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狩獵文化與除罪化條款之解釋適用—評析最高法院111年度台非字第111號刑事判決」當代法律雜誌45期112-133頁(2025年9月)。
「個人資料保護法第41條「違法侵害個資罪」之基本課題—以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大字第1869號刑事裁定的檢討為契機」刑事政策與犯罪防治研究32期131-184頁(2022年8月)。
「作為冤罪抑免基礎的法文化試論—以偽證罪的解釋適用現況為例」萬國法律雜誌234號22-35頁(2020年12月)。
「日本危險駕駛致死傷罪之解釋現況與分析―以行為的危險性與因果關係的判斷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154期1-82頁(2018年9月)。
「妨害公共運輸交通工具往來安全罪之行為類型與危險判斷—兼評最高法院102年度臺上字第3977號刑事判決」法令月刊67期12號104-132頁(2016年12月)。
「刑法妨害性自主犯罪的基礎考察—以日本刑法性犯罪的修正檢討為契機」收錄於:『主體、理性與人權的彼岸:李茂生教授六秩晉五祝壽論文集』(新學林、2020)427-454頁。
「台日における危険運転致死傷罪についての研究—運転行為の危険性と因果性を中心に」/ 「台日危險駕駛致死傷罪之研究—以行為危險性與因果性為中心」東北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博士論文(2020年)。
「刑事責任能力判斷之本質—刑法解釋學與精神醫學之交錯」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原住民族文化衝突犯罪與實質違法性—學說與實務的對話 」〔114年法官在院研習計畫講座・臺灣臺東地方法院〕(2025年5月23日) 。
「原住民族狩獵文化與除罪化條款之解釋適用—評析最高法院111年度台非字第111號刑事判決 」〔2024台灣刑事法學冬季裁判研究會〕(2025年2月14日) 。
「原住民犯罪刑責認定問題之若干考察—從刑法解釋學觀點反思我國「文化抗辯」之實踐 」〔第十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與國家法制研討會・文化衝突與原住民族司法實務的認事用法 〕(2023年10月21日) 。
「銀行法違法吸收資金罪之解釋適用界限—以近期判決動向的檢討為中心」〔刑事學策進會2023年度春季學術研討會〕(2023年4月15日)。
「刑法第150條第1項「聚眾施強暴脅迫罪」之行為類型」—〈聚眾犯的正犯性—評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3231號刑事判決〉與談〔台灣刑事法學會刑法青年論壇研討會(八)〕(2023年3月4日)。
「醫療領域人工智慧之法律問題前瞻—以刑事法思維為基點」〔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專業學院・AI與法律〕 (2022年11月24日)。
「妨害駕駛型危險駕駛行為致死傷之因果關係判斷—東名高速あおり運転事件控訴審判決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111年度日本法判決論壇系列講座〕(2022年11月02日)。
「「散播有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流行疫情之不實訊息罪」之行為類型」—〈疫情時代的假訊息與刑法〉與談〔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耀七十系列學術研討會・刑事法的新時代面貌〕 (2022年10月24日)。
「未遂犯・著手實行論之現況—以客觀未遂理論為對話基礎」〔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客觀主義刑法理論專題研討〕 (2022年10月03日)。
「疫情防治對策下的法益侵害諸相— 以「散播有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流行疫之不實訊息罪」的解釋適用現況為中心 」〔刑事學策進會2022年度學術研討會・刑法基本原則的再確認〕 (2022年8月22日)。
「冤罪抑免的回顧與前瞻—試論冤罪生成的法文化結構」國立臺北大學法學院70週年院慶活動【念念X迴響】系列演講(2022年6月16日)。
「日本刑法性犯罪之規範思維與省思」〔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比較刑法專題研究〕 (2022年3月8日)。
「日本刑法性犯罪的議論動向—以創設「不同意性交等罪」與否的檢討為觀察基點」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60週年院慶活動〔刑事視角的新緯度〕研討會(2021年12月10日)。
「日本再犯預防機制的基本結構—以「入口支援」及「出口支援」為中心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高齡與法座談會〕(2021年12月9日)。
「個人資料保護法第41條「違法侵害個資罪」之基本課題—以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大字第1869號大法庭裁定的檢討為契機」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專業學院【2021年刑事法學的新浪潮研討會】(2021年11月19日)。
「人工智慧於刑事司法的運用界線—以犯罪預測機制的檢討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學術拔尖暨推動特色領域計畫—《以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醫療糾紛案件與健保大數據之實證研究》專題演講(2020年11月22日) 。
「台日危險駕駛致死傷罪之研究:以行為危險性與因果性為中心」台灣刑事法學會刑法青年論壇研討會(六)(2020年7月3日)。
「刑法妨害性自主罪章的基礎考察—以日本刑法性犯罪的修正檢討為契機」李茂生教授榮退論文專題研究暨系列演講(2019年6月3日)。
『國民審議會』立法草案座談會(靜宜大學法律系2018年9月28日)。
「台湾の司法制度について—法曹養成制度・刑事裁判の仕組み」仙台弁護士会国際委員会勉強会演講(2015年10月27日)
「日本危險駕駛致死傷罪之介紹—以危險性的判斷為中心」靜宜大學法律系專題演講(2015年9月24日)。
「台湾における危険運転致死傷罪について—解釈上の難点とその解決への試み」仙台弁護士会国際委員会交流会報告(2014年12月3日)。
「身體背叛了心理?監獄擁擠、違規、欺凌與收容人身心處境(Effects of prison overcrowding in Taiwan – results from an empirical study)(合著)」《2011年犯罪防治學術研討會—犯罪矯正與復歸》(2011年5月30日)。
企業環境犯罪之檢討:環境刑法的後設反省—以刑法機能的考察為中心」東海大學企業法律學程演講(2010年10月6日)。
「文化衝突與原住民犯罪刑責認定問題之研究—立基於刑法解釋學觀點的再建構」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2024.08.01~)。
「從國外再犯預防推動機制探討我國犯罪預防到社會復歸之整合–以政府組織運作及跨域資源投入為中心」行政院法務部保護司研究計畫(2020)。
世新法律大學法律學院刑事法中心學生論文發表會〔第三屆世新法律刑事法武鬥大會〕講評人(2023年5月3日)。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原住民族法律服務中心年度座談會〔如何和解?才能共生?〕: 〈我不了解你的明白—從近年實務案件看原住民犯罪之文化抗辯路徑〉與談 (2023年4月22日)。
法務部廖正豪前部長法學思想研討會:〈兩極化刑事政策在刑事程序法之理論與實踐—論另案通訊監察之事後陳報〉與談(2023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