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建模有幾個分類:
角色
人類面部
人類肢體
衣物穿著
排版用文字
場景
硬體道具
有機物質
隨機產生的細節
由於各類別著重的練習要點不同,從簡單到困難;練習的順序建議是:
「硬體道具」>「人類面部」>「人類肢體」>「衣物穿著」>「有機物質」>「隨機產生的細節」
「硬體道具」:Reference 蒐集、物件細節觀察、基本建模佈線、快捷鍵熟悉、模型比例控制、UV 拆解整理、檔案整理
「人類面部」:臉部建模佈線、比例控制、UV 拆解整理
「人類肢體」:身體建模佈線、比例控制、UV 拆解整理
「衣物穿著」:Reference 蒐集、物件細節觀察、衣物建模佈線、比例控制、nCloth 系統、UV 拆解整理
「有機物質」:Reference 蒐集、物件細節觀察、Node 系統、UV 拆解整理
「隨機產生的細節」:Reference 蒐集、物件細節觀察、Node 系統、UV 拆解整理
前四個項目是建模師必備的技能;各個項目都能掌握則能成為專業模型師。
除了模型比例掌握度高、結構具說服力且不穿幫、檔案整理交接順利外,資深模型師更要考量「貼圖繪製」、「骨架綁定」、「動畫製作」的需求。
台灣相關產業常常要求 3D 模型師也要具備「貼圖繪製」或「骨架綁定」其中一項技能。
因此建議在模型製作具備一定基礎後,可以接觸 substance painter 貼圖製程、各類骨架綁定外掛或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