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第二單元-水生生物與環境
水生生物與環境-水中植物大集合!— 認識水生植物的四種特性
教學目標:
學生能說出水生植物的四種不同特性(漂浮性、沉水性、挺水性、浮葉性)。
學生能根據植物特徵,正確分類布袋蓮、睡蓮、荷花與臺灣萍蓬草。
學生能觀察圖片,描述植物在水中的生長方式。
事前準備:
植物圖片或樣本(布袋蓮、睡蓮、荷花、臺灣萍蓬草)
簡單教學簡報/影片
小組活動單/分類圖卡
水族箱或透明水槽—可展示漂浮、沉水性植物
課程流程:
一、引起動機
提問:「你們看過長在水裡的植物嗎?它們住在水裡的『哪個位置』呢?」
播放一小段影片,展示不同水生植物的樣貌與它們如何生長在水中。
二、重點介紹
認識水生植物的四種生長特性:
類型 說明 範例植物
漂浮性 整棵植物浮在水面上,不固定在土裡 布袋蓮
浮葉性 葉子浮在水面上,根固定在水底 睡蓮
挺水性 莖露出水面,根固定水底 荷花
沉水性 整棵植物都在水中,沉在水裡 臺灣萍蓬草
搭配實物圖片或模型講解。
三、小組觀察與分類活動
分組發下植物圖卡與分類表
學生觀察每種植物的形狀、位置
嘗試將四種植物放入正確的特性類別中
活動後教師檢討答案,鼓勵學生說明他們的判斷理由。
四、延伸創作
每位學生畫出一種水生植物的生長方式(例:布袋蓮浮在水面)
在圖畫旁邊寫下植物名稱與它的特性
五、課程總結與小小回顧
快速問答活動:
「哪一種植物像漂在水上的救生圈?(布袋蓮)」
「哪一種植物的葉子像小船浮在水面?(睡蓮)」
「哪一種植物會把莖挺出水面開大花?(荷花)」
「哪一種植物都沉在水裡不冒出來?(臺灣萍蓬草)」
評量方式(以形成性評量為主):
項目 評量方式
概念理解 小組分類活動是否正確
觀察力 是否能指出植物在水中的位置
表達能力 是否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植物特性
創意表達 圖畫內容是否能正確呈現植物的樣貌與位置
教學記錄:
計劃帶學生實地觀察校園或附近水池的水生植物的可能性。
用水槽放入漂浮植物如布袋蓮進行現場觀察。
用動畫模擬水中生長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