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enriquelopezgarre from Pixabay
哥林多前書生命讀經追求
第63週 第56~57篇
(當篇讀經:林前十一17~32)
第63週.第二日
第五十六篇 對付主的晚餐(三)
當日讀經:林前十一23~29。
23我從主領受又交付你們的,就是主耶穌被出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24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25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26你們每逢喫這餅,喝這杯,是宣告主的死,直等到祂來。27所以無論何人,不配的喫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得罪主的身體和主的血了。28人應當察驗自己,然後喫這餅,喝這杯。29因為那喫喝的,若不分辨那身體,就是給自己喫喝審判了。
察驗並分辨
宣告主的死
基督兩次的來
禱讀:
林前11:26 你們每逢喫這餅,喝這杯,是宣告主的死,直等到祂來。
林前11:28 人應當察驗自己,然後喫這餅,喝這杯。
生命讀經:
察驗並分辨
因爲主的晚餐與神的行政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嚴肅的事,保羅就囑咐哥林多人要察驗自己,並分辨那身體。(林前十一28~29。)我們若不察驗自己,若不分辨那身體,我們也許喫主的晚餐,而結果沒有記念主。我們需要察驗自己,確定我們的立場是正確的,我們也必須分辨那身體。然後我們喫主的晚餐,結果就會使主完全滿足,也會執行神的行政。這是正確的喫主的晚餐。
可能你會希奇,喫主的晚餐,結果怎能執行神的行政。我們基督徒已經得救,我們已經由神所生,成爲神的兒女,並且我們已被帶進神的國裏。照着約翰三章三節、五節,重生將我們帶進神的國裏。我們若不是從那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但我們藉着重生,就被帶進神的國裏,並成了基督身體的肢體。我們需要領悟,我們已重生成爲神的兒女,被帶進國度裏,並成爲基督身體的肢體。一旦我們有這領悟,我們就需要探討這一切的目的。爲甚麼我們得重生,被帶進國度裏,並成爲基督身體的肢體?答案是我們得重生,使我們得以過一種爲着神的國與基督身體的生活。國度與基督的身體該是我們生活的目標。
我們基督徒在這裏不僅是要過美好的生活。許多基督徒愛主,但他們不領悟,他們在地上的生活是爲着神的國與基督的身體。爲着神的國與基督的身體,就是爲着神的行政。今天神的行政乃是藉着國度與身體來執行的。這該是我們日常的生活。然後在七日的第一日,我們特意聚在一起喫主的晚餐,期望我們的生活將是爲着神的國與基督的身體的生活。你若領會這點,就會知道喫主的晚餐,怎麼會產生一個結果,這樣使主得滿足。
關於主的筵席與主的晚餐,我們的領會也許仍受我們宗教背景的影響。我們的心思也許被傳統的思想和觀念浸透了,以致我們沒有空間接受任何新的事物。這就像玻璃杯裝得滿滿的,裏面沒有空間容納更多的東西或其他的東西。用不同的例證來說,我們的心思也許像一棟公寓房子,前面張貼着『租售一空』的告示。我們也許不知不覺掛起告示說,『沒有空位;關於主的晚餐我不能領會得更多了。』我擔心這可能是幾乎所有聖徒的光景。
宣告主的死
在林前十一章二十六節保羅說,『你們每逢喫這餅,喝這杯,是宣告主的死,直等到祂來。』在擘餅聚會中,我們喫喝的時候,就是在宣告。我們宣告主的死,直等到祂來。宣告的意思是宣揚,陳列。我懷疑在組織的宗教裏,無論是在天主教或更正教裏,有沒有人領悟,所謂的彌撒或聖餐,其目的是宣告基督的死,向宇宙陳列祂的死。參加彌撒或聖餐的人,自然有記念基督之死的觀念。這是天然的觀念。不但如此,有些牧師也許用他們的教訓加強這觀念。人自然而然的以爲,有分於聖餐就是記念基督的死。
然而,說我們該記念基督的死,這並非使徒保羅的觀念,也不是主耶穌的觀念。主耶穌說,『你們要如此行,爲的是記念我。』我們有分於餅杯,不是要記念某樣事物,乃是要記念一個活的人。我們有分於餅杯,以至於記念主。正如我們所看過的,這意思乃是:我們有分於餅杯的結果該是記念祂。記念主自己是重要的事。然而,基督徒多半不領悟,在聖餐中他們該記念主,而不僅僅記念祂爲我們所作的。請注意二十四、二十五節說到『記念我』,原文在『記念』之前有指定冠詞,以強調並加強這話。我們不該記念別的事物;我們只要記念基督自己。
雖然我們要記念主,但聖經沒有告訴我們要記念祂的死。反之,在二十六節我們看見,我們該宣告主的死。基督的死不是給我們記念的,乃是給我們宣告、宣揚、陳列的。我們必須向所有的天使、鬼、人、和受造之物宣告這事。我們必須宣告、宣揚主的死,直等到祂來。本節的『直等到』很有意義,因這辭指向國度。
基督兩次的來
二十六節有主的死與主的來。在基督的死與祂的來之間有個間隙,這間隙由召會來填滿。我們可以說,召會是將主的死與祂的來連接起來的橋樑。因此,召會作橋樑架於鴻溝之上,將一頭與另一頭連接起來。這就是說,召會延續主的死,並帶進祂的回來。沒有召會,這間隙就不能被連接起來,我們就無法將主的死與祂的來連接起來。
主第一次來的目標是祂的死,但祂第二次來的目標將是甚麼?這問題的答案在馬太二十六章二十九節。這裏,主設立祂的晚餐時告訴我們,祂不喝這葡萄樹的產品,直到祂在祂父的國裏,同我們喝新的那日子。這指明祂的第二次來有個目標,這目標就是國度。
主兩次的來都各有目標。祂第一次來的目標是死,好完成包羅萬有的救贖。祂第二次來的目標是建立神的國。
我們不該將保羅所說『宣告主的死,直等到祂來』這句話視爲理所當然,也不該膚淺的領會這話。保羅寫這話是很有意義的。他不是照着自己的意見寫這話。在林前十一章二十三節他說,『我從主領受又交付你們的。』保羅對哥林多人所說的,是他從主領受的。這是我要你們去看馬太二十六章的原因。主設立祂的晚餐時,的確說到祂的回來與父的國有關。
看見基督有兩次的來,是很要緊的。祂第一次的來成就了一件大事─祂的死,以完成包羅萬有的救贖。在祂死後,基督就去得國。這啟示在新約裏,也啟示在但以理書裏。在但以理七章十三至十四節,申言者觀看,『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着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祂;祂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祂的國必不敗壞。』在路加十九章十二節,主用比喻說到祂自己是『一個貴胄』,『往遠方去,要得國回來。』不但如此,照着但以理書和福音書,主得國以後要回來。祂要帶着國回來,並要爲着神宇宙的行政建立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