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亞齊巨扁 (蘇門答臘巨扁)鍬形蟲
學名:Dorcus Titanus. Yasuokai
產地:印尼 蘇門答臘--亞齊特區
成蟲飼養難度:★☆☆☆☆ (相當簡單)
幼蟲飼養難度:★★★☆☆ (普通)
繁殖難度:★★★☆☆ (普通)
成蟲大小:
雄蟲:30~107mm 母蟲:20~55mm
幼蟲期:8-12個月
溫控:非必須,但想養大一定要XD
亞齊巨扁身上散發出一股厚重、沉著且兇猛的氣勢,一直以來深受台日玩家的歡迎,堪稱是入門一定要養的一種蟲。
一開始我對亞齊巨扁其實沒有什麼想法,只是單純覺得這是一隻比較大一點的台扁,沒想到在友人因緣際會地塞蟲之下,發現了這隻龐然大物的魅力,意外入了亞齊坑。
其實亞齊巨扁又名蘇門巨扁,產地是在蘇門答臘的亞齊特區,所以亞齊巨扁的由來也是如此。
亞齊巨扁是一種很會爆母的鍬形蟲,所以如果要投產,建議都要綁牙,不然就會發生母蟲屍首分離的慘案,在交配的時候,可以用一塊洗碗用的海綿,放在上面給他們,讓他們有立足點,如果對方情投意合,本上5分鐘內就會開始交配了。
交配完的母蟲,屁股會殘留剛剛公蟲交配時所留下的精液,如果尾巴有一點凸凸的。就是剛剛的性器尚未收攏,過個20分鐘就會自己收起來了
把產木固定住之後,可以在旁邊放木片,寬口菌瓶的瓶蓋,只要給母蟲有地方可以在翻倒時有東西抓都可以,避免母蟲翻倒後力竭而死。
產房中的果凍可以多放,放母蟲吃飽,就可以有效避免母蟲去吃幼蟲進補的情況,不然過了兩個月看到空蕩蕩的產木,真的會欲哭無淚阿!
將產房布下去之後,一般靜置2個月左右,投產時越不打擾母蟲,投產的效果會越好。
在這張照片中,可以發現母蟲將產卵木咬得有些破碎,代表母蟲有產卵的跡象,這時我都會把母蟲拿起來,讓裡面的幼蟲長大一點我再取出來,也可以避免在開產木時遺漏了卵,而幼蟲在產卵木裡面吃得越多,就越容易將產木剝開,減少傷亡。
另外,在投產時餵的果凍,可以使用美工刀割開一個十字在果凍表面,這樣可以減少果凍中的水分散失,也可以延長果凍的食用期限,可說是一舉兩得。
在這張圖片中可以發現,紅匡中木頭有明顯被咬過的痕跡,因此可以推測這邊有卵,在採卵的時候,建議用尖尖的東西(例如:錐子、圓規)慢慢地撥開木屑,就可以找到卵。
我將這塊產木輕輕剝下來,然後用錐子把旁邊的木屑清掉,可以見到一顆健康膨脹的卵。
母蟲通常會在這個地方挖出一個小空間,稱之為「卵室」,卵會在卵室中膨脹,這時母蟲會用木屑把卵蓋起來,避免水分蒸散、太乾。
當我放滿兩個月後看到母蟲,我會提早移出母蟲,如果要繼續生就是給他一個根新的產木,不要生就好好養他到終老吧。
我會把原本的產木繼續靜置三個月,產木會被幼蟲啃的差不多了,也很朽,非常容易剝開,幾乎不會費力,在剝產木的時候也可以避免死傷,像我才剛拿起產木,就有兩隻幼蟲在正上方,真是好的開始。
以下我們就開心賞蟲吧!
放了三個月,幼蟲明顯比較大
哥倆好一起吃木頭XD
幼蟲屁股的後方是吃過的木屑
很幸運剝到這根木頭,這是卵室的橫切面,右邊是木屑蓋住,中間有留空隙給卵膨脹
最後得到21隻幼蟲5顆蛋,第一次投產亞齊巨扁,我覺得成績很不錯,畢竟生太多我也留不住哈哈。
養亞齊巨扁其實一點也不難,就把他想像成放大版的台扁即可。
當亞齊巨扁孵化後為L1時,通常會直接入菌,讓他在裡面待3-4個月。通常公蟲再菌瓶裡面待了4個月後,出來都有40克左右,這時有人會選擇入1800c.c的重壓菌,減少換瓶的次數,就是減少打擾幼蟲的機會。
扁鍬類的幼蟲通常比較神經質,一打擾就會化蛹給你看,其中包含環境變化大,讓幼蟲認為自己要趕快化蛹,趕快羽化離開這種地方,所以有些人一換菌,幼蟲就會超進化給你看的原因就在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