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仍是世界的優勢群體,人口大約佔了90%。
平均壽命
與人魚的關係—
由於人魚仍屬少數族群,普通人大多他們抱有好奇(就像東亞人對於不同膚色文化的族群那樣)。在不同的地區社會,也有人鄙視、歧視、崇拜、忌憚人魚,特別是對於燈子。
陸地人與海底人的關係—
改造人的普及—
純淨人類主義—
起源為基因改造人種,
其樣態與智慧和人類幾無差別,肌膚更為蒼白、有韌性而光滑,部分個體在手肘、腳踝、背脊與兩頰會有小小的魚鰭構造。體溫較普通人類稍低,不須借助外部裝備或植入物就能在水中呼吸無阻,並具備過濾鹽分、抵抗海水壓(極限~500米深)、近冰點的低溫、黑暗中視物、高速游泳等等能力。
人魚的壽命較短(平均50歲,約為人類2/3~1/2),平時需要攝取比人類兩倍到三倍的水分。在陸上活動容易產生疲勞,且皮膚容易乾燥,長期下來常產生骨骼、皮膚病症。
儘管人魚幾乎能適應全水中生活,在當今社會,也不適合長期在水中生活,否則回到無水空間時有更高機率產生不適應症狀。大部分人魚選擇半水半空氣的居住環境,注意攝取水分、時常入浴浸泡就可以恢復活力。
人魚的存在曝光後曾面臨一陣抵抗,但最終受到大多人支持,現今具備等同人類的權利,常擔任海中要職(如軍官)。由於仍為少數族群,普通人大多抱有好奇,也有人歧視、崇拜、忌憚人魚,特別是對於燈子。
人魚有大半細胞近似幽海生物,擷取研究也會迅速分解。
燈之子
在開發期間,意外發現能使用現在被稱為「冷焰」的能力的亞種「燈之子」。
冷焰
能夠與一般海底光源相似去吸引幽海生物、更能夠驅逐幽光生物,似乎還有影響精神的性質,至今尚未明瞭機制。為與幽海生物群的溝通訊號。
巫女/聖女
由女性燈子擔任(多為自幼發現並且無法選擇拒絕)。被相信能夠和幽海生物溝通,起到調解、保護聚落的作用。
人魚常見先天缺陷(並非一定會有)
皮膚或眼睛畏光、近視、骨質疏鬆
特殊疾病
鱗化症、鱗晶化、水粉化
人魚特性
人魚們成為能夠自立繁殖的新人種,與普通人類繁衍的成功率很低,且多會夭折。若約有10%能成功存活並成長,這些「半人魚」們大多具備缺陷——不如雙親能適應陸地或水中生活,耐溫差與黑暗視覺有限,也依然比人類短命。
近百年前突然從海中出現、蓬勃而生,並威脅著原來的海洋生物。
多數在真光層以下出沒,具備各樣感知能力,最初群體神出鬼沒,色調蒼白,身體亦多會放出冷光。光芒被認為和原生深海生物相似,是一種溝通手段。
有多變的數量、體型、外觀,來源成謎。多半會襲擊人類船艇和聚落,某些種類被認為有高度智慧。
生體受刺激後容易猝死,不僅死亡後軀體會迅速液化融解為膠狀,傷口或切割下來的組織也會溶解,因此研究難度頗高。至今研究顯示難以與現有生物建構親緣關係。目前,民眾普遍具有幽海生物的常識,對幽海生物的生體研究為國家機密。
新鮮的屍體、屍膠具有濃厚鹹鮮味以及腥味,容易造成腹瀉及其他不可預期的作用,並不推薦食用。
地球原本的物種在大洪水時覆滅半數以上,陸上保有極少數的復育機構、動物園,觀賞動物多為富裕階級的休閒。海洋中仍存有各種原生種,但生存正被幽海生物所排擠。由於飼育的空間成本問題,肉品以組織培養肉為主流,陸生生物養殖肉相當昂貴,如今海洋生物也成為人們的主食,各地都有大型養殖所繁殖食用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