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理念】

謝鵬程

原本在北部從事機械設計的謝鵬程,在外工作多年,返鄉時發覺故鄉的環境大不如前,農村的沒落、農業的生態都已經明顯受到影響,所以在99年的時候決定返鄉從農,並且打破傳統種植觀念,從事無農藥殘留的農業。

農村該有的自然生態已遭慣行農法嚴重破壞,為了找尋不會破壞環境之資材,以無化學農藥殘留方式耕種水稻,以復育農村自然生態,希望藉此帶動當地農民一同瞭解生態的重要性,希望能種出安全稻米,讓大家能食在安心。

但因鄉下人難以接受新知,每當提供新農法,尤其沒有農藥殘留的耕種,總是和家人爭論,好在父母願意先提供0.4公頃讓鵬程試種,待成功後便由原有的2公頃變為4公頃到目前10公頃;目前已全部採用無農藥殘留栽培。

遊子回鄉,老農新血

生態農法種植-堅持無汙染。

一開始返鄉對所有事情都不了解的謝鵬程,首先請教了幾位農友,但是發現每個人給的建議及說法都不相同,於是在去了解父母如何種植,謝鵬程發現父母其實是看著其他農人什麼時候插秧、施肥、噴農藥,就都學著別人的時間及方式耕作,並無自己的一套方式。

這時的他決定改變,首先他到台中農改場學習生態農法,並把自己整理出來的問題一一請教老師,自己在努力彙整,最終了解了如何種植水稻。

如果要跟他人不同就要有不同的種植法,謝鵬程覺得無農藥殘留都能種成功,為什麼還要使用農藥,所以就決定開始推無農藥殘留種植,無農藥殘留種植的方式除了能保護環境也可以得到該有的利潤。

江山米主打品種:台南19號 無農藥殘留

其實江山米原本使用的是台南農改場推出的新品種「台南13號」,因為它抗稻熱病,不需要噴農藥,第一批生產的台南13號,其實消費者的反應都非常好,不過在107年時台南農改場又用台南13號與台南16號越光米交配,配出來的品種就是「台南19號」,「台南19號」擁有原台南13號的香氣與台南16號越光米的Q彈,因為品質能更好,謝鵬程就決定用「台南19號」做江山米主要產品。

活絡江山社區 維護自然生態

謝鵬程曾提到,很多農夫都很怕鳥兒們來吃稻米,但是在他覺得,是人類影響了鳥類的環境,自然生態本來就是應該共享,所以他不吝嗇把這些無農藥殘留種植的米分享給鳥兒們來吃,這想法實在很特別。

其實「活絡江山社區,維護自然生態」這是謝鵬程最希望的事情,因為小時候他的印象中江山里與現在的江山里實在有落差,他返鄉回來後最希望的除了能把江山米能夠推廣出去外還能帶動整個江山里,結合地方的特色推出的專屬遊程,透過遊客來在地了解農夫如何種田的流程,讓消費者能安心的購買及食用農產品。

江山里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江山里擁有百年紅磚三合院,具有非常復古的特色,謝鵬程經由朋友介紹促成了「稻田裡的餐桌計劃-幸福果食」來社區,結果獲得好評,大家發現江山里非常有特色,成功以餐桌計畫的方式,讓江山里能見度提高,並將江山米產品廣泛推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