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鹿角在台灣早期是一隻很神秘的鍬形蟲,對中部人來說可以說是夢幻蟲種,早期的採集紀錄普遍在北部,野生母蟲在當時也是天價。
漆黑母蟲產房使用整根產木或是木片都可以生,木頭選用中偏軟木,漆黑只生木頭所以木屑可以固定木頭就好,但目前來說很常聽到母蟲完全不咬木頭的情形發生,那解決辦法就是把產房倒出來在埋回去,過幾天就可以看到漆黑鹿角母蟲產卵,至於為什麼我目前還不清楚,而母蟲狀況好的話可以生50-70左右不等,算是蠻多產的種類。
而產房有人會選擇挖蛋,有人會選擇放到幼蟲在開挖,而觀察蟲卵在卵室內的孵化速度會比挖蛋另外保管的卵要快變成幼蟲,同時減少爛蛋率,所以需不需要挖卵就看個人。
目前L1 幼蟲可以使用120-250cc的布丁杯飼育,等待轉L3在換大容器,而這次採用全程500cc飼育,而木屑的緊實程度大概填滿容器不會鬆軟就可以了,木屑濕度太高導致透氣不好可能就會導致黑氣孔,以一包10L的木屑來說個人加水1200-1300cc就足夠了,更換耗材個人沒有固定頻率,畢竟有時候木蚋入侵,太晚發現那蟲就養小了,所以我是採用壓杯子外面,如果木屑鬆了在做更換的動作,而這次飼育公幼蟲普遍都超過10克以上,最重來到15.7克,母幼蟲平均6-8克。
那整個幼蟲期到羽化大約8-10個月,飼育溫度建議盡量低於24度,冬天是直接常溫飼育,目前蛹重大約落在8-10克左右,但由於個體的身體差異,看蛹重其實也不是說到很準,還是要等羽化後確認體長。
蛹期在20-22度環境大約一個月就可以羽化。至於蟄伏期就說不准,漆黑有的個體3個月就過蟄伏,有的個體可以快一年才過蟄伏,而決定蟄伏期長短應該和羽化季節比較有關係。
公幼蟲這次全程使用500cc可能是太小了,下一次會提升到1000cc飼育,畢竟母蟲也是全程500cc飼育,母蟲尺寸36-40mm,40mm的漆黑母蟲應該算是頂了,目前還沒看過40以上,上卡尺照的母蟲,目前母蟲也很多隻卡在39mm。
最大個體飼育紀錄:
漆黑鹿角鍬形蟲 Pseudorhaetus sinicus concolo.
親代:WILD 33+
產地:🇹🇼 宜蘭縣 南澳鄉
飼育溫度:21-23度,冬天常溫
飼育耗材:BEVO木屑
FB搜尋🔍
BEVO Beetle Evolution
2020/08/14 L1 入250CC 、21-23度
2020/12/28 L3換500cc 容器、冬天常溫飼育,均溫15度
2021/03/01 更換木屑15.7克、500CC 21-23度
2021/05/12 化蛹10g
2021/06/09 羽化65mm
全部公蟲9隻,過六 8隻,一隻羽化失敗大約63,最大65mm,最小5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