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到底對癌症病患是加分?還是扣分?放射腫瘤專科的郭于誠醫師在朵蕾咖啡館的這場講座,讓現場超級熱絡。
罹患癌症後,開始治療的當下就是一場生死戰役的啟動。很多癌友面對身體狀況的轉換,求助於保健食品的營養輔助,幾乎是大多數癌友的首選。但是,對於食品跟藥品如何判別?功效跟療效到底怎麼界定?都在這場超棒的講座,引起與會者的熱烈迴響。
郭醫師知無不言,對於大家帶來現場的保健食品ㄧ一協助檢視,每個問題都好詳盡的回覆,有這麼一位為需要的人在乎的好醫師,真是我們的福氣呀⋯⋯
是說今天原本是到朵蕾吹冷氣的,結果默默就上去串場臨演了😂😂,一切都是那麼地剛剛好,剛剛好的安排,剛剛好的美好。
4年前(2016)的暑假尾聲,陸續有好幾個人問我為什麼你脖子上有腫一顆?才讓我訝異到原來它這麼大顆!早在幾個月前自己就有發現它的存在,當時的它還是小小的,只有手摸到才有感覺一顆的存在,因為它不會痛、不會癢,很安靜的存在那邊,我也只是告訴自己,再觀察看看吧,就這樣被我拖了幾個月,大到讓大家來提醒我我才去注意它,然後,我就罹癌了......
我是鼻咽癌轉移至淋巴,造成脖子上的淋巴腫起來才發現藏在裡面的鼻咽癌,很容易誤診的樣子,跑去小診所(家醫科)詢問說這是軟的不會痛還好啦,可能是大脖子之類的,接著我去耳鼻喉科,這次醫生臉色凝重了一些,叫我去大醫院做檢查,我才轉到教學醫院看診,第一間照了MRI,沒講幾句話直接說要開刀,但沒說是什麼原因,感覺還是要貨比三家,帶著片子到了第二間,住院醫生一看到片子討論的很熱絡,主治醫生一看到馬上幫我安排住院開刀,開始了大大小小的檢查和治療,2016年的我29歲,不抽菸、不喝酒、沒有什麼不良嗜好和家族史,因為自己是營養系的所以吃得也算健康,怎麼看都是癌症絕緣體的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後醫生笑笑的跟我說,我們比較衰,我也是笑笑的跟他說,好像是這樣。
鼻咽癌的治療率很高,尤其是對電療的敏感性特別好,所以化療、電療必不可少,加上勇敢面對、時時保持好心情,不聽信偏方就是最好的解藥,不得不說現在的技術好厲害,鼻咽癌在鼻腔內,使用微創手術去除腫瘤,讓我外表跟一般人一模一樣,比起其他癌症患者,我真的是幸運多了,先來說說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它是看不到、聽不到、感覺不到的一種治療,是由每日治療累積,所以越後面你就會越感覺不舒服,副作用則是依照你的位置而有所不同,像我是在脖子,周圍的組織都會受到影響,嘴破、喉嚨痛更是讓你極度不舒服(吞嚥困難),這時如果你不處理就會影響你的飲食,接著營養不足導致狀況不佳惡化下去,醫生也只能愛莫能助,幫你開點止痛藥之類的,所有的恢復都是靠自己身體去跟癌症做對抗,沒有萬靈丹,營養充足就是最好的解藥,簡單的維他命能夠幫助傷口癒合,質地軟的飲食讓你好吞嚥,當你吃進食物有了熱量之後就是要開始考慮營養(蛋白質)來源了,市面上有很多罐裝營養品可以幫你達到這個需求,拼命地吃你就會看到終點離你不遠了。
至於化學治療(俗稱化療)的部分,有門診和住院兩種,看藥物的施打方式來決定哪一種療程,門診的話每天固定時間到診間報到,打完就可以回家隔天再來,這個也有周休二日的,持續時間也比較短,所以整體上比較輕鬆,住院的話一次大約打一個禮拜,24小時無間斷,連續好幾個月不等,當然也是最難熬的,畢竟每打一次不舒服的程度會累加上去,整體上會虛弱無力,我是接近昏迷的等級,每次結束到家睡了有2-3天之久,副作用應人而異,但大多都是噁心、嘔吐、水瀉等,不過也別被嘔吐給嚇到了,沒有像電視演得這麼誇張,基本上現在都有藥物幫你止吐了,效果卓越,比較要擔心的是味覺失調,讓你吃東西都沒有味道,吃下去的任何東西像吃橡皮筋一樣噁心難受,此時病人最需要的就是營養充足,但這時候卻吃什麼都想吐,我的建議是自己走出去準備你的飲食,因為只有自己才知道想吃什麼,一來散步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和幫助體力的恢復,二來可以更了解知道自己想吃的食物是什麼,三來不讓家人擔心,何樂而不為,來推薦一下我自己嘗試試出來在味覺喪失的情況下可以接受的食物。
· 火鍋,可以吃到味道的東西,豆腐、蔬菜也是很好的營養來源
· 麥當勞、必勝客,我當初自己很想吃而且吃得很開心,吃了好一陣子
· 冰淇淋,熱量一定不夠,所以需要冰淇淋增加熱量的攝取
當然不會只有吃上面幾種食物,想吃什麼只有自己知道,千萬不要叫別人買,買了吃幾口又不吃,家人看了也難過,不吃又怎麼會好呢?
最後不得不來提一下運動,常常聽到說運動的好處阿、對身體好之類的,但此刻的你其實只要散步就很有幫助了,散步不會太累但又有所幫助,如果你想讓自己快點好起來就要努力走出去,現在計步的東西很多,手機也有這個功能,讓你能夠了解你今天的活動量如何,我自己觀察我的身體是要超過四千步才會觸進腸道蠕動,所以我那時候都會規定自己要走至少一萬步,在走的過程中聽聽音樂看看世界,你看你也是很健康的在這邊走著,因為你每次的散步都是為你下一次治療做準備,當你的體能狀況越好,後面帶來的副作用也會越少,並且持續時間也會越短,健康的生活也離你不遠了,所以我住院打化療的期間不是只有躺在床上,我會推著點滴架在醫院裡面走阿走的,但只能在這個樓層走,如果沒這個限制,我想我一定整間醫院走透透,散步之餘也會觀察別人,看到別人臥病不起就會告訴自己我真的很健康,我還能夠在這裡走著,走累了就回床上休息一下,休息夠了又可以繼續走,還記得有次剛來報到準備要辦住院手續時,護理師問我,第一次看到癌症病人這麼開心的,我笑笑的說,我雖然生病了,你們幫我服務我當然要用笑容來回報你們,現在想想那時候還真是敢講啊......共勉之。
懶人包
· 努力吃(補充營養)
· 努力動(要活就是要動)
· 努力笑(善待自己也善待別人)
· 努力享受這一切,好好體驗這難得的休息時間
· 不求神問卜、不聽信謠言,這只會讓你病情惡化
各位癌友大家好:
先給自己鼓勵一下,加油、加油、再加油,每一個人都會上高速公路,但不見得每一個人都可以下高速公路,印證了人生無常。
因此,當遇到問題,都要正面思考不可鑽年角尖,這樣日子才過得快樂。
在我退休前一年的身體健康檢查,發現有心律不整病症,直到民國98年4月做心臟64切斷層掃描檢查,發現縱隔腔有腫瘤,經手術化驗,確診是惡性腫瘤。
得知罹癌後,心情五味雜陳,覺得非常無助,家裡籠罩在愁雲下,思考如何來面對。因抗癌是艱難漫長的路,故承受的痛苦與壓力很大,尤其在情緒上,互動方式上產生很大的影響。
情緒上的影響
罹癌症對生命產生的衝擊是相當巨大的,會因此有許多悲傷、想哭、脆弱等。重新思考生活事件優先順序。罹癌後發現原來的金錢、地位、工作的成就感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而是與父母、子女、伴侶相伴在一起的感覺。
抗癌不是一個人的事,親密的家人會受到影響的。看著相伴多年的伴侶將不是原本那個健康的他(她),其中身體與心靈的改變,將整的生活的步調條起了很大的變化,但他(她)也會出現相似的情緒,例如沮喪、悲傷….等。
互動方式上的影響
多數的時候,為了不造成不必要負面的情緒,伴侶嘗試給予更多包容。有時候在發生衝突,選擇用沉默避免爭吵,這樣的改變感覺的不像以前的自己,但是,雙方都明白因為愛著對方,所以更加珍惜彼此的時間。溝通上做更多妥協退讓與討論,同時除了積極照顧行動外,有些時候安安靜靜在身邊外陪伴。
回憶在這漫長十一年抗癌日子裡,歷經三次手術及多項檢查,例如正子造影掃描、腹部超音波、胸腔斷層、頭部MRI、胃鏡、電腦定位穿刺取組織、心包膜積水引流、支氣管內視鏡…等檢查,化學與放射治療。
同時病情復發三次,慶幸均是做定期『正子造影掃描』追蹤檢查發現病灶,及早治療化險為夷。這要感謝三位醫師:方信元醫師、徐智彥醫師、郭于誠醫師精準診斷,精湛醫術。
經歷如此折磨沒被擊倒,至今仍過著正常人的生活,怎麼做到與大家分享:
特提到放射治療的感受與心得:
在抗癌過程接受三個療程的放射治療,第一個療程做34次放射治療,第二個療程做28次放射治療,而兩個療程每次都在標準輻射劑量做治療,第三個療程做22次放射治療,輻射劑量總計9800毫/西弗,承受壓力巨大。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的主治醫師郭于誠醫師診斷精準,醫術精湛,當機立斷以高劑量輻射,採速戰速決的治療,讓我重生,令人敬佩,銘記在心。
心得分享如下:
一、絕對要配合醫師,記得定期回診與追蹤檢查,免失去良機,後悔莫及。
二、勇敢面對問題接受治療,不怨天尤人。
三、規律生活,均衡飲食,適當運動,例如:散步、騎自行車、練氣功…等。
四、培養興趣,藉由讀經佛經撫慰心靈,聽音樂陶冶心情,種花草打發時間。
五、相信醫師的診斷與醫療,醫師所開立的處方簽,按時吃藥不可以任意增減或停藥,重要的事絕對·不能相信偏方及買來路不明的藥物,以免花錢又傷身。
六、有病症要看對科找對醫師,郭于誠醫師對於放射腫瘤醫術非常專業,仁心仁術,視病為人謙和,是一位溝通良好的良醫,亦是值得信賴的好醫師。
BYE BYE !
教官敬筆 2020.04.14
109/3/24回診中國醫藥大學放射腫瘤科郭于誠醫師門診時,郭醫師問我願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故事給癌友一個鼓勵及支持,如果這能幫助到剛正準備治療中的人,我當然是願意的。
我確診是在一個快要接近過年的時候,是由潭子清泉醫院轉診過來給乳外的劉良智醫師,劉醫師一觸診就說我這最少三期,且病灶靠近乳頭,建議我先全切後再來做化療及放療。當下的我及當時還是先生的前夫並沒有想像中的訝異或是其它的反應。好像原本就是該這樣似的。
回到家後打電話給字幕公司說我生病了,可能短期內不會再接打字幕的工作了。做完這些我在心裡有著一種終於解脫的輕鬆感,很不可思議,我害怕的不是生病這件事,而是我可以讓自己喘口氣不用過著緊繃的生活了。做完這些因為將近過年,所以我決定先不跟娘家人說(除了我姐跟我弟),劉醫師在102年2月14日大年初四住院,2月15日大年初五開刀,2月17日出院。我在大年初三才跟家中長輩說我初五要去開刀,娘家姐姐初二回娘家就先不回去高雄直接留在這裡陪我住院照顧我,直到我出院回娘家媽媽接手照顧。那天告訴娘家爸媽時,他們問我說為什麼我沒有一開始就說,我說我說了還要過年嗎?說了就不用開刀嗎?說與不說的結果都一樣,早說晚說都是說,至少我們都過了一個很快樂的新年不是嗎?開刀前一天我怕到一整晚沒睡,我姐也熬了一整晚陪我聊天,尤其我是一個非常怕痛的人,在進開刀房前護士問我說我還有沒有什麼話要說的,我說,我想請劉主任順便幫我把人工血管一起植入,我不想都已經全麻了還要再來挨那一刀,後來我才知道劉醫師為了我冒著被罵的心理準備幫我安裝了人工血管,而且埋得很好,從外表完全看不出來我的肩胛骨上有個人工血管,這對我來說是個好消息。謝謝我一開始的主治劉良智醫師。
化驗結果報告出來我是屬於三期淋巴取了15顆中感染了9顆的3期A的患者,我心中好感謝劉醫師沒有拿太多淋巴出來讓我變成3期B的患者,這樣我的家人會更擔心。
出院後3月初開始第一次化療,但那時我全切的傷口尚未完全癒合,劉醫師評估後說白血球數夠,化療可以正常進行,於是我就做了第一次的歐洲紫杉醇,也就是這次的化療讓我距離第二次的化療的時間長達近兩個月,因為我們誰都沒想到我居然對傷口的美容線排斥,化療一打下去,我的傷口原本癒合的地方開始一點一點的破裂開來,由肌肉裡面排出一小條一小條的黑色縫合線,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我都在傷口好了又破,破了又好的無限循環中度過。當時事情總是會有結束的那一天到來,我結束了四次的歐洲紫杉醇加上四次自費的微脂體小紅莓的八次化療後,來到了放射腫瘤科郭于誠醫師這裡,他耐心的跟我解釋我的放射範圍這麼大的原因等等(因為之前很多前輩都跟我說全切不用放射,而我就聽進去了),結果事實證明,醫生是對的,醫生才是專業的,姐妹的經驗與我的不同是因為每個人的病灶點不同加上期別的不同,所以才會有種種的不同。所以我就踏上了放射腫瘤科郭于誠醫師的診間去了,一開始的詳細解說,作模具,調整模具。原本預計32到35次的放射線治療,我只做了28次就結束了,全是託了我這爛皮膚的福,別人拿的都是一小條一小條的防燙傷藥膏,而我因為放射的範圍是前半身的四分之一,郭醫師說由於我放射的範圍較大,所以他一次性的開了一大罐的防燙藥膏給我,叫我一星期後要乖乖全抹上一層薄薄的藥膏,我都有做,我發誓。但當下在藥局拿到藥膏時我有嚇到,那種差異就有點類似別人拿到的是小小瓶的護手霜,我拿到的是超大的一罐護髮霜的差異,拿到當下就一直笑一直笑,還拍照給同梯的姐妹看,他們都說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罐的燙傷藥,我就一路笑著回家冰起來,我記得當初我有拍照,但照片現在突然間找不到了,要是找到我非要放上臉書來做個紀念一下,那時正當紅一個廣告台詞(賣醬油的)大罐仔用卡久啦!笑完了再來說說我還是坎坷的,放射治療到23次時我的皮膚太漂亮了,漂亮到郭醫師叫我一個禮拜來做一到兩次就好了,我說我不能一星期做完嗎?郭醫師說如果照我說的做下去我就得住院了,好吧!那我就龜爬治療,郭醫師說什麼我做什麼就對了,可以提出疑問,但千萬不要不聽,因為他們才是專業的,我乖乖聽話就對了。
在這28次的治療中每星期都會有一次門診時間讓郭醫師看看病人皮膚的狀況再來決定劑量的調整或是要增加休息的天數,每次郭醫師在診間時,我在外面等診,我就會一直找人聊天,碰到同梯(一起化療的姐妹)還會越聊越開心哈哈大笑,郭醫師偶爾走出來看到還會跟我們說很少到這裡來的人還能笑得這麼開心的,很好,繼續保持下去,你們都很好。這句話反應在我現在每星期五的麻油雞會的餐會中。一群同梯的姐妹,一起看診,一起相約,每星期五是姐妹日,可以不到,但不能永遠不到,這是女人跟女人之間的約定。
化療的不適,掉髮,嘔吐,指甲翻開掉落,放射治療皮膚像是過度曬傷,皮膚一天比一天還黑,重點是現在被放射過的位置還不太會出汗。
從確診/開刀/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結束,同梯的都畢業了我還在,這得歸功於我的好體質好膚質啦!
我們互相找到同梯且說得來的姐妹,她說的痛我懂,我說的痠她懂,她說的癢我懂,不論我們說了什麼副作用,裡面總是有人會有類似的,即便沒有,也會請教一下姑狗大神幫我們解答,再沒答案就等著郭醫師的門診一問包知。醫生是病人的貴人,這點我非常相信,所以只要醫生開口我能做到的我都會做。包括不太會寫文章的我,也亂七八糟的打了一大堆。
這還讓我想起來我在上個月中旬去朵蕾上完瑜珈課遇到的一位美女《宇茹》,她對我的一段訪談,文筆不好的我就直接借用來分享,及加上自己的一些補充(粗體字)自己的對於罹癌的心歷路程。
以下是在朵蕾咖啡館毓茹與宇茹的一段訪談對話。
很奇妙的緣份,我叫毓茹,訪問我的叫宇茹,只要願意跨出自己的那一道坎總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穫。
109年2月16日(日) 13:00
「現在的妳去醫院回診,是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那是什麼心情?」我問。
「沒有任何心情,隨遇而安,時間到了我就走了。」後來她說她還是希望自己是個長命的壞人。「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一句俗語看似幽默,其實是一個渺小生命對上天的乞求和長嘆。
這我要解釋一下,我對生老病死這件事看得很開,用乞求和長嘆來形容我所說的,對也不對,但人嘛明知不可能長命百歲還是希望能夠多子多孫多福氣,活得越久領得越多,所以我要好好的活著,讓我的幾位醫生每個月甚至每星期都看到我活蹦亂跳的,相信他們的心中也會替我開心的,這連問都不需要問我就可以打包票他們超開心的。
今天天氣濕冷,在朵蕾的路上幾乎見不到什麼人,我心裡有些害怕今天咖啡館熄燈,但是出發前查了官網,是綠色的營業中,毅然決然地穿著大衣出發了。下了公車,過了幾條街,在遠遠的巷頭就看見朵蕾店內溫溫的光,我歡喜又大步的走進,我好期待今天是誰煮咖啡、今天是誰享受著這裡的座位。
噹噹噹,進門的時候鈴鐺都會這樣響著,我一眼就看見多功能教室的布幕是敞開的、燈是明亮的,似乎是剛結束了一些活動,有人流了汗披著毛巾、收拾行囊、拿著保溫杯,有人坐在座位上享用餐點。
那時候我還來不及好好地看她,她已經先向我打招呼,她說我是一個好可愛的女孩,我聽了好開心,我靜靜地放下筆電包,坐在她對面的座位上。她手上戴著小米手環,一身輕便、運動風格的穿著,她耳裡塞著藍芽耳機、手裡滑著手機、吃著朵蕾烤好的法國麵包。她看起來剛運動結束,身體的樣貌很是放鬆。
原來,她剛上完了瑜珈課。每個禮拜她都會到這裡上兩次瑜珈課,幫助她左半邊身體的復健,「雖然每次做動作的時候身體都在抖,可是我可以感覺到我的力氣在增加。」她說經由老師一次一次的教導,她開始學會如何伸展身體和核心肌群的放鬆。不只這樣,她最近還開始上了國標課,還有接下來也要學攝影了。「我真的很感謝朵蕾,在這裡我找到了歸屬感,找到了平靜的心。」她罹癌至今七年了,38歲那年開了第一次刀,一個人面對每一次醫生的宣告、一個人化療,一個人品嘗失去味覺的食物,一個人嘔吐、一個人體會因化療而痠痛的骨頭。她說她就是不想讓別人為她擔心,這是她對他們的愛。
其實我隱藏的原因很簡單,只是不願意讓愛我的人擔心我,堅強一直是我從小到大的保護色。而國標我也沒學了,因為需要穿著高跟鞋,那對左半邊呈麻痺的我是一個很大的負擔,上了幾堂後只好跟公益老師說抱歉了,我的情況比較嚴重,身體腳的力量無法承受。
我很驚訝在她如此開朗的外表下有那麼多隱藏起來的傷痛,她告訴我:外表不代表一切,很多東西是外表看不出來的。她向我說,在某一天那個互為伴侶的丈夫,開始嫌棄因化療而逐漸落髮的她,她馬上剃去了原本的頭髮,買了一頂一萬多塊的假髮,活蹦亂跳地對著家人跳舞。很多東西是外表看不出來的。這這些話裏頭,我看到了堅強、聽到了她隻字未提的悲傷。
我的婚姻結束在2016年底罹癌的第四年,原因很多很多,我誠實的說他並沒有在我罹癌時嫌棄過我,因為我至始至終就不曾在他心中過,他對我一如往常的冷漠。他只是在我確診跟掉髮時無動於衷,就如同婚姻一開始時一般,我只是一個替代品。
「化療的副作用會讓指甲鬆脫,好多人都叫我把指甲拔掉,我寧願走路流血也不要拔指甲,因為那要在指甲的肉裡面打麻藥針,我不要打針,妳知道嗎,這麼多年來我對針已經有恐懼症。」她說任何人都不能想像這有多痛。我揪著心聽完這些話,好想抹去腦海裡的畫面,我不敢想像,不忍直視。
我還記得那年結束化療及放療後我們一家五口與娘家弟弟一家四口還有娘家姐姐的女兒南下墾丁參與裕隆汽車的綠野仙蹤的兩天一夜的活動,我還多訂了一天的假期來個墾丁三日遊,那時一邊穿著夾腳拖一邊走路,往下看腳趾頭的縫縫處都夾著滿是血的衛生紙,走到後來就變成不會迷路的記號了(原來我現在貧血是這樣來的,好啦,是我亂說的,不要翻白眼,我承認根本不是可以了吧!)
她曾經在洗澡的時候看著左半邊被切除的乳房,就會忍不住跟著撲在臉上的水流下眼淚,現在的她說:「常常有人不小心碰到我右邊的義乳,我都會說:不要碰到我的假奶啦,妳知道這個要喬到跟真的一樣很難耶!」
調適到這種心境我也花了很多的時間,不過真的要喬到自然不容易,我每天出門可是要跟它精神喊話的。
她說從以前她一直都有在「十方啟能中心」捐款的習慣, 她覺得它們是一個授人以漁的社福機構,他認為每個月少這幾千塊並不會讓她吃不起飯。然後她告訴我:「我找到了第二個可以讓我這樣做的地方,那就是朵蕾。」她說希望這麼溫馨的地方,永遠都存在。她喜歡一個人坐在這裡看書喝咖啡,不會有人來打擾,曾經在這裡哭得泣不成聲,可是不會有多餘的關心,只有這些人安靜地陪伴。
不是每個月少幾千塊啦!以前是只捐『十方啟能中心』一個月1000元,從今年起多增加了兩個單位一個是私人的『朵蕾咖啡廳』,也是目前我最常出入的地方,在這裡的課程都是免費的,雖然每個課程都有人數限制,畢竟場地有限。一個是『惠明盲校』,用的還是最初的心,一家五口,每個人每個月固定捐款200元,所以是一個月固定捐款3000元,在我的能力範圍之內,我不富有,但心靈是富足的,這三個單位都是我自己接觸過的。每天固定支出100元並不會造成我的負擔,錢夠用就好。
過去她很排斥官方的幫助,因為她不喜歡別人知道她的經歷,但是朵蕾總是默默的做事、默默地照顧這些人。
其實一直到現在身邊的親朋好友知道我罹癌的人還是很少很少,幾乎沒有,但現在我也不會刻意告知或是迴避就是了,就抱著一切隨緣的態度去看待。
「期別不重要,心態才重要,我看過原位癌的乳癌姐妹,半年就走了,我也看過末期的復發七八次可是還是活了十幾二十年到現在還活蹦亂跳的。」她說癌症除了基因的遺傳外,最主要它是人的「壓力」所造成的。譬如你吃再好的東西,如果你不喜歡它、排斥它,那它吃下去就是「負能量」的,反之,當你吃它是開心的,吃下去就會是「正能量」。最後她想對所有正在努力活下去的朋友說:「生命沒有走不過的坎,要先愛自己、別人才會愛你。」
我的總結論:我罹癌滿七年了,乳癌三期,淋巴有感染,但我從沒想過我能活多久或什麼時候會死什麼之類的,走過低潮把自己關在家裡六年不參與任何公益團體的活動,只去學了自己想學的日文一年多,手工皂/手作,但因為太燒錢超出了我的負擔能力,我就開始一直宅在家,聽我的音樂,看我的電影。一直到去年才開始走出家門去參與一些公益的課程,去嘗試自己以前想做而沒做過的事,以前是為別人而努力生活著,現在的我是為自己努力的活著,做著自己想做要做愛做的事情,走出家門半年多,收穫很多。願此刻在看此篇分享的人也能走出自己內心的坎,走出家門,多走走多看看,人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不需要太在意檢查數字的表現,那是醫師要擔心的事,他們都是我們的貴人,我們只要配合把自己的身心靈照顧好,聽從醫囑配合治療就沒錯了。我把每半年的檢查當做是健康檢查,我只是一個有慢性病的正常人,要是報告數字不漂亮,不小心還可以拿到醫生送的大禮物(做進一步的檢查),轉個念這也是醫生為了我好,不是嗎?最後願大家都能放過自己那顆糾結的心,報告如何不是最重要的重點,重點是你的心態你的心情,走出來會有意外的驚喜喔!找到一個你說的他懂,他說的你的病友好飯友就夠了,兩個人吐吐苦水,互相惜惜,有個情緒的出口,這是一件很棒很棒的事情。報告完畢,下臺一鞠躬。
PS.在朵蕾的一個偶然的機遇
閒聊中在臉書有了屬於我的故事
感謝謝宇茹美女發佈於2020/2/16
朵蕾咖啡館 Donate CAFÉ發佈於2020/2/28
各位病友家屬大家好:
本人因為先生是肝癌腫瘤轉移到關節,因此進出醫院很頻繁,看著自己的親人所受病痛的折磨,做太太的我,心真的有說不出的心酸與無助,人的一生真的無法掌控自己的未來,只有忍痛承認一切,夫妻也有年歲七十多了,照顧病人有很大的壓力,體力也力不從心,在此我很感恩郭于誠醫師的幫助,我才知道政府有個長照機構,居家服務,病患也可以申請叫車到醫院的服務,我真的好感謝郭醫師給我的資訊,每位志工都非常的親切,也減輕我很多負擔,我希望有更多的病友家屬能夠多多利用這個政策來減輕自己的負擔。
以上是我的心得,也感謝郭于誠醫師。
我母親一生安貧樂道,一心向佛,很不幸在70歲這一年,中了健保局的大獎,拿到了重症病患卡,自此多了一門修行功課——與癌為友。
人生自古誰無死,咱們不求丹心照汗青,只求生活品質不要太低,因為醫生佛心的建議,我們和長照2.0結了良緣,不用不知道,用了才知它的妙處。
第一次走進衛生局的長照中心部門,立刻就有笑容洋溢佛光的服務人員來接待,按照對方的指示填下申請表後,三天內就有專人電話連絡,在評估過我母親的狀況後,我母親被分配給慈濟醫院的長照中心。
慈濟醫院的長照中心派「個案管理人員」(簡稱個管員)來拜訪我母親,耐心親切地跟我們解說長照的專業內容。
母親聽不懂,事後問我懂不懂?我拍著母親的肩膀說,以後那位個管員就是妳的天使,專門替佛祖送資源來給妳的,母親聽了笑得一臉佛光。
長照的補助按照病況,分成2至8級,母親符合第7級資格,每月給予32,090元的照顧專業服務額度,以及三年總共40,000元的輔具補助。
照顧專業服務總共有六大項,以下提供一點心得。
一,各種照顧組合和居家服務。
根據長照病人況狀而將項目分成48項,項目金額標名原價和自付額。
例如,最貴的進食吞嚥照護6次服務這一項,原價是9,000元,七級病人的自付額只要1.440元,看到這樣的價差,不用貨比三家,我和母親的兩顆心都被療癒了。
其中有一項服務是「陪同就醫1.5小時」,這服務對於只有一個人照顧病人的我來說,幫助很大,因為我常需要人手來幫忙一起攙扶母親上下輪椅,到了醫院去做放射性治療時,也需要人手幫忙上下床,是能真正派上用場的好服務,不但可以分擔我弱女子的力量,也可以讓母親輕鬆一點。
48項專業服務,選擇性很大,顧及到人性的需求。
二,交通接送(8次/月)。
個管員會評估病人是否符合交通接送資格,由於癌症標靶藥的副作用,造成母親全身無力,長期臥床,所以符合交通接送的資格,補助額度1,840元,每次接送一趟,自付62元,只要一週前先預約,就會派車來接送醫院。
這一項對看護家屬的幫助也很大,若是遇上風雨或車子不夠用時,就可利用這一項服務。
三,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
關於這一項,額度是三年共提供4萬元的額度,我完全把補助用在購買輔具上,只要跟個管員申請,個管員過來探訪評估後,便給予申請購買的同意單,拿著同意單,就能去醫療器材買輔具。
醫療器材行的人都有經驗,拿單子給他們,他們就會辦理。
依據母親的病況,我申請三樣輔具的補助,分別為輪椅、長期減壓坐壂、和氣壂床。
其中減壓坐壂和氣壂床這兩樣輔具,還特別需要專業人員來評估過,另外再多給一份同意書,這份同意書要另外自費150元,拿到同意書才能買,不是申請就能買的,必須獲得專業人員的同意。
我覺得這做法很有道理,可避免資源浪費,而是讓專業人員來審慎評估病人是否真的需要,有需要才給予補助,因為這兩樣輔具是很貴的。
減壓坐壂原價要一萬,氣壂床要一萬二到兩萬之間不等,有了申請補助和同意書,輪椅最多可減免3,000元,多的自付,但是減壓坐壂1,0000元和氣壂床12,000元則是完全補助,沒有自費,很實在的減輕家屬和病人的經濟負擔,真的很佛心。
四,喘息服務。
這服務是專門為照護病人的家屬著想的,照顧病人是一件長期勞心勞力的事,喘息服務正好可以緩解看護人的疲累,分配時間喘一口氣。
按照我母親第七級的標準,可以申請到額度為48,520元,21天,一天6小時計。
個管員向我解說,這價格是6小時X 21天的補助,也可以一天使用3小時,就是3小時 X 42天。
這項喘息服務,只要一週前預約就行,長照中心安排好人力,對方會跟我電話連絡,時間到了便會來支援,讓我得已出席高中同學會,好好坐下來聊天,讓身心暫時得到舒緩休憩,是一項很人道的服務。
另外,還有第五項餐飲服務。
這是可以叫餐的,但我沒用過,所以也只能帶過。
最後第六項,轉介其他服務項目。
這一項是自填的,是依據病人特殊狀況,可以跟個管員討論,由他們給予專業建議並幫忙找服務的。
此外,個管員也特別提醒我,若要找外勞,一定要先告知他們,若沒告知就自行請外勞,補助可能會被取消的喔,所以要特別注意。
以上是已經去西方極樂世界旅遊的母親,所使用的長照2.0心得,提供給需要的人參考。
我去過很多國家,看過許多風景,很早就領悟台灣的好,健保和長照這兩項,是這個時代的德政,它造福很多家庭,減輕很多悲劇,感恩台灣強大的醫療人員和體系,這是生在台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