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進口美國「萊豬」的議題造成台灣社會紛紛擾擾,萊克多巴胺是什麼?萊克多巴胺是一種常見的瘦肉精,但是因為台灣民眾食品添加物聞之色變,因為抗拒心理而不願意去了解這些添加物的來源與用途,造成民眾無法正確識讀媒體所提供的資訊造成社會與產業的脫節。
瘦肉精,或是專業一點的用法「乙型受體素」又是什麼?我們可以從一篇1992年的論文標題來一探究竟
(一)Somatotropin (Growth hormone)
在畜牧業使用上,生長激素可以減少豬隻的背部脂肪、增加奶牛的牛乳產量。
(二)β-Adrenergic Agonist
乙型受體素是腎上腺素的同功異構物,而對於人體不同受器使用腎上腺素有不同效果,包括:刺激心跳、支氣管擴張(可能會造成肥胖)、減肥。腎上腺素有其複雜性,同種腎上 腺素的同功異構物在不同生物上也有不同效果,甚至同功異構物間有著相反的功能,例如:乙型阻斷劑(β-blockers)可以抑制腎上腺素釋出,繼而降低心跳、血壓。
(三)Ractopamine
萊克多巴胺是乙型受體素的一種,可以增加豬隻的瘦肉量、減少體脂肪,對於畜牧業者來說,萊克多巴胺的使用還可以改善飼料效率、牧場環境與降低生產成本,使整體經濟效益 增加。
媒體常使用「瘦肉精」來概括所有乙型受體素的同功異構物,但是這些異構物的效果卻大不相同,因為文字定義的錯誤,造成長久的未來被社會的不認識與不理解左右。
蛋白質是有錢人的消費品,畜牧大國也多集中在開發程度高、平均國民生活水準較高的國家,有富裕的政府才能有大量資源投入畜牧產業的育種、設備、環境改善。台灣目前正在積極向「世界牧場」丹麥學習,但卻面臨許多瓶頸,如:政治凌駕專業、無法整合產業訂立統一指標。台灣政府鼓勵畜牧業者將肉品高值化、品牌化,但由於與台灣人的消費型態不符,結果都不盡人意,尤其在未來面臨市場開放的挑戰,本土業者如何提高產品競爭力是一項迫在眉睫的課題。
在追求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時代,畜牧業被打上不環保、不人道的標籤,為因應現代人價值觀的變動與增加生產效率,畜牧大國們將眼光從傳統畜產轉而投向「續產」:將畜牧結合科技應用,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對環境較為友善,增進產業價值與達到社會責任的目的。
台灣個體養豬戶相比於規模化經營的畜牧大國們要跨越更多難關:如何生存、如何找尋與政府、社區的共識,一同努力達成「共好」的目標亦是眼下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