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無阻的踏查行程,從土地公廟開始。礦工進入礦坑前,除了搜身、換電池之外,最重要的是在土地公廟祈求此行平安。
藝術家,同時也是踏查講師:王毓淞(右二)
麥當勞右邊的坡地,有台車運煤軌道的遺跡,過去麥當勞整個是堆煤的地方。順著山坡往左上走,經過幾戶人家,大抵為礦工的後代。
毓淞老師熟門熟路跟其中一位阿姨攀談,進一步描述過去此處的地景地貌。
曾經盛產的白色瓷土顆粒
俯拾皆是舊礦區的磚瓦與軌道痕跡
廢棄工寮的紅磚牆
礦坑入口前搭建的臨時棚架
順著過去台車所走的路,沿途佈滿採礦所遺留的遺跡:採礦工具、捲揚機、軌道、工寮...,一路來到了礦坑口,大興煤礦四個字仍清楚可見。
距離武崙國中小最近的礦坑稱為華強煤礦,在武崙街左側,與四分局的這片坡地,留待下次再訪。
沿著步道流過的小溪流,就能輕易撿到散落的煤礦石
基隆、瑞芳的礦業發展,可從「基隆顏家、臺陽礦業、陋園、光隆商職...」等脈絡略知一二;另外從 google 搜尋 一坑、二坑...到七坑,可以找到確切位置,據說為開採的順序,多分布於基隆、瑞芳及萬里一帶。
循著老礦工的腳步,一行人又回到福德宮,感謝土地公保佑,讓今天的踏查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