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Activities 2019

1月18日, 19:10 - 20:20

第47讲 (总第25期)

题目:为什么建筑师都在学数位制造?

分享人:Victor Leung (梁博然)

主持人:孙苏娜

分享摘要:

本次分享将介绍计算机和数控机械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包括软件和硬件是如何辅助设计过程,缩短设计周期和生产出以往没有办法生产的建筑形态等。

从过去数十年的简史,我们尝试理解计算机技术是如何从辅助的角色,转化为建筑设计的主角。从打印机和绘图器,到现在的数控加工和机械臂组装, 有哪些是从其他领域借过来的技术,有哪些是为建筑而生。这些因素改变了设计师的追求,进而影响者我们的城市发展。

分享人介绍:

梁博然,现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修读博士学位,香港大学建筑学系学士、麻省理工大学建筑系计算机与设计硕士;研究方向为用于建筑的机械工程,业余对电子,木工,金工,机械,当代艺术感兴趣。

Courtesy of Victor Leung

2月01日, 19:10 - 19:50

第48讲 (总第26期)

题目:面向智能建筑的人体热舒适感知

分享人:成孝刚 博士

主持人:王艳艳

分享摘要:

本次分享将主要介绍一种人体热舒适的感知技术,它属于计算机视觉与建筑物理的交叉研究,其本质是给中央空调 (HVAC: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系统增加了“触觉和视觉” 能力。

分享人将首先介绍目前全世界建筑行业控制室内环境的常用方法,存在在哪些问题;然后阐述我们所研究方法的优势,面临的挑战,未来对行业的推动。分享全程没有公式,有多个视频演示,欢迎大家一起开脑洞。


分享人介绍:

成孝刚,目前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计算机视觉实验室(CVL) 做研究。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KTH) 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EECS) 博士后,南京大学博士,东南大学学士。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 (CV) 与人工智能 (AI) 相关的研究工作,并专注于Vision++。具体方向为 1) 人体热舒适感知;2) 雾霾能见度检测。上述研究主要服务于智能建筑和智能驾驶。

Courtesy of Xiaogang Cheng

2月01日, 20:10 - 20:50

第49讲 (总第26期)

题目:揭秘脑外伤急救

分享人:孙文华

主持人:林坚洪

分享摘要:

本次分享将主要介绍脑外伤的病因,危害,诊断,治疗以及可能的并发症,着重介绍急救及相关医疗常识。

分享人介绍:

孙文华,本科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专业为神经外科,目前于苏黎世大学攻读神经外科博士学位,主要进行脑血管畸形疾病的相关研究。


Courtesy of Wenhua Sun

2月15日, 19:10 - 19:50

第50讲 (总第27期)

题目:Microfluidics: Small tool, Big world

分享人:曹小宝

主持人:王艳艳

分享摘要:

微流控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的技术,尤其特指亚微米结构的技术。微流控芯片是由各种储液池和相互连接的微通道网络组成,能很大程度缩短样本处理时间,并通过精密控制液体流动,实现试剂耗材的最大利用效率,把整个生化验室的功能,包括采样、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检测等集成在微芯片上。本次分享将主要介绍微流控技术的发展进程、技术分类及其在生物和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特别欢迎对单细胞分析及高通量筛选感兴趣的同学学者过来交流。


分享人介绍:

曹小宝,本硕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目前于ETH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微流控平台技术及微纳光学研究。

Courtesy of Xiaobao Cao

2月15日, 20:10 - 20:50

第51讲 (总第27期)

题目:认识欧盟:机构设置与决策机制

分享人:赵健哲

主持人:王重力

分享摘要:

作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载体,欧盟及其前身欧共体被视为一种新的政治行为主体。它不同于其他国际组织,能够代表成员国直接进行国际双多边谈判,拥有对外行动的合法性及能力;但同时,其行动效力与决策复杂程度也有别于一般主权国家。究竟欧盟是怎样的行为体,其具有哪些政策领域,其决策机制及效果如何?本次分享,将对上述问题做出解释,以期建立一个客观真实的欧盟形象。

分享人介绍:

赵健哲,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在读博士生,ETH 欧洲政治研究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方向为欧盟政治与外交。

Courtesy of Jianzhe Zhao

3月01日, 19:10 - 19:50

第52讲 (总第28期)

题目:建筑设计:预制与特制

分享人:张 峰

主持人:于 淼

分享摘要:

本次分享将以预制的建造逻辑为切入点,来简要阐明不同建筑体系间内在逻辑间不相容的冲突,探讨建筑学中五种基本体系间的高度复杂的扰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建筑的复杂性。


分享人介绍:

张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硕士,主要研究领域是建筑设计和建造技术,现任职于Löliger Strub Architektur。

Courtesy of Feng Zhang

3月15日, 19:10 - 19:50

第53讲 (总第29期)

题目:浅谈珍贵木材——红木

分享人:韩刘杨

主持人:梅文俊

分享摘要:

红木是指目前制造红木家具或其它制品的特定商品材集合名词,其作为中国古典家具主要用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本次分享将围绕红木的珍稀与保护、定义与分类、来源与识别等方面进行阐述与探讨,旨在提高大家对红木、红木文化与红木消费的正确认识,助力我国红木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分享人介绍:

韩刘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在读博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瑞士联邦材料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轻型木结构建筑材料设计值、古建筑木材老化机理、沉船等饱水木质文物结构与加固保护等。

Courtesy of Liuyang Han

3月15日, 20:10 - 20:50

第54讲 (总第29期)

题目:河流 - 边缘海系统中有机碳的“命运”

分享人:侯鹏飞

主持人:王重力

分享摘要:

在整个海洋碳储库系统中,大河影响下的陆架边缘海沉积是海洋有机碳埋藏研究中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本次分享以生物标志物及其碳同位素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有机质在河流-边缘海体系中的来源、年龄组成、运输和埋藏过程。

分享人介绍:

侯鹏飞,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目前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做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有机碳循环。

Courtesy of Pengfei Hou

3月29日, 19:10 - 20:50

第55讲 (总第30期)

题目:健康衰老的分子机制探究

分享人:尹江安 博士

主持人:王艳艳

分享摘要:

衰老研究是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关键科学问题。过去三四十年来,人们在基因如何调控动物的寿命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已发现上百个基因或者多种小分子化合物可以延长动物的寿命。然而,与寿命调控机制相比,人们对衰老引起的认知和行为功能退化以及疾病的发生机制还知之甚少。从2009年起,分享人一直专注于自然衰老发生机制的研究。在本次分享中,将首先从衰老研究的大背景下,回顾衰老研究的历史、重要转折点、当前研究现状,以及分享者此前和当下的研究对衰老领域的推动作用。此外,分享者拟将结合自身十年的科研经验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浅谈科研体会,希望能带动大家交流,并一起思考如何能做出更加重要的科研发现。

分享人介绍:

尹江安,2009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201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至今在苏黎世大学医院Prof. Adriano Aguzzi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为衰老生物学,主要集中于老年动物认知和行为能力退化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机制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和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发表论文各1篇。博士期间曾以中国博士生代表身份受邀参加第65届德国林道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受邀担任多个杂志及基金评审人。

Courtesy of Jiang'an Yin

4月12日, 19:10 - 19:50

第56讲 (总第31期)

题目:浅谈轨道交通的前世今生

分享人:李雅楠

主持人:商晓成

分享摘要:

从有轨马车到有轨电车,从蒸汽机车到高速动车,从人工闭塞到自动驾驶...... 本次分享将从干线铁路网、城际与市域铁路网、城市轨道网三个层次介绍轨道交通发展的风云变幻,并分享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的关键问题和成果应用。

分享人介绍:

李雅楠,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运输管理工程系2017级博士研究生,目前为ETH联合培养博士,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运输组织优化。

Courtesy of Yanan Li

4月12日, 20:10 - 20:50

第57讲 (总第31期)

题目:浅谈法和经济学视角下的专利诉讼

分享人:邓雨亭

主持人:杨美霞

分享摘要:

知识产权的上位概念众多,如一种法律制度,一种国际贸易规则,一种企业战略要素,一种社会评价指标等,而作为科研工作者,知识产权更是无法避而不谈的话题。本期分享将从法学和经济学两个方面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简要介绍,聚焦专利制度,分享专利趣闻;从法和经济学角度探讨专利诉讼的形成机制及中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草案)引入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中国创新体系的影响。

分享人介绍:

邓雨亭, 2014年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南京理工大学在读,苏黎世联邦理工法和经济学中心联合培养博士,持有中国国家司法考试合格证;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法律顾问办公室顾问。研究方向:知识产权的法经济学分析、知识产权与创新管理。

Courtesy of Yuting Deng

4月26日, 19:10 - 20:50

第58讲 (总第32期)

题 目: 世事无常,沧桑可料: Predicting risks and success in a wild world

分享人:吴 柯 博士

主持人:任晓龙

分享摘要:

重大风险事件往往是由多源的不同风险因素动态累积而成的。只有通过对系统进行动态且全面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利用多学科的交叉知识,充分地模拟系统演化动态,才能及时有效识别出系统脆弱性的根源,预判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运用严谨的数据驱动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系统不稳定性进行诊断,研究复杂系统中危机和极端事件的可预测性和控制性,并成功应用于金融泡沫与崩盘、地震物理与地球物理学、核能及能源安全、工业灾害、政治风险、网络信息安全、社会网络、医疗疾病等一系列复杂系统中。

南方科技大学风险分析预测与管控研究院宣讲会 : 南方科技大学引进ETH团队成立风险分析预测与管控研究院,我们将招聘博士后、研究员、tenured教研序列教授、科研平台建设秘书等职位,研究环境国际接轨,待遇水平全国前列。方向包括:金融经济、自然灾害、能源安全、疾病防控、基础设施风险、社会动态、区块链与物联网。

分享人介绍:

吴柯,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 Zurich)量化金融博士、博士后研究员,师从世界顶尖经济学家、物理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Didier Sornette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化交易策略、金融泡沫分析预测、数据分析、复杂系统极端风险。吴柯博士曾获2018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欧盟2020框架计划“居里夫人”全额博士奖学金,并仅花2年10个月获得博士学位。吴柯博士曾创立上海青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同时还担任瑞中创新中心秘书长、北京大学瑞士校友会副会长、瑞士中国学人金融协会理事等职,曾任苏黎世学联执行主席。他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融数学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双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士。

Courtesy of Ke Wu

5月10日, 19:10 - 19:50

第59讲 (总第33期)

题 目: 能源与化学:谈谈石墨烯如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分享人:万文超

主持人:王重力

分享摘要:

能源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面对当前世界性的能源问题,以及新旧能源交替产生的各种争论,作为化学研究人员是如何从他们的研究角度去研究解决以上问题的呢?本期分享将从电子,原子,材料结构等角度出发,分析能源问题与化学学科之间的关系,并以石墨烯为例介绍我们如何利用石墨烯材料的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去调控化学催化反应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从而实现化学与能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享人介绍:

万文超,2017年至今,苏黎世大学无机化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石墨烯,氮化碳等二维材料在能源,催化和环境领域的研究。

Courtesy of Wenchao Wan

5月10日, 20:10 - 20:50

第60讲 (总第33期)

题 目: 人工智能浪潮中的计算机视觉

分享人:李 文

主持人:王艳艳

分享摘要:

计算机视觉是研究如何为机器提供类人的“看”的能力。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在交通、金融、制造、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引发智能化变革。在这次人工智能革命中,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技术,借助大规模数据和高性能计算力,大大提升了计算机视觉中的大量任务的性能,同时也将计算机视觉技术进一步嵌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本次分享将给大家介绍计算机视觉近年来的热点和应用。

分享人介绍:

李文,目前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他于2015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与迁移学习,在T-PAMI、IJCV、CVPR、ICCV、ECCV等重要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30多篇学术论文,谷歌学术引用1500余次。

个人主页: http://www.vision.ee.ethz.ch/~liwenw/

Courtesy of Wen Li

5月24日, 19:10 - 19:50

第61讲 (总第34期)

题 目: 润滑与水润滑探秘

分享人:阎雯青

主持人:林坚洪

分享摘要:

人类生产生活常用油润滑, 因为油基润滑在减少机械零件磨损和控制摩擦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在自然界, 生物体的润滑大多属于水基润滑。为什么喝茶或咖啡舌头会发涩?为什么荷叶表面水珠自由滚动?为什么人体关节灵活自如?润湿的过程是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后固-液体系自由能或Gibbs自由能降低的过程。 通过对多尺度聚合物刷结构的制备,从而化学修饰固液界面间静态润湿性质和固-固相对运动性质,利用聚合物的环境响应行为实现对摩擦系数的调控。

分享人介绍:

阎雯青, 德国弗莱堡大学硕士,ETH 博士在读。主要研究表面材料,润滑和高分子材料。

Courtesy of Wenqing Yan

5月24日, 20:10 - 20:50

第62讲 (总第34期)

题 目: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女性比男性更利他吗?

分享人:魏晓冉

主持人:梅文俊

分享摘要:

女人比男人更无私吗?一个性别比另一个性别更公平吗?对于经验研究者来说,这种性别差异可能影响慈善扣除,代际的观点转移,或配偶之间的分配家庭讨价还价。虽然经济实验已经发现个人利他主义的差异很大,但没有就性别作为解释变量达成共识。本期将介绍通过研究具有不同收入和价格的修改后的独裁者游戏来研究利他主义中的性别差异。

分享人介绍:

魏晓冉,苏黎世大学经济学硕士在读,主要兴趣方向为行为经济学。此前在东京大学就读能源与环境经济学,主要兴趣方向为海洋能发电市场化与碳税。

Courtesy of Xiaoran Wei

6月07日, 19:10 - 20:00

第63讲 (总第35期)

题 目:测序——连接我们的过去和未来

分享人:黄岩谊 教授

主持人:王艳艳

分享摘要:

科学的进步,需要天才的引领,需要缜密的思考,需要激烈的争论,更是需要各种仪器和工具的发明和完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各种不断发展的仪器的推动下,现代科学才取得了不朽的辉煌。然而,做出创新性的仪器,突破已有方法的极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重要问题的吸引下,如何突破学科壁垒,跳出思维定式,做出新的、更好的仪器,从而推动科学的不断进步呢?这是一个无尽的前沿,既是科学,也像艺术,还是工匠精神的极致体现。核酸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分享人介绍:

黄岩谊,北京大学教授。1997年获北京大学化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北京大学无机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02-2005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应用物理系,2005-2006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北京大学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兼职教授。

特邀分享

Courtesy of Prof. Yanyi Huang

6月07日, 20:10 - 21:00

第64讲 (总第35期)

题 目:域名千万条,合规第一条 - 域名的侵权与维权

分享人:张 原

主持人:梅文俊

分享摘要:

随着互联网世界的极速膨胀,知识产权及其他商业权利的战场也随之迅速扩展,域名是其中一大重要板块。由于域名注册几乎没有门槛,侵权行为因此泛滥,对权利人造成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期将通过实例向大家简单介绍和域名侵权相关的法规,讲解域名权利的界定,维权的基础和途径。

分享人介绍:

张原,洛桑大学法学LLM毕业,目前就职于苏黎世某公司,提供网络维权法律咨询服务。非学术人员。兴趣是法律与新技术的交叉领域。

Courtesy of Yuan Zhang

6月07日, 21:10 - 22:00

第65讲 (总第35期)

题 目:浅谈量子计算:为什么它可以优于经典计算机

分享人:李航希

主持人:李 津

分享摘要:

你也许听说过量子计算可以比现在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快上很多倍,这是否正确?在本次讲座中我将简单阐述量子计算的原理和量子计算机相比于经典计算机所具有的优势:包含量子傅里叶变换的算法和对多体系统的模拟。目前有多个实现量子计算的技术,我将针对性地讨论实现超导量子计算的技术原理和其目前的研究进展,并简单概括量子计算机想要走向实用所面临的挑战。

分享人介绍:

李航希, ETH 物理硕士,即将就读瑞典查尔摩斯工学院Wallenberg 量子技术中心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设计,制造可扩展的100量子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Courtesy of Hangxi Li

6月21日, 19:10 - 20:00

第66讲 (总第36期)

题 目: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新角色

分享人:李 蕾 博士

主持人:成孝刚

分享摘要: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新兴国家的代表,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入世近二十年来,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本次分享将结合国际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国际贸易数据,浅析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新角色。

分享人介绍:

李 蕾,苏黎世大学博士后、德国劳动经济研究所(IZA)research affiliate。201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2016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2016-2019在苏黎世大学经济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将赴德国曼海姆大学经济系担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学与劳动经济学。

Courtesy of Lei Li

6月21日, 20:10 - 21:00

第67讲 (总第36期)

题 目:理解中国的政策制定过程

分享人:叶志鹏

主持人:王重力

分享摘要:

中国的公共政策是如何被制定出来的?“坏”政策为何还会出台?地方政府又是如何执行中央政策的?为什么有些政策执行会发生扭曲和变通?为什么有些地方政府更偏好政策创新?本次分享将就上述问题进行政策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科普。

分享人介绍:

叶志鹏,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博士生,现于苏黎世大学政治系联合培养。从事区域发展与政策方向研究,在SSCI和CSSCI收录刊物发文10余篇。

Courtesy of Zhipeng Ye

7月05日, 19:10 - 20:00

第68讲 (总第37期)

题 目:人机交互: 认知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分享人:赵涵韬

主持人:王艳艳

分享摘要:

为什么老是得教爸妈用微信? 为什么家里的遥控器永远那么难用?为什么没人用Siri和Cortana?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人的认知和机器的行为逻辑里。在网络与算法飞速发展的现在,人机交互的现状与未来不仅关乎我们每一个工程科研人员,更是我们在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时代不可或缺的知识。 本次分享将给大家带来一曲结合心理学,认知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的交响曲。

分享人介绍:

赵涵韬,现 ETH 认知科学实验室与迪士尼研究院,联合培养在读博士。 同时担任ETH 人机交互课讲师, 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人机交互,空间认知等。

Courtesy of Hantao Zhao

7月05日, 20:10 - 21:00

第69讲 (总第37期)

题 目:二维纳米材料: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分享人:张传芳 博士

主持人:王重力

分享摘要:

二维材料在最近十年非常火热。自问世以后,石墨烯享受了明星的待遇,在能源存储,环境,光电,健康等领域大放异彩。然而,二维材料只有石墨烯吗?还有那些明星般的二维材料,他们又是怎么制备,怎么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本次分享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基础科普,带你走入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分享人介绍:

张传芳,现 ETH EMPA高级科学家,从事二维材料、薄膜与储能器件方向的研究。目前在Nature (专著),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在国外高校(如普林斯顿大学)、国内高校(如复旦大学)、国内企业(华为总部,中国中车株洲)、国际会议(如ACS年会、欧洲石墨烯年会)等场合做邀请报告60余次。获评2016, 2018爱尔兰年度青年领军人物,爱尔兰年度实验科学家等称号。

Courtesy of Chuanfang Zhang

7月19日, 19:10 - 20:00

第70讲 (总第38期)

题 目:信息化时代的工程项目管理工具

分享人:陈 倩

主持人:林坚洪

分享摘要:

数字化技术开启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新时代,随着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传统的项目管理过程得以改造和提升,本次分享将结合案例分析阐述数字化时代下的技术与项目管理融合。

分享人介绍:

陈倩,现为 ETH 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基础设施管理系在读博士,研究课题为通过数字化供应链协调机制提升建筑材料管理,硕士双学位毕业于同济大学和米兰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

Courtesy of Qian Chen

7月19日, 20:10 - 21:00

第71讲 (总第38期)

题 目:“绝命毒师”门下的磷系化学:从合成到应用,分子到量子

分享人:梁舒宇 博士

主持人:林坚洪

分享摘要:

磷是人体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也可以是对人类非常危险的元素之一。17世纪布兰德在寻找寻贤者之石的过程中意外地發現了化学元素磷,成为有记录以来第一位化学元素发现者。磷的发现被认为是标志着炼金术时代的結束,也标记着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开始。这次分享将结合个人过去的科研经历,共同探讨一些磷系分子的设计,合成,以及相关化学的功与过,善与恶,过去与未来。希望大家最后能知道如何去breaking bad。

分享人介绍:

梁舒宇, 目前担任瑞士西卡集团高级科学家,负责新材料的研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外导师,瑞士中国材料科学与能源科技协会(CAMSTS)代理会长。2011-2014任职于 Empa助理研究员一职。博士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化学与应用生物科学学院,此前曾获法国国立高等纺织工艺学院工程师学位,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工商管理学院学士双学位。

Courtesy of Shuyu Liang

8月02日, 19:10 - 20:00

第72讲 (总第39期)

题 目:从大爆炸到Oerlikon - 我们一起星际迷航

分享人:梁立辰

主持人:周生荣

分享摘要:

Albert Einstein:"The most incomprehensible thing about the universe is that it is comprehensible.” 我们生活的宇宙来自130亿年前的大爆炸,自此,万物演化,结构形成。伴随着千万种巧合,人类文明被创造。我们对万物运行的规律不停探索,亚里士多德,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等先贤引领我们逐渐接近真理。本次分享将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大家介绍宇宙中结构的形成,天体物理/宇宙学的发展史,近现代天体物理的研究方法。如时间允许,也乐意和大家探讨中西方STEM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比较。

分享人介绍:

梁立辰, 苏黎世大学理论天体物理在读博士, 浙江大学理学学士,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天文学硕士,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访问学者。 喜欢旅行,探索并学习异域文化, 谈天说地, 奇思妙想(think out of box)。 拥有国际嘴和国际胃, 走访四大洲约30个国家和地区。

Courtesy of Lichen Liang

8月02日, 20:10 - 21:00

第73讲 (总第39期)

题 目:监管科技崛起之:数据湖及人工智能的应用

分享人:邓惠晶 博士

主持人:王重力

分享摘要:

随着全球范围内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大及金融服务创新的进步,银行监管部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增强合规力量,借助现代科技进行创新,将“创新侧”及“合规侧”的发展有机结合。本次分享将结合瑞信银行监管部门在数据湖及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一些案例,介绍现代金融监管的背景和近年在科技应用探索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共同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对整个金融体系所产生的影响。

分享人介绍:

邓惠晶,数据科学家,现就职于瑞信银行。主持或参与过多个大型监管科技应用项目,项目范围涵盖多区域,多国家及多部门;应用领域包括银行交易监管,税收监管,内部通信监管等。博士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此前获得德国萨尔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 华北电力大学信息系统学士学位。

Courtesy of Huijing Deng

8月16日, 19:10 - 20:00

第74讲 (总第40期)

题 目:地震学家的“七宗罪”

分享人:李佳威

主持人:王重力

分享摘要:

社会上长期以来对地震学及地震工作者存在诸多误解,如认为地震学家们“震源说不清、震中测不准、震级测不对”,“人类已经上了月球入了海底、地震学家却搞不清地下10公里”,“地震学家人不如老祖先、地震台站器不如地动仪”,“预测预报和预警、地震学家总是说不清”,“暴露于震中区、地震学家只能建议哭唧唧”,“说不清到底谁易损、道不明到底谁杀人”以及“地震学家和地震局总是马后炮和吃干饭”。因为地震常常危及社会稳定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甚至有人基于上述误解认为地震学家犯有“七宗罪”。我们将尝试以故事的形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理性驳斥以上“控诉”。

分享人介绍:

李佳威,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瑞士地震服务中心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地震早期预警、地震风险评估、震源运动学及统计地震学。经历有限,无甚头衔。

Courtesy of Jiawei Li

8月16日, 20:10 - 21:00

第75讲 (总第40期)

题 目:探索植物地下地上关系:从功能形状到生态系统功能

分享人:马浩之

主持人:周生荣

分享摘要:

万物都有质量,或者通俗来讲,都有重量。生态学中,我们管他们叫生物量。植物的生物量(植物的干重)的分布和大小是陆地生态系统很重要的指标。在植物生态学中,我们一般用植物的根冠比(Root shoot ratio)这一功能性状来形容植物的地下与地上部分的关系。虽然植物的根占据了植物很大一部分干重,但是我们对植物会储存多少干重到根部知之甚少。在整合了超过7000个样点和82种环境因子后,我们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预测全球植被的根冠比分布与大小。我们发现根冠比高度依赖环境条件,温度与降水在这中间起到了重要的塑造作用。与已知地上生物量相结合,我们发现植物把大约1/4的生物量分配到了地下。同时,我们弥补了之前对灌木和草地地下生物量缺乏认识的短板,并发现灌木与草地占到了约占全部地下生物量的1/3左右。本研究将会为未来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相应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起到重要作用,并相应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应对环境变化。

分享人介绍:

马浩之,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生态学小学生,眼神型守门员,书本蠹虫,枕头爱好者。

Courtesy of Haozhi Ma

8月30日, 19:10 - 20:00

第76讲 (总第41期)

题 目:图像是怎样算出来的? 图像处理技术简介

分享人:顾舒航 博士

主持人:林坚洪

分享摘要:

过去几十年来,图像处理技术飞速发展。成像质量的提高得益于硬件设备发展的同时,越来越依赖于图像处理算法。本报告简要回顾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图像处理领域的新进展。同时,还将结合分享人自身项目经验,介绍图像处理技术在当前消费电子设备中的应用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

分享人介绍:

顾舒航,现为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博后,香港理工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底层视觉问题,计算摄影学等。2020年2月将入职悉尼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Courtesy of Shuhang Gu

8月30日, 20:10 - 21:00

第77讲 (总第41期)

题 目:肥皂膜与晶体结构中的数学原理

分享人:张 翼 博士

主持人:王重力

分享摘要:

肥皂膜与晶体,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却在物理结构上有些相似的原理。事实上,它们总是在试图让自身的“能量”最小,以此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在分享中将介绍它们背后的数学模型和思想,以及与其相关的学科, 几何测度论的诞生与发展。

分享人介绍:

张 翼, 现为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数学博后。此前曾在德国波恩豪斯多夫数学研究所工作。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数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学士。专业背景为复分析及其相关,研究领域包括几何函数论,调和分析,区域上的Sobolev空间,几何测度论,偏微分(p拉普拉斯与无穷拉普拉斯)与变分问题等。对分析和几何方向的交叉尤其感兴趣。

Courtesy of Yi Zhang

9月13日, 19:10 - 20:00

第78讲 (总第42期)

题 目:横断山高山冰缘带植物适应极端环境策略 ——“天空岛”上的故事

分享人:陈建国 博士

主持人:林坚洪

分享摘要:

高山冰缘带位于高山生境的最前端,在山地植物垂直带谱中位居最高,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极端的生境之一。受到高原环境中多变的气候、多样的地形、独特的生物交流屏障和迁移通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孕育了全球最为丰富的冰缘植物多样性资源。这类极端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机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次报告将简单介绍我国西南部横断山冰缘带植物多样性概况,介绍该地区几种普遍的植物适应机制,并简单分享一些在高山地区工作或旅游的经验和体会。

分享人介绍:

陈建国,现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201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要从事高山植物多样性、群落生态学、物种种间关系、植物功能性状及资源分配及其它与高山植物适应进化相关的科学研究。目前,已发表研究论文19篇(一作13篇)。

Courtesy of Jianguo Chen

9月13日, 20:10 - 21:00

第79讲 (总第42期)

题 目:从人工心脏到磁悬浮技术

分享人:邓闳屿

主持人:王重力

分享摘要:

作为人工器官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工心脏经历了近5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解决了血液相容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可靠性等问题,并在临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截止到2016年,在美国已经有数万计的病人接受了人工心脏的移植。本次报告以时间线为主轴,介绍其发展中经历的挫折和取得的成果,以及磁悬浮技术是如何大幅度提高人工心脏的性能。

分享人介绍:

邓闳屿,2017 年至今就职于苏黎世 Levitronix GmbH 研发部, 工作领域为电机以及磁悬浮技术,超声探测等。2012 - 2017 年于德国亚琛 ReinVAD GmbH 从事磁悬浮型人工心脏开发等。2009年获重庆大学自动化学士学位,2012年获亚琛工业大学医疗电子硕士学位。爱好跑步,游泳,科技,智能炒股等。

Courtesy of Hongyu Deng

9月27日, 19:10 - 20:00

第80讲 (总第43期)

题 目:当免疫系统遇到大数据-肿瘤治疗的新希望?

分享人:吴诚光

主持人:王艳艳

分享摘要:

肿瘤的免疫治疗以及肿瘤免疫机制的研究在近十年的人类抗肿瘤的战役中写下了重要的一笔。目前,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免疫治疗已逐渐成为辅助、代替传统放化疗的新武器,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疗效,成为高恶性肿瘤患者的新希望。同期快速发展的高通量基因和蛋白组学检测技术以及相关的信息学分析技术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次分享将从免疫学,肿瘤生物学和生物数据分析三个角度进行展开,结合高恶性胸腔积液肿瘤患者病例与大家介绍目前肿瘤治疗的新热点。

分享人介绍:

吴诚光,2016 年至今于苏黎世大学医院病理科攻读博士,进行肿瘤学、肿瘤免疫学研究。 2015获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硕士学位,期间主要从事干细胞生物学研究。201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Courtesy of Chengguang Wu

9月27日, 20:10 - 21:00

第81讲 (总第43期)

题 目:生活中的缤纷化学

分享人:张坤

主持人:林坚洪

分享摘要:

化学可以使天空变得更蓝,可以使河水变得更清澈,可以使物品变得更丰富,可以使生活变得更美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为人类创造美好未来,也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次分享将首先介绍化学是怎么样的形式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我们人类产生了哪些影响。同时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介绍新型硝基化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解决传统硝基化方法所带来的污染问题。

分享人介绍:

张坤,ETH 博士在读,上海师范大学硕士。主要研究有机光催化(开发新型的硝基化试剂,并建立新的硝基化方法),C-H活化等。

Courtesy of Kun Zhang

11月8日, 19:10 - 20:30

第85讲 (总第46期)

题 目:复杂网络与网络拆解问题简介

分享人:任晓龙

主持人:王重力

分享摘要:

网络科学是基于网络(图)的形式,研究各种复杂系统的性质与演化机制的新兴交叉学科。复杂系统之中的关键结构可以抽象为节点,关键结构之间的作用关系可以抽象为连边。网络科学为不同的复杂系统(例如社交、交通、经济和金融、生物系统、大脑、菌群等)提供了统一的研究工具。网络拆解(Network Dismantling)问题是网络科学最受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次讲座将在介绍复杂网络的基本应用场景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复杂网络中的拆解问题的一些最新进展。


分享人介绍:

任晓龙,2016-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博士研究生,此前分别在杭州师范大学和长安大学取得硕士和学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复杂网络与计算社会学领域相关理论研究及其应用,特别关注复杂网络的鲁棒性,节点(群)的影响力,链路预测等。

Courtesy of Xiaolong Ren

11月22日, 19:10 - 20:00

第86讲 (总第47期)

题 目:旁肢血管再生研究进展

分享人:张 静

主持人:王重力

分享摘要:

随着糖尿病和肥胖发生逐年上升,由此引发的心血管并发症成为人口死亡主要诱因之一。 其中恶性旁肢血管病变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严重得旁肢动脉疾病。诱导自体旁肢静脉血管再生为临床病人提供可行性治疗是目前研究的重中之重。 本次分享将根据肢血管再生研究历程,依次介绍功能蛋白,小分子药物已经代谢产物在旁肢血管再生中的研究和应用。

分享人介绍:

张静, 现 ETH 在读博士,生命科学专业, 目前主要研究血管内皮细胞代谢在对旁肢血管再生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 内皮细胞代谢在脑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

Courtesy of Jing Zhang

11月22日, 20:10 - 21:00

第87讲 (总第47期)

题 目:从研究生到工程师到博士生的医用材料之旅

分享人:杜晓宇

主持人:陈文家

分享摘要:

生活中,由于意外、疾病等导致的人体创伤频频发生。同时,人口老龄化也进一步驱动了医疗器械潜在需求的释放。功能性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的开发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次讲座将以分享人学习工作的时间轴为顺序,依次介绍骨组织工程支架、心血管支架及椎间融合器等医疗器械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情况。不仅涉及三维打印快速精准个性化成型技术、生物材料研发痛点、医疗器械监管信息等,还将分享在不同阶段的经历与感悟。

分享人介绍:

杜晓宇,现 ETH 在读博士,生物力学专业,欧盟玛丽居里NU-SPINE 项目 ESR,目前主要研究脊柱修复材料、椎间融合器等。硕士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期间致力于骨组织工程支架的三维打印制备及性能研究,发表一作SCI论文五篇。2018年曾加入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担任QA工程师,负责冠脉心血管扩张导管及支架产品质量保证工作。

Courtesy of Xiaoyu Du

12月06日, 19:10 - 20:00

第88讲 (总第48期)

题 目:从拉普拉斯到 p拉普拉斯

分享人:张 翼 博士

主持人:张艺涵

分享摘要:

Hilbert第19问题问的是拉格朗日系统(Lagrangian)的解是否解析,而第20问题考虑的是对应的给定边值条件下的极小子是否存在。本次分享将会基于这两个问题简单谈谈变分法和椭圆方程在20世纪中的发展与应用。

分享人介绍:

2017年博士毕业于芬兰Jyvaskyla大学,师从Pekka Koskela。而后在波恩大学Hausdorff数学中心任职两年博士后。现为ETH 数学系Figalli组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分析与几何。

Courtesy of Yi Zhang

12月06日, 20:10 - 21:00

第89讲 (总第48期)

题 目:神奇的中药在哪里?

分享人:张 露 博士

主持人:王重力

分享摘要: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与疾病斗争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其理论蕴含了丰富且深邃的哲学思想。本次分享将从“身边的中医药”与“科研中的中医药”两个方面简要分享几个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治病特色及发展现状等。希望可以激发大家对中医药的兴趣,增强利用中医药进行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分享人介绍:

张露,201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就职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现于苏黎世大学医院(USZ)临床药理与毒理研究室从事中药药理及药物转运蛋白的相关研究工作。

Courtesy of Lu Zhang

12月20日, 19:10 - 20:00

第90讲 (总第49期)

题 目:山崩地裂,非一日之功

分享人:李 莹

主持人:周生荣

分享摘要:

2019 年 7 月 24 日上午 9:00 左右,瑞士著名的马特宏峰发生了岩石崩落,两名攀登者丧生。 这种看似剧烈的山体破坏实际上是构成山体的岩石中的裂隙逐渐生长扩展所致。该过程可历时几秒钟到数百万年不等,深刻理解其物理过程和控制条件是预测和保证天然岩石边坡或工程基岩结构(例如隧道,洞穴,矿山和基坑)稳定的关键。本次报告旨在分享:1) 现场监测数据较大程度地预示了近基表温度(升高或者循环)、湿度(增大或者循坏) 以及地下水对天然岩体剧烈破坏的激发作用; 2) 实验数据显示了高温、高湿度和浸水条件对岩石试件中裂隙扩展速率的加剧作用。最后,借此机会寄语诸君“雨雪天气,谨慎登山”。

分享人介绍:

李 莹,ETH 地球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天然山体岩石崩落和地表基岩起裂是怎样历经日积月累形成的。边搬石头边读书,然文武俱不全,尚待来日。

Courtesy of Ying Li

12月20日, 20:10 - 21:00

第91讲 (总第49期)

题 目:浅谈小儿先天性畸形

分享人:孙苏娜

主持人:张艺涵

分享摘要:

本次分享将简单介绍常见的小儿普外科的先天性畸形疾病,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发展现状,探讨国内外相关疾病诊治手段及学科进展,尽可能减少大众对“先天性畸形”的未知恐惧和错误认知。

分享人介绍:

孙苏娜,本科及硕士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专业分别为临床医学及小儿外科,目前于苏黎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大学医院胸外科及肿瘤分子实验室从事肺间质瘤的相关研究。

Courtesy of Suna 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