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一:地表的靜與動
第一部分:地表物質有什麼?
教學目標:
認識組成地表的各種自然物質。
瞭解岩石、土壤、沙等自然資源的特性與分布。
教學重點:
岩石
岩石的三大類型:火成岩、沉積岩、變質岩
礦物的基本概念與常見種類
土壤
土壤的形成與結構
各類土壤特性(黏土、壤土、砂土等)
沙
沙的來源與成因
岩石風化後形成的細顆粒物質
河流、風或海浪等自然力量的搬運與堆積
沙的分布與地形
常見於海灘、沙洲、沙漠、河岸等地
沙丘的形成與風的作用
實驗活動:
帶學生觀察不同岩石樣本
使用地圖觀察水文與地質分布
第二部分:地表環境會變動嗎?
教學目標:
認識地表變動的現象與原因。
瞭解地震、火山、風化與侵蝕的影響。
教學重點:
板塊運動與地震
板塊構造學說簡介
斷層、震央與震源的概念
台灣常見地震帶
火山與火山活動
火山的形成條件
活火山、休火山、死火山的區別
火山對地表環境的影響
風化與侵蝕
自然風化過程(物理與化學)
河流、風、冰川的侵蝕與搬運作用
地形的形成與改變(如峽谷、三角洲)
第三部分:怎樣做好地震防災?
教學目標:
增進學生對地震災害的理解。
學習地震來臨時的應對措施與防災準備。
教學重點:
地震災害與損害
地震造成的建築物毀損、土石流、火災等
歷史上的重大地震事件(如九二一地震)
防震建築與科技
防震設計的原理(隔震、減震技術)
地震警報系統
個人與家庭的防災準備
緊急避難包應準備哪些物品?
家中防災安全檢查
地震時的三大守則:「趴下、掩護、穩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