊業又繼續在消除,如此哪有不成就的呢!所以時常要從這個角度去告訴自己,以前生氣可能會罵個10句,慢慢的變成罵5句、罵3句、罵2句、罵1句,這樣叫提升。各位既然有心想跟惡業做和解,那又何苦再去造新的惡業呢?你造了新業之後,你又要辛苦的去和解,何必做這麼麻煩的事情呢?所以佛法告訴各位因果的觀念,不要去做傻事,你造了惡業,最後還是要自己去面對、自己要去承受。既然造了惡業,自己還是得去面對、承受,最好的方式就是不造業就好了。世俗的人不懂因果,因為有隔世之謎,不相信因果,我就是要罵他,要罵得很慘,因為前世看不到也不知道,但這樣來世更慘。所以能夠接觸到佛法、正信之法,都是善根深厚之人,千萬不要枉費了今生善根深厚,只要你有信心,業肯定都能消,但是一定要提醒自己「少造新業」。
叩問師父:
上次師父有對弟子開示說:「弟子要忘掉以前的身份,就像把杯水倒掉從零開始。」弟子不太懂得怎麼落實,若弟子時時提醒自己是修行上的幼稚園生,不多想、不多問、也不說,看到事情沒有人做就去做,每日反觀檢討有無缺失,有則改之,不知這樣是否可行,懇請師父開示,感恩師父!
濟公禪師解曰:
照你這個方法不行,你說若弟子時時提醒自己是修行上的幼稚園生,師父跟你講,幼稚園是最麻煩的,常常生病、常常感冒,給人家的麻煩是最多的,不然就是換尿布,不然肚子餓等等…,所以修行不要想得太複雜。把杯子的水倒掉,忘記自己的身份,你只要記得「善護口業」。最簡單的就是學習做個啞巴,什麼都不說,只負責做。別人說你什麼,你就回「感恩教誨」、「感謝指教」,這就叫做善護口業。把以前老師的身份忘掉,不要老是叫人家怎樣,老是去評論別人做得好不好,要把這個身份忘掉,更簡單來說就是「少說話多做事」,不要說話,就是做事就好了。在修行上,最簡單的一句話就是「管好自己」,管好自己的身口意,這麼去做就不容易造業。
進住道場,表示要提升,進住的目的,代表你靠極樂世界越來越近,要和諸上善人在一起, 所以自己要懂得往善的那一面去靠近,就像你們進住的是一樣,上位者沒有嫌過你們做的事情,讓你們去發揮,有嫌你們菜煮得不好嗎?沒有。所以各位要學習也不要嫌棄道伴。能夠跟上位者同住、同修,這是殊勝的事情,所以要好好的學習。上位者這種位次,都沒有嫌過我們,我們有什麼資格去嫌別人呢?要這樣去想,上位者在都沒有去講了,我們有什麼資格去講呢?沒有資格。過去師父就告訴過各位了,上位者在的地方,下位者通通都要閉嘴,你們沒有資格去講,因為你們的程度都在上位者之下,哪有什麼資格講。 要好好保護好這個和上位者同住、同修的因緣,能夠有這樣的修行機會不容易 。
叩問師父:
一句俗話:「行萬里路勝過讀萬卷書。」如套用在修行上時,是否代表「行入」所獲得的體悟勝過「理入」,所以現在道場著重在日常的落實。請示師父,弟子想法正確嗎?懇請師父開示,感恩師父!
濟公禪師解曰:
你的想法只對一半,哪一半?「行入」所獲得的體悟勝過「理入」,這句話是對的。 因為理入不會有體悟,理入的了解頂多到達領悟,領悟就是領出來悟一悟,然後再還回去,要還的。 所以修行要先有理入,接著要行入,你如果沒有先理入,你行入會亂做一通,這個行入勝過讀萬卷書。萬卷書是坐在那裡不動,就只看書,那就變書呆子。書要看,道理要先知道,之後你才有能力去行萬里路,所以理入一定是走在前面。以 前跟著祖師大德的修行,都是在叢林裏面修行或者在山上,盡量不讓你接觸世俗,老師把他學的道理告訴你們,跟老師學習三年、五年之後,老師告訴你學得可以了,你下山去雲遊,雲遊目的就是要「行萬里路」。要把老師教你的理入去做應證,這個應證就叫做體悟。在山上的修行,老師告訴你的道理,你聽懂了,那個叫領悟,那個悟還是屬於老師的,不是你的。你要把你聽懂的道理,透過下山雲遊,碰到種種狀況,把老師告訴你的道理運用上去,這樣你才會明白,原來老師講的是這個意思,這個就叫體悟。
體悟所悟到的法,就是屬於自己的,是永生不會忘,所以這個因子種下去它會帶到來生,如影隨形的跟著你,理入一定必須要有,但是你沒有行入,你不可能會成就,你沒有體悟,你說的法永遠是別人的法,不是你自己的法,所以過去師父請主持先說法,先錄帶子,也告訴你們最好看個一、二十遍。就是要讓你們的理入紮實,理入紮實,加上開墾的行入之後,那個法才會變成你們自己的法。
理入不可廢,一定要有,它一定是在前面,有理入有行入,你做的才會真正確切。如果你只有理入沒有行入,你說的法是亂說一通,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因為你自己沒有體悟!一直聽老師這麼說,但是老師說的部份,你又忘記了,你就用自己的想法去說,這樣就會亂說一通。所以理入和行入必須並行,理入必須在前面,後面才有行入。那你如果沒有理入,只有行入,就是師父講的亂做一通。你也不知道做這個事情的邏輯是什麼,就照著自己的腦袋所想,到處亂做,就會亂做一通。所以修行一定要有老師,跟老師所學的叫做理入,老師認可你了,讓你下山雲遊,這個就叫做行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