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利用蠟燭烤製綿花糖,了解溫度如何改變物質
目標:學生能夠理解溫度對物質狀態的改變(固態到液態或氣態的變化)。
學生能夠觀察和記錄綿花糖在不同溫度下的變化過程。
學生學會如何安全地操作蠟燭進行實驗。
所需材料:一根蠟燭/打火機/竹籤/綿花糖
小盤子或容器(用來放置已經變形或融化的綿花糖)
活動步驟:
1. 介紹概念:
讓學生了解物質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
說明溫度如何影響物質,讓學生知道溫度升高時,固態物質可能會融化或變成氣態。
2. 準備活動:
每位學生將竹籤插入一塊綿花糖。
提醒學生要小心火源,於旁準備水源以防意外。
3. 觀察溫度改變:
點燃蠟燭並小心將綿花糖懸在火焰上方(但不要直接接觸火焰)。觀察綿花糖的變化。學生會看到綿花糖會因為受熱而逐漸融化,變成粘稠的液體,甚至可能發生氣化,產生煙霧或氣泡。引導學生討論這個過程,並記錄他們觀察到的現象。
4. 討論結果:
問學生,為什麼綿花糖會在加熱後變形?是因為溫度升高讓它從固態變成了液態嗎?解釋糖分(綿花糖的主要成分)會在高溫下融化,並且如果繼續加熱,可能會變成氣態或蒸發。
5. 安全提醒與結束:
確保學生關閉蠟燭,並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清理。強調實驗過程中的安全事項,特別是火源的處理。可以討論其他常見物質在加熱時會如何改變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