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aGamO的教師後台介面之中,多了新版的「班級作答狀況」介面,功能非常強大,點選任務數據後,可以即時查看學生目前的作答狀況。
老師派發任務之後,如果是課堂上實作測驗,只要在任務數據的這個頁面,「重新整理網頁」,能夠即時看到學生目前的作答狀況。
依據現場經驗,沒有開始的學生可能是:
學生有其他事情耽擱
學生平板剛好出問題
學生沒有進到正確的地圖,例如題目在素養世界,結果他還在國小天地
學生在做其他的世界任務
老師可以即時排解學生的困難,避免以往看不到學生,到底有沒有在做線上測驗的問題。
學生開始測驗後,最怕的就是猜測、答題不用心的問題。
老師可以從累積錯誤次數,以及累積答題次數進行比對,如果答錯的情況太多,就需要關注學生的作答狀況。
老師可以依據題目的難易度,以及題目的長度,判斷學生讀題與思考時間,是否在合理範圍內。
有些學生錯誤率高,回答時間很長,會比較偏向學習困難的狀況。
有些學生錯誤率高,回答時間很短,會比較偏向亂猜,這時可以點選個人數據,詳細確認是否是因為猜測,所引起的錯誤。
由於數據是即時反應,老師發現有學生有嚴重猜測作答的情形時,最好能立刻提醒,避免學生猜完後,不但沒有達到測驗效果,還可能做別的事影響到其他同學。
還有一種讓老師們頭痛的問題,就是學生容易用載具,一邊做測驗一邊做其他事情的問題。
如果是用iPad的班級,教師機可以打開課堂,觀察學生的操作畫面,如果老師無法即時監看,也可用iPad的螢幕錄影,把學生施測時間的使用狀況錄影下來,跟PaGamO的即時數據做比對。
當老師發現作答時間比同學們低很多,作答次數也比較多的同學,可以查看iPad中的課堂或螢幕錄影,就可以知道學生是否有分心,或者是切換視窗去做其他的事情的情形。
因為是即時數據,所以老師發現學生狀況後,就可以立刻提醒學生。
測驗結束後,老師可以從任務完成的狀態,推估學生的作答習慣,調整學生的答題習慣。
例如沒耐心或事後亂點型的,都可以要求他們在紙筆測驗或線上測驗,必須題目看清楚,寫完後務必檢查。
學習困難的同學,老師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困難,可能是讀題困難,學習內容不熟,學生本身能力沒那麼好等等,提供策略來幫助學生作答。
因為有這些學習數據,可以把紙筆測驗中,不容易觀察到的學生答題習慣,清楚地展現出來,無論是要調整學生學習習慣,甚至是要跟家長溝通學生學習態度,或是比較不同的測驗中,學生的作答習慣是否有改善,都是很好的依據。
班級作答狀況,顯示的是「單次測驗」的全班學生學習狀況。
根據不同測驗設計,下載報表後讓AI分析,可以得到學生一段時間中的學習狀態或效果,例如:
難易度、題數、測驗時間相同的前後測報表,讓AI分析前後測學習的進步程度
同科目、不同單元的報表給AI分析,觀察學生的作答習慣與用心度
同科目、不同單元一鍵錯題報表給AI分析,觀察學生對一級補救教學的吸收程度
同科目平常測驗報表,先用AI算出平均數據,與期末複習考(題目難度相同為前提)報表進行比對,觀察學生在一個期中考區間,學習狀況是否有進步。
還有更多題目設計與數據報表比較分析的方法,教學夥伴們可以自行開發喔
在有效評量的前提,學生答錯的可能性,通常有:
看不懂題目
沒有掌握到重要解題關鍵
學習的迷思概念
沒透徹學懂無法舉一反三
點選答錯人數旁的小箭頭,就可以看到答錯的學生有誰
如果錯誤人數多,老師可以選擇全班性的講解,甚至製作補充教材與更多的類題,強化學習效果,想要了解的老師可參考:(https://sites.google.com/view/khfasteasy/ai工具與自主學習/用ai幫助學生克服測驗上的弱點以pagamo錯題為例?authuser=0)
如果錯誤人數少,可以請學生觀看詳解,或是請同學協助,還是不懂找時間問老師,盡可能讓學生達到學習效果。
從PaGamO下載平時測驗的數據報表,修改成自己想要的名稱。
請AI根據提示詞,幫我們把平時測驗的作答時間、作答正確率、平均作答時間、平均作答正確率,依據我們需要的表格形式分析,列出平時測驗狀況數據檔案給我們下載。
(提示詞請自行參考優化)
下載AI處理好的excel檔後,用excel功能整理表格後,進行平時測驗狀況數據解讀,例如:
單元難度評估:2-1單元正確率較低、作答時間長,可以加強複習。
作答習慣觀察:4號、20、24號同學,正確率高於90%,但是4號同學作答時間明顯低於班上大多數人,或許可以提醒他稍微細心一點看題目,可能會有更好的表現。
篩選學習較困難的孩子:某幾位同學作答狀況較弱,可能需要額外幫助。
進行複習考後,從PaGamO下載複習考數據報表,與平時平時測驗狀況數據,請AI再次進行比對,提供excel檔案下載。
(提示詞請自行參考優化)
下載AI處理好的excel檔後,用excel功能整理表格後,進行平時測驗與複習考數據比對分析,了解老師補充教學後、學生學習是否有近一步成效,例如:
學生進步程度:進步學生17人,進步5分以上學生11人,幾乎佔全班人數50%,可見教師針對學生學習的迷思或困難教學是有成效的。
學生作答習慣調整:有些同學作答時間增加,正確率也有提升,可推測某些同學,測驗上有比較用心。
根據不同的測驗數據,得到的數據解讀也不一樣,老師們可以自行嘗試分析看看。
也許您會發現,自己努教學,但不知道學生是否學會的不確定感,在數據分析後,原來有這麼多同學,在無聲無息的進步中,陰霾就一掃而空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