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生活
中國醫藥大學通識課程
本課程預計以法律對於日常生活的浸透為主題,檢選近年代表性爭議事件所涉及的法律議題作為討論素材,說明相關法律規定、制度的內涵與其生成的社會基礎,並且立於法的精神檢視法律的實際運作,其對於日常生活,特別是依循人格自由而生存一事所造成的實質影響。
藉由課堂講授與討論,希冀在基礎法律知識之外,能帶給修課同學更加深層的人文關懷與思辨視角。
〔導論〕
「法律」與生活—法律是什麼?
〔導論2〕法律與「生活」—你我活在怎樣一個現代社會?
〔導論3〕「法律與生活」—當法律與生活相結合
〔主題1〕 「六法全書唯一死刑」?
刑罰的極限 ・刑罰簡史
從肉體刑到啟蒙理性
關於「罪刑法定主義」的辯證思考
刑罰制度到底處罰了誰?
〔主題2〕: 「恐龍法官」(上)—刑事審判的社會意涵
刑事訴追的界限與公平法院
展望國民法官法
既發現真實又保障人權?
〔主題2〕: 「恐龍法官」(下)—冤罪在台灣
無彩青春:蘇建和等案
冤案的成因︰從日本經驗思考(袴田事件與熊本典道法官的自白)
・冤案形成的社會基礎
〔主題3〕: 「歡樂谷」—沒有犯罪的社會?
人為什麼會「犯罪」?
犯罪的社會意義
對於犯罪的「零容忍」—真實目標為何?
電影欣賞與討論—《心靈鐵窗 BOY A》
〔主題4〕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距離?(上)—精神障礙者與犯罪
刑法責任能力的概念:從北一女硫酸案談起
精神醫學的社會意涵
「人人都是精神疾患的世紀」與無差別殺人事件
〔主題4〕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距離?(下)—死刑議題諸相
死刑存廢論in台灣 v.s 世界趨勢
死刑如何被執行?—台日比較
死刑存廢論所映照的深層社會意識
〔主題5〕法律與性(上)—「性自主」的誕生
從「強姦」到「妨害性自主」
關於性犯罪的規範結構
性與家庭:不只是「通姦除罪化」
〔主題5〕法律與性(下)—白玫瑰事件簿
性侵犯處遇的光與影
從楊姓受刑人談起
性侵犯的處遇概況:以「治療」為名的終身監禁
問題根底:而你說的白是什麼白?
〔主題6〕當宇宙超級美少女也上癮—毒品犯罪的實象與虛像
大量犯罪與其處遇現況
最高法院的基本態度
是犯罪還是醫療的問題?
解方何在?—他山之石
〔主題7〕台灣監獄島—監獄關了誰?
監所收容現況
過剩監禁所帶來的難題
監獄改革芻議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受刑人—站在高崗上v.s優人神鼓
結論:法律與「生活」
李茂生《法律與生活》(正中書局、1992)
張娟芬《殺戮的艱難》(行人文化實驗室、2010)
Giorgio Agamben著=薛熙平譯《例外狀態》(麥田、2010)
David Garland著=周盈成譯《控制的文化:當代社會的犯罪與社會秩序》(巨流、2006)
Michael Hardt, Antonio Nergri著=韋本、李尚遠譯《帝國》(商周、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