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若芬

■ 學歷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1995)

■ 現職及重要經歷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副教授(2008.7-)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2001-2008.6)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1996-2001)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講師 (1990-1995)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副教授 (1995-1996)

■ 研究專長

中國詩畫藝術,中國文人文化,東亞漢文學與文化交流

■ 獲得獎項

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2004年)

行政院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2004年)

行政院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1996年至2002年,之後停辦)

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薛明敏先生學術論著獎特優(1989年、1994年)

學術部落格:

http://lofenyi.blogspot.com/

【專著】

1、 學術著作

1. 衣若芬。雲影天光:瀟湘山水之畫意與詩情。臺北:里仁書局,2013年。

2. 衣若芬。藝林探微:繪畫.古物.文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3. 衣若芬。遊目騁懷:文學與美術的互文與再生。臺北:里仁書局,2011年。

4. 衣若芬。三絕之美鄭板橋。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09年。

5. 衣若芬。觀看.敘述.審美──唐宋題畫文學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2005年12月再版,2014年1月3版)

6. 衣若芬。赤壁漫游與西園雅集──蘇軾研究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1年。

7. 衣若芬。蘇軾題畫文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

8. 衣若芬。蘇軾題畫文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9. 衣若芬。鄭板橋題畫文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2、 編輯、撰述及合著

1. 與曾棗莊教授等合著。蘇軾研究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榮獲2003年四川省政府優良學術著作獎)

2. 衣若芬、劉苑如主編。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0年。

3. 衣若芬。文房之美。臺北:藝術圖書公司,1987年。(1991年再版2刷)

4. 衣若芬編撰。觀人──面具底下的祕密。臺北:人合物力出版社,1993年。

5. 衣若芬編撰。梵谷。臺北:藝術圖書公司,1988年。(後再版,改名《梵谷噢!梵谷》,與何恭上先生獲得1998年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圖書推薦獎)


3、 文學創作

1. 衣若芬。南國藝語。臺北:群傳媒,2012年。

2. 衣若芬。東坡先生生日快樂。臺北:群傳媒,2012年。

3. 衣若芬。月光秋千。臺北:群傳媒,2012年。

4. 衣若芬。背對彩虹。臺北:群傳媒,2012年。

5. 衣若芬。飄洋過海賣掉你。臺北:群傳媒,2012年。

6. 衣若芬。大人我要結婚。臺北:群傳媒,2012年。

7. 衣若芬。紅豆書簡。香港:夢想書城,2012年。

8. 衣若芬。春衫舊香。香港:夢想書城,2012年。

9. 衣若芬。青春祭。臺北:九歌出版社,1995年。

10. 衣若芬。衣若芬極短篇。臺北:爾雅出版社,1991年。

11. 衣若芬。踏花歸去。臺北:林白出版社,1989年。

【單篇論文】


(一)登載於期刊中

1. 衣若芬。「玉澗“瀟湘八景圖”詩畫印探析」。《文學與圖像》(南京大學)第2卷(2013年8月),頁331-348。

2. 衣若芬。「동파체(東坡體) : 명대 중한(中韓) 시부외교(詩賦外交)의 희작(戱作)과 경기(競技)」(「『東坡體』:明代中韓詩賦外交之戲筆與競技」)。(韓國)《淵民學志》20輯(2013年8月),頁143-214。

3. 衣若芬。「玉澗「瀟湘八景図」の詩画と印章の研究」。(日本)《國華》1412號(2013年6月),頁5-18。(田中伝訳)

4. 衣若芬。「蘇軾「黃州寒食詩帖」山谷題跋析義」。《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23期(2013年3月),頁41-64。

5. 衣若芬。「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論析」。《淡江中文學報》第27期(2012年12月),頁71-90。並收入陳慶元主編:《中國散文研究─中國古代散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頁450-458。

6. 衣若芬。「東アジア文学キャノンの研究の一隅─台湾・白居易「琵琶行」研究概況」。(日本)《白居易研究年報》第13號(東京:勉誠出版,2012年12月),頁419-436。(森岡ゆかり訳)

7. 衣若芬。「詩仙と坡仙の出会い― 蘇軾「李白仙詩巻」」。(日本)《書法漢學研究》第11號(2012年7月),頁13-29。(森岡ゆかり訳)

8. 衣若芬。「宋代「武夷棹歌」中的地景空間與文化意蘊」。《東華人文學報》第20期(2012年1月),頁33-58。

9. 衣若芬。「南宋〈胡笳十八拍〉集句詩之書寫及其歷史意義」。《浙江大學學報》42卷1期(2012年1月),頁128-138。

10. 衣若芬。「台北故宮博物院本“明皇幸蜀圖”與白居易《長恨歌》」。(廣州)《中山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2011年11月),頁40-46。

11. 衣若芬。「蘇軾「黃州寒食詩卷」山谷題跋新解」。(日本)《書法漢學研究》第9號(大阪:有限會社ア─トライフ社,2011年7月),頁1-9。(大野修作訳)

12. 衣若芬。「無邊剎境入毫端──玉澗及其「瀟湘八景圖」詩畫」。《東華漢學》第13期(2011年6月),頁79-114。

13. 衣若芬。「蘇軾「李白仙詩卷」探研」。《宋代文哲研究集刊》第1期(2011年6月),頁153-196。

14. 衣若芬。「追隨高更去峇里」。(新加坡)《南洋藝術》33期(2011年5月),頁36-43。

15. 衣若芬。「嚴謹的遊戲: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詩論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19期(2011年1月),頁133-167。並收入周裕鍇編:《第六屆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成都:巴蜀書社,2011年5月),頁344-359。

16. 衣若芬。「台北故宮博物院本「明皇幸蜀圖」と白居易「長恨歌」」,(日本)《白居易研究年報》第11號(東京:勉誠出版,2010年12月),頁161-179。(森岡ゆかり譯注)

17. 衣若芬。「畫中戲,戲中人──徐悲鴻「放下你的鞭子」。《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第16期(2010年12月) ,頁117-140。

18. 衣若芬。「葉之威無題詩試解」。(新加坡)《南洋藝術》32期(2010年12月),頁38-43。

19. 衣若芬。「張荔英的故國心影」。(新加坡)《南洋藝術》31期(2010年8月),頁30-33。

20. 衣若芬。「香光莊嚴─呂碧城星洲書蹟與書緣」。(新加坡)《南洋藝術》30期(2010年5月),頁28-31。

21. 衣若芬。「禮樂與女色:明代文臣出使朝鮮的「卻妓詩」及其影響」。《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6輯(2010年5月),頁91-113。

22. 衣若芬。「“好古”思想之審美文化心態試論」。(廣州)《中山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2010年3月),頁25-32。

23. 衣若芬。「詩仙與坡仙的交會:蘇軾《李白仙詩卷》」。《中國李白研究》2009年集(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12月),頁410-438。

24. 衣若芬。「大地之書─崔大地的甲骨文書法藝術」。(新加坡)《南洋藝術》29期(2009年12月),頁28-31。

25. 衣若芬。「在全球化視野下閱讀徐志摩的南國書寫」。(北京)《清華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第24卷),頁75-84。

26. 衣若芬。「美感與諷喻:杜甫〈麗人行〉詩的圖像演繹」。(香港)《研訊學刊》第15期(2009年10月),頁26-40。

27. 衣若芬。「吸煙與愛國:「五四運動」前後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在新加坡《叻報》的廣告」。 (臺灣)《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第54卷第2期(2009年9月),頁65-104。並收入李元瑾主編:《五四運動的當代回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2011年),頁149-200。

28. 衣若芬。「南洋大學時期的凌叔華與新舊體詩之爭」。《新文學史料》2009年第1期(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2月),頁48-57。

29. 衣若芬。「宋代題畫詩詞中的李白形象」。《中國李白研究》2008年集(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10月),頁105-122。

30. 衣若芬。「複製.重整.回憶:歐陽脩《集古錄》的文化考察」。(廣州)《中山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2008年9月),頁30-40。

31. 衣若芬。「蔡琰的號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別反思」,《新國學》第7卷(2008年6月),頁57-80。

32. 衣若芬。「漂流到澎湖:朝鮮人李邦翼的意外之旅及其相關書寫」,《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4輯(2008年5月),頁131-156。

33. 衣若芬。「玉澗「瀟湘八景圖」東渡日本之前—─「三教弟子」印考」。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24期(2008年3月) ,頁147-174。

34. 衣若芬。「自我的凝視──白居易的寫真詩與對鏡詩」。(廣州)《中山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2007年11月),頁51-57。

35. 衣若芬。「不繫之舟:吳鎮及其「漁父圖卷」題詞」。思與言45卷3期(2007年9月),頁117-186。

36. 衣若芬。「天子の盛宴──徽宗「文會圖」とその周邊」。橄欖第14期(日本宋代詩文研究會,2007年3月),頁144-164。(村越貴代美譯)

37. 衣若芬。「〈九歌〉〈湘君〉、〈湘夫人〉之圖象表現及其歷史意義」。先秦兩漢學術第六期(2006年9月),頁45-88。

38. 衣若芬。「自己へのまなざし──白居易の寫真詩と對鏡詩」。(日本)白居易研究年報第7號(東京:勉誠出版,2006年10月),頁109-136。(森岡緣譯)

39. 衣若芬。「瀟湘八景──地方經驗.文化記憶.無何有之鄉」。東華人文學報第9期(2006年7月),頁111-134。

40. 衣若芬。「「昏君」與「奸臣」的對話──談宋徽宗「文會圖」題詩」。文與哲(高雄:中山大學) 第8期(2006年6月),頁253-278。又收於沈松勤主編:《第四屆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頁409-421。

41. 衣若芬。「俯仰之間:《蘭亭修禊圖》及其題跋初探」。中國學術第24期(2006年),頁76-113。

42. 衣若芬。「宋代題畫詩的創作現象與書寫特質──以蘇轍〈韓幹三馬〉及東坡等人之次韻詩為例」。蘇軾研究2005年第3期(2005年12月),頁21-24。

43. 衣若芬。「浮生一看──南宋李生「瀟湘臥遊圖」及其歷代題跋」。漢學研究23卷2期(2005年12月),頁99-132。

44. 衣若芬。「朝鮮安平大君李瑢及「匪懈堂瀟湘八景詩卷」析論」。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1輯(2005年5月),頁113-139。

45. 衣若芬。「「出塞」或「歸漢」──王昭君與蔡文姬圖象的重疊與交錯」。婦研縱橫74期(2005年4月),頁1-16。

46. 衣若芬。「骷髏幻戲──中國文學與圖象中的生命意識」。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6期(2005年3月) ,頁73-125。

47. 衣若芬。「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以李奎報〈虔州八景詩〉為例」。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10期(2004年12月),頁205-229。

48. 衣若芬。「閨怨與相思:牟益「擣衣圖」的解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5期(2004年9月),頁25-59。

49. 衣若芬。「李齊賢八景詩詞與韓國地方八景之開創」。中國詩學第9輯(2004年6月),頁147-162。

50. 衣若芬。「韓國「民族文化推進會」與《韓國文集叢刊》的編纂與出版」。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4卷第1期(2004年3月) ,頁203-208。

51. 衣若芬。「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中國學術第16輯(2004年1月),頁158-176。

52. 衣若芬。「觀看、敘述、審美──建構中國題畫文學研究方法論之我見」。(韓國)國際中國學研究第6輯(2003年12月),頁3-21。

53. 衣若芬。「趙希鵠《洞天清祿集》探析」。新宋學第2輯(2003年11月),頁410-419。

54. 衣若芬。「「江山如畫」與「畫裡江山」:宋元題「瀟湘」山水畫詩之比較」。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3期(2003年9月) ,頁33-70。後收錄於(韓國)祥明大學校韓中文化情報研究所,權錫煥編:《한중 팔경구곡과 산수문화(韓中八景九曲與山水文化)》(서울:이회문화사,2004年),頁185-212。

55. 衣若芬。「瀟湘文學與圖繪中的柳宗元」。零陵學院學報第23卷第1期(2002年9月),頁6-10。

56. 衣若芬。「漂流與回歸: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之抒情底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1期(2002年9月),頁1-42。

57. 衣若芬。「「瀟湘」山水畫之文學意象情境探微」。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0期(2002年3月),頁175-222。

58. 衣若芬。「戰火與清遊:赤壁圖題詠論析」。故宮學術季刊18卷4期(2001年夏),頁63-102。

59. 衣若芬。「臺港蘇軾研究論著目錄(1949-1999)」。漢學研究通訊第20卷第2期(2001年5月),頁180-200。

60. 衣若芬。「寫真與寫意:從唐至北宋題畫詩的發展論宋人審美意識的形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8期(2001年3月),頁41-90。

61. 衣若芬。「蘇軾書畫的歷代評價及影響」。宋代文化研究第9輯(2000年8月) ,頁20-31。

62. 衣若芬。「《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導言(二)」。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0卷第2期(2000年6月),頁245-250。

63. 衣若芬。「題畫文學研究概述」。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0卷第1期(2000年3月),頁215-252。

64. 衣若芬。「宋代題「詩意圖」詩析論──以題「歸去來圖」、「憩寂圖」、「陽關圖」為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6期(2000年3月),頁1-64。

65. 衣若芬。「北宋題人像畫詩析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3期(1998年9月),頁121-174。

66. 衣若芬。「專訪曾棗莊先生談《全宋文》的編纂與出版」,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8卷第1期(1998年3月),頁127-133。

67. 衣若芬。「蘇轍〈韓幹三馬〉及其次韻詩」,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3期(1997年9月),頁315-329。

68. 衣若芬。「一樁歷史的公案──「西園雅集」」。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0期(1997年 3月),頁221-269。

69. 衣若芬。「歐陽修〈六一居士傳〉與蘇軾〈書六一居士傳後〉」。輔仁國文學報第12集(1996年 9月),頁201-224。

70. 衣若芬。「也談宋代題畫詩興盛的幾個原因」。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2期(1996年 9月),頁55-70。

71. 衣若芬。「談蘇軾對王維與吳道子繪畫藝術的評價及其影響」。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4卷1期(1995年 6月),頁19-38。

72. 衣若芬。「談蘇軾繪畫思想中的「常形」與「常理」說」。宋代文學研究叢刊創刊號(1995年 3月),頁431-448。

73. 衣若芬。「談蘇軾〈後赤壁賦〉中所夢道士人數之問題」。臺大中文學報第6期(1994年 6月),頁333-356。

74. 衣若芬。「從唐人詩畫中馬的意象看盛唐風光」。國文天地第8卷3期(1992年 8月),頁22-31。

75. 衣若芬。「試論《唐文粹》之編纂背景、體例及其「古文」類作品」。中國文學研究第6期(1992年 5月),頁167-180。

76. 衣若芬。「鄭板橋的題畫藝術初探」。國立編譯館館刊第18卷1期(1989年 6月),頁303-318。

77. 衣若芬。「李義山詩評論的分析」。國立編譯館館刊第17卷2期(1988年12月),頁67-79。


(二)登載於專書或論文集中

1. 衣若芬。「宋人評價〈長恨歌〉及其對東亞「長恨歌圖」之影響」。楊國安,吳河清主編:《第七屆宋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8月),頁484-491。

2. 衣若芬。「白居易 〈長恨歌〉 之經典化及其東亞相關圖繪簡論」(The Canonization of Bai Juyi’s “Song of Everlasting Sorrow” and Related Illustrations of the Poem in East Asia). Xin Ning, Dietrich Tschanz, Ching-I Tu eds., “Chinese Classics and Traditional Thought: Origin, Development, and Dialogue”(《中國古代經典與傳統思想:起源、流變與對話》) . Confucius Institute at Rutgers University, 2012, pp. 225-323.

3. 衣若芬。「海洋城市的時代印記:黃遵憲在新加坡的楹聯試析」。馬聖美、王儀君、楊雅惠主編:《城市與海洋論集》(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2011年10月),頁1-25。

4. 衣若芬。「明代中韓「孝女」唱和詩的文化意涵」。石守謙、廖肇亨主編:《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月),頁507-537。

5. 衣若芬。「蘇軾《黃州寒食帖》山谷題跋新解」。涂普生編:《東坡說東坡》(香港:香港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頁442-450。

6. 衣若芬。「天祿千秋──宋徽宗「文會圖」及其題詩」。王耀庭主編:《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8年7月),頁347-372。

7. 衣若芬。「宮素然「明妃出塞圖」及其題詩──視覺文化角度的推想」。張高評主編:《近世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之二「金元明文學之整合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7年3月),頁67-124。

8. 衣若芬。「看畫禪:南宋文人“以禪解畫”之思想內涵──以李生“瀟湘臥遊圖”之南宋題跋為例」。章培恆主編:《中國中世文學研究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頁748-774。

9. 衣若芬。「「好古」思想の審美文化意識試論」。淺見洋二編集:《テクストの解讀と傳承》(大阪:大阪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2006年3月),頁95-108。(加藤聰譯)

10. 衣若芬。「高麗文人對中國八景詩之受容現象及其歷史意義」。(韓國)祥明大學校韓中文化情報研究所,權錫煥編:《한중 팔경구곡과 산수문화(韓中八景九曲與山水文化)》(서울:이회문화사,2004年),頁59-72。

11. 衣若芬。「旅遊、臥遊與神遊:明代文人題「瀟湘」山水畫詩的文化思考」。王璦玲主編:《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頁17-92。

12. 衣若芬。「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李豐楙、劉苑如主編:《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頁325-372。

13. 衣若芬。「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中國蘇軾研究學會,中共眉山市委宣傳部編:《中國第十三屆蘇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眉山:三蘇祠,2001年),頁786-794。後收入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中國蘇軾研究》第2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7月),頁385-398。

14. 衣若芬。「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王靜芝、王初慶等著:《千古風流:東坡逝世九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頁689-717。

15. 衣若芬。「“書畫亦皆精絕”──歷代對蘇軾書畫的評價」。與曾棗莊等合著:《蘇軾研究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頁471-499。

16. 衣若芬。「近五十年(1949-1999)臺港蘇軾研究概述」。與曾棗莊等合著:《蘇軾研究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頁455-470。

17. 衣若芬。「晚唐五代題畫詩的審美特質」。衣若芬、劉苑如主編:《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0年),頁377-424。

18. 衣若芬。「北宋題仕女畫詩析論」。鍾彩鈞主編:《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9年),頁301-380。

19. 衣若芬。「《宣和畫譜》與蘇軾繪畫思想」。中共諸城市委會、諸城市人民政府、中國蘇軾研究學會編:《中國第十屆蘇軾研討會論文集》(濟南:齊魯書社,1999年),頁209-238。


(三)會議論文發表

1. 衣若芬。「朱熹〈武夷櫂歌〉與中韓文人之次韻詩比較」。「東亞中國人文學與跨國主義」國際學術研討會(韓國首爾:韓國外國語大學BK21韓中語言文化疏通事業團,2014年2月21-24日)。

2. 衣若芬。「1920-30年代虎標永安堂藥品在東亞的報紙廣告」。「旅行的圖像與文本:現代華語語境中的圖文互動」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2013年12月14-15日)。

3. 衣若芬。「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소상팔경: 동아시아 공통 모티브의 문화형상)。「瀟湘八景與韓國文藝」(소상팔경과 한국 문예)學術研討會(韓國首爾:崇實大學,2013年12月6日)。

4. 衣若芬。「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Western Branch (WBAOS) Meeting, 2013(Victoria, Canada, University of Victoria, Oct. 3-5, 2013).

5. 衣若芬。「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理學家李退溪的次韻詩」。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第八屆年會暨宋代文學與宋城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江西贛州:贛南師範學院,2013年9月20-24日)。

6. 衣若芬。「詩戰朝鮮:明代中韓詩賦外交綜論」。「近世東亞文化意象與使節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2012年12月20-21日)。

7. 衣若芬。「翁方綱藏蘇軾「天際烏雲帖」與十九世紀朝鮮「東坡熱」」。第七屆國際暨第十二屆全國清代學術研討會(高雄:中山大學,2012年11月17-18日)。

8. 衣若芬。「印刷出版與朝鮮「武夷九曲」文化意象的「理學化」建構」。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觀看、媒介、行動者 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2012年9月7-8日)。

9. 衣若芬。「東亞文學經典研究一隅:白居易〈琵琶行〉」。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十六屆年會暨“唐代西域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烏魯木齊:新疆師範大學,2012年8月18-26日)。

10. 衣若芬。「蘇軾「天際烏雲帖」詮解」。第16回宋代文學談話會(日本福岡:九州大學,2012年5月19日)。

11. 衣若芬。「海內存知己──潘受詩歌與書藝的創作主體意識」。潘受百年紀念國際研討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2012年3月31日)。

12. 衣若芬。「蘭亭流芳在朝鮮」。「2011年蘭亭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故宮博物院,2011年10月30-31日)。

13. 衣若芬。「宋人評價〈長恨歌〉及其對東亞「長恨歌圖」之影響」。第七屆宋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封:河南大學,2011年9月16-19日)。

14. 衣若芬。「明代中韓詩賦外交之文學角力」。「第13屆韓中文化論壇」(韓國仁川:社團法人韓國現代中國硏究會,首爾孔子學院,仁川大學中國硏究所合辦,2011年8月26-29日)。

15. 衣若芬。「商品宣傳與法律知識──1920-30年代虎標永安堂藥品的「反仿冒」廣告」。Knowledge Formation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in Multicultural East Asia" at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July 25-26, 2011.

16. 衣若芬。「宋代「武夷棹歌」中的地景空間與文化意蘊」。「第一屆空間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花蓮:東華大學,2011年1月8日)。

17. 衣若芬。「東坡海南笠屐故事的形成,傳播與影響」。「東坡文化國際論壇」(海南儋州:儋州人民政府,2010年12月18-20日)。

18. 衣若芬。「蘇軾「黃州寒食帖」山谷題跋新解」。「東坡文化國際論壇」(湖北黃岡:湖北省人民政府,2010年10月26-28日)。

19. 衣若芬。「行雲流水─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的散文與書法藝術」,中國古代散文國際學術研討會」(福建武夷山:福建師範大學,2010年8月26-29日)。

20. I, Lofen. “Painting, Drama and the Actress: “Put down Your Whip” Painted by Xu Beihong”, Circuits of Cultural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1900-1965(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ugust 13-15, 2010).

21. I, Lofen. “Gender and Violence: Cai Yan and Her Poems”, XVIII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hinese Studies (EACS) (Riga, Latvia, University of Latvia, July 14-18, 2010).

22. I, Lofen. Bai Juyi ‘s ”A Song of Immortal Regret” and the Related Paintings,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Chinese Classics and Thoughts(U.S.: Rutgers University, June 28-29, 2010).

23. 衣若芬。「南宋〈胡笳十八拍〉集句詩之書寫及其歷史意義」,「詮釋、比較與建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2010年5月28-29日)。

24. 衣若芬。「無邊剎境入毫端──玉澗及其「瀟湘八景圖」詩畫」。「畫贊研究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日本京都:花園大學國際禪學研究所,2010年3月20-21日)。

25. 衣若芬。「嚴謹的遊戲: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論析」。第六屆宋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成都:四川大學,2009年10月22-26日)。

26. 衣若芬。「明代中韓「孝女」唱和詩的文化意涵」。「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第十一至十七世紀間中日韓三地的藝文互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9年9月11-12日)。

27. 衣若芬。「明代出使朝鮮文臣的「卻妓詩」及其影響初探」。第六次東方詩話學會國際學術大會「歷史文化視域下的東方詩話」(吉林:延邊大學,2009年8月14-17日)。

28. 衣若芬。「蘇軾「李白仙詩卷」探研」。中國李白研究會第十四屆年會(蘇州:蘇州科技大學,2009年6月13-17日)。

29. 衣若芬。「在全球化視野下閱讀徐志摩的南國書寫」。「全球化時代中國語言文學的跨國流通」國際學術大會(韓國首爾:韓國外國語大學BK21新韓中文化戰略事業團,2009年2月15-16日)。

30. I, Lofen. “The Secular Taste in Korean ‘Eight Views of Xiao-Xiang’ Folk Paintings”, Korea and Korean Studies: Vision from Asia (Vietnam, Hanoi: The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Vietnam National University, Hanoi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Academy for Korean Studies, Nov. 25 -27, 2008).

31. 衣若芬。「美感與諷喻:杜甫〈麗人行〉詩的圖像演繹」。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十四屆年會暨唐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安徽蕪湖:安徽師範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合辦,2008年10月25-29日)。

32. 衣若芬。「暴力與敘事──蔡琰五言體〈悲憤詩〉析論」。中國韻文學第三屆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南京師範大學,中國韻文學會,常熟理工學院合辦,2008年10月24-27日)。

33. 衣若芬。「南洋大學時期的凌叔華與新舊體詩之爭」。遠東文學研究第三屆國際學術研討會(俄羅斯聖彼得堡: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東方系,中國復旦大學大學中文系合辦,2008年6月24-28日)。

34. 衣若芬。「複製.重整.回憶:歐陽脩《集古錄》的文化考察」。第五屆宋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廣州:暨南大學,2007年12月22-27日)。

35. 衣若芬。「蔡琰的號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別反思」。「文學史寫作的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7年12月19-21日)。

36. 衣若芬。「宋代題畫詩詞中的李白形象」。中國李白研究會第十三屆年會暨成立二十周年紀念大會(湖南湘潭: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承辦,吉首大學文學院協辦,2007年8月20-25日)。

37. 衣若芬。「自我的凝視──白居易的寫真詩與對鏡詩」。第五回東方詩話學會國際學術大會「東亞詩學傳統與文化特性之再探」(Seoul:東方詩話學會,韓國外國語大學校BK21新韓中文化戰略事業團,2007年7月3-6日)。

38. 衣若芬。「天祿千秋──宋徽宗「文會圖」及其題詩」。「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年2月5日-8日)。

39. 衣若芬。「漂流到澎湖:朝鮮人李邦翼的意外之旅及其相關書寫」。「東亞漢語漢文學的翻譯、傳播與激撞:十七世紀到廿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6年12月12-13日)。

40. 衣若芬。「玉澗「瀟湘八景圖」東渡日本之前──「三教弟子印」考」。「第五十一回國際東方學者會議」(日本東京:財團法人東方學會,2006年5月19日)。

41. 衣若芬。「瀟湘八景:地方經驗.文化記憶.無何有之鄉」。「第二屆文學傳播與接受國際學術研討會」(花蓮:東華大學中文系,2006年3月24日至25日)。

42. 衣若芬。「〈九歌〉〈湘君〉、〈湘夫人〉之圖象表現及其歷史意義」。「第四屆先秦兩漢學術國際研討會──上下求索:《楚辭》的文學藝術與文化觀照」(臺北:輔仁大學中文系,2005年11月26日至27日)。

43. 衣若芬。「宮素然「明妃出塞圖」及其題詩──視覺文化角度的推想」。「中國近世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南:成功大學,成功大學文學院、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共同主辦,2005年10月21日至22日)。

44. 衣若芬。「「昏君」與「奸臣」的對話──談宋徽宗「文會圖」題詩」。「第四屆宋代文學學術研討會」(杭州: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宋代文學學會主辦,2005年9月11日至 15日)。

45. 衣若芬。「俯仰之間──「蘭亭修禊圖」及其題跋初探」。「王靜芝教授九十冥誕紀念學術研討會」(臺北:輔仁大學中文系,2005年5月21日至22日)。

46. 衣若芬。「不繫之舟:吳鎮及其「漁父圖卷」題詞」。「元明文人之自我建構與審美風尚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12月16日)。

47. 衣若芬。「朝鮮安平大君李瑢及「匪懈堂瀟湘八景詩卷」析論」。「第七屆環太平洋韓國學國際學術會議」(環太平洋韓國學國際學術大會組織委員會等主辦,2004年10月18日至21日)。

48. 衣若芬。「看畫禪:南宋文人「以禪解畫」之思想內涵──以李生「瀟湘臥遊圖」之南宋題跋為例」。「中國中世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成功大學文學院,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共同主辦,2004年8月25日至28日)。

49. 衣若芬。「骷髏幻戲:中國詩歌與圖象中的生命意識」。「韓國中語中文學會2003年秋季聯合學術大會」(漢城:韓國中語中文學會,2003年11月22日)。

50. 衣若芬。 「中國題畫文學之發展與研究」,「2003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臺北:財團法人歐豪年文化基金會等主辦,2003年11月7日)。

51. 衣若芬。「閨怨與相思:牟益「擣衣圖」的解讀」。「女性的形象與才藝」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3年10月31日)。

52. 衣若芬。「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以李奎報〈虔州八景詩〉為例」。「第三屆宋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銀川:寧夏大學人文學院,2003年9月26日至29日)。

53. 衣若芬。「觀看、敘述、審美──中國題畫文學研究方法論之建構」。「第23屆中國學國際學術大會」(韓國漢城:韓國中國學會,2003年8月22日至23日)。

54. 衣若芬。「「好古」思想之審美文化心態試論」。「韓國中國文學理論學會2003年夏季學術發表會」(韓國濟州島:韓國中國文學理論學會、濟州大學校中語中文學科,2003年7月1日至3日)。

55. 衣若芬。「李齊賢八景詩詞與韓國地方八景之開創」。「韓國漢文學會2003年春季學術發表會」(韓國漢城:韓國漢文學會,2003年4月12日)。

56. 衣若芬。「高麗文人對中國八景詩之受容現象及其歷史意義──以李仁老、陳澕為例」。「韓.中八景九曲與山水文化」學術研討會(韓國天安:陶南學會、文化景觀研究會、祥明大學韓中文化情報研究所,2002年11月30日)。

57. 衣若芬。「「江山如畫」與「畫裡江山」:宋元題「瀟湘」山水畫詩之比較」。「中國語文學研究領域之擴大」學術研討會(韓國漢城:韓國中文學會,2002年10月26日)。

58. 衣若芬。「旅遊、臥遊與神遊:明代文人題「瀟湘」山水畫詩的文化思考」。「明清文學與思想中的主體意識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10月22至24日)。

59. 衣若芬。「瀟湘文學與圖繪中的柳宗元」。中國.永州柳宗元國際學術研討會(湖南永州:永州市人民政府,2002年8月20日至22日)。

60. 衣若芬。「漂流與回歸: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之抒情底蘊」。第二屆宋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南京大學,2002年8月16至19日)。

61. 衣若芬。「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紀念蘇軾逝世900周年暨中國第十三屆蘇軾學術研討會(四川眉山:中國蘇軾研究學會、眉山市人民政府,2001年8月21日至24日)。

62. 衣若芬。「瀟湘文學意象情境探微」。文化視野與中國文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2001年8月7日至10日)。

63. 衣若芬。「趙希鵠《洞天清祿集》探析」。第五回宋代文學研究談話會(東京:〔日本〕宋代詩文研究會,2001年5月26日)。

64. 衣若芬。「戰火與清遊:赤壁圖題詠論析」。文學名著與美術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1年5月18日)。

65. 衣若芬。「臺港蘇軾研究論著目錄(1949-1999)」。千古風流──東坡逝世九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新莊: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2000年11月17日至18日),頁1-77。

66. 衣若芬。「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千古風流──東坡逝世九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新莊: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2000年11月17日至18日),頁1-20。

67. 衣若芬。「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學與文化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0年11月16日至18日),頁1-22。

68. 衣若芬。「近五十年臺港蘇軾研究概述」。中國古典詩詞研究與吟賞國際研討會。(澳門:澳門大學文學院、澳門中華詩詞學會,2000年10月18日至20日)。

69. 衣若芬。「寫真與寫意:從唐至北宋題畫詩的發展論宋人審美意識的形成」。世變中的文學世界總結討論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0年6月23日),頁1-35。

70. 衣若芬。「宋代題「詩意圖」詩析論──以題「歸去來圖」、「憩寂圖」、「陽關圖」為例」。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2000年3月29日至4月1日),頁1-49。

71. 衣若芬。「北宋題仕女畫詩析論」。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現代詮釋學術研討會(美國史丹福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基金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史丹福大學中華語言文化研究中心、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9年8月19日至22日),頁1-64。

72. 衣若芬。「晚唐五代題畫詩的審美特質」。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9年1月7日8日),頁1-29。

73. 衣若芬。「《宣和畫譜》與蘇軾繪畫思想」。中國第十屆蘇軾學術研討會(山東諸城:中國蘇軾研究學會、諸城市人民政府,1998年8月24日至26日),頁1-19。

74. 衣若芬。「宋代題畫詩的創作現象與書寫特質─以蘇轍〈韓幹三馬〉及東坡等人之次韻詩為例」。第九屆全國蘇軾學術研討會(四川眉山:中國蘇軾研究學會、眉山三蘇博物館,1997年9月16日至18日),頁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