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分層: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6%B7%B1%E6%B5%B7
又名真光層、表層帶或者透光層,是指湖泊或海洋中, 光度足以供浮游植物行光合作用的深度範圍,大約從海表面至水深100〜200 m之間,這層水體受大氣層和陽光的影響,水溫常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動,具有基礎生產力,也是各類生物密度最高的水層。當深度達到200米的時候,可見光已經基本被吸收殆盡。
備註:最多聚落與人口的深度。
陸地開發區海岸較為混濁,因此透光層較淺,但在更先進地區、觀光勝地又有較完善的淨水處理。
中層帶指200-1000公尺深的水層,此層雖有些微光線透入,然而也不足以辨識。
90%的海洋雪在此被被消耗,此層也是深海生物密度,種類較多的一層。
代表生物有磷蝦。
深層帶(Bathyal zone)指1000-4000公尺深的水層。平均溫度大約為4 °C(39 °F)。此層完全沒有陽光,故生物不是眼睛退化,就是演化出「照明設備」。
大部分海床位於此層。
生物分布高度集中於海底熱泉附近,其餘地區生物稀少。
深淵帶(Abyss zone)指4000-6000公尺水層,超深淵帶(Hadal zone)指6000公尺至海床的水層,大多數海溝屬之。此層較其他層壓力更大,生物更加難以生存。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可深達10911公尺。
這裡的許多生物都擁有重心低的下巴,這有利於在砂中篩選食物。這片水域還有一個特點:這裡的終年寒冷,食物匱乏。深海帶的水溫一般為2°C至3°C(35°F至37°F)。
英文名來源於希臘神話中的冥界之王哈迪斯(Hades)的名字,有「地獄」之意。這裡也被稱為「hadopelagic」區和海溝地帶,是海洋中最深的一個區域。該區域的位置在海平面6000米(20000英尺)以下。
物種的數量與多樣性在這一深度以下已經非常低了,不過一些靠著化學作用維生的細菌仍然存在,並引起研究人員的好奇,因為這樣的環境已經跟外星球非常類似,這些生體往往有著與地表完全不一樣的生命形式。
風格關鍵字:biopunk、微量cyberpunk風格
靈感來源:
潛淵症
Sunless Sea
終のステラ
Bioshock
來自風平浪靜的明日
der Schwarm 群-法蘭克‧薛慶
液壓 p=ρgh(液體密度x重力加速度x垂直深度)
自由潛水的餘氮與水壓風險、免減壓極限NDL https://bluetrend.media/you-have-to-know-no-decompression-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