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教會簡介 2023/06/30 撰寫者:鄧欽志
竹北教會簡介 2023/06/30 撰寫者:鄧欽志
竹北教會開拓成長史
竹北教會於1989年由曾家興牧師夫婦開始開拓,七月卅日舉行開拓感恩禮拜。其間經歷了四次搬家,最早是在民權街,1991年搬至總會所購買位於三民路的教會。經過八年之後,又因場地不敷使用,於1999年復搬至光明五街的一間地下室;不久旋即於2000年底又搬至中華路的一個巷子裡。又因房東欲將房屋收回自用,乃復於2002年九月一日,搬至位於縣政十一街80號之教會場地。
有鑒於時常搬遷對教會長遠發展有不良影響(不但有少數會友流失,也無法長久作社區工作),除了開始籌募建堂預備金,也應總會之邀請,將進駐總會新建宣教中心設立教會(參中華聖潔會2005年第43屆年議會會議記錄),竹北教會也於2006年8月召開臨時會友大會,決議與犁頭山教會合併,並與總會合作於宣教中心建立教會,期能穩定的在竹北地區紮根、成長、壯大,成為竹北地區福音的基地。
竹北教會的歷任牧者任職時間及其推動事工:
曾家興主任牧師/陳麗英師母於(1989年2001年4月)
社區兒童佈道豆子埔公園、三民路巷子、貓兒碇)
青少年事工(打籃球傳福音周末讀書聚會、音樂饰道弟兄門徒生活營)
宣教事工(大陸、菲律賓)
關懷事工(921送物資到受災區)
參與學校的得勝者課程
寒暑假福音短宣隊配搭(旌旗命團、Y1青年命團)
田榮道主任牧師/陳美華師母(2004年6月~2014年7月)(陳美華師母於2011年12月經執事會通過按為傳道,於服事期間按資歷晋升為教師)
成人主日學課程系統:家庭婚姻事工、品格教育事工、社區關懷事工、醫院關懷事工、關顧事工
劉韶景教師/陳文怡師母(2011年3月~2016年3月)
青少年牧養事工
鄧欽志主任牧師/廖婉婷師母(2015年8月~)
(2021年8月增聘廖婉婷傳道(客神道碩)、許維育傳道(信神輔碩))
社區關懷事工「讓生命發光教育關懷協會」、竹北致福益人學苑
教會音樂敬拜的規模建立與成長、社區教室
幸福小組的福音事工
大安醫院、安養院關懷
設立會友裝備中心、關懷情緒課程
長青活力小組事工
竹北教會走過的這三十多載,感謝神一路有的恩典和帶領,在歷任牧者的牧養工作
下,為教會立下許多基礎與帶來成長。
犁頭山教會簡史(1958~2007.4)
犁頭山是屬於新埔鎮的一個里,又名文山里;從新埔大桥一過就是文山里,一直到
竹北高速公路橋下。居民大部分是客家人及退伍眷頭山教會原為新埔教會的饰
道所,1958年5月6日由唐翰牧師、甘義广教、安英瑞教士、天傳道前往犁頭
山傳道。首先租賃車站附近一間小民房聚會,週二晚上成人聚會,週日下午2時主日學由林翔弟兄帶領,後由李仲姊妹擔任。於聚會地方狹小、夏日燠熱,往往影
響聚會。
1959年7月間,經林道泓弟介紹,在犁頭山附近購買約500坪的土地,經費是由甘
義麗教士個人私蓄奉獻。經過甘義麗教士、安英瑞教士、喜爾牧師的規劃,及三個多月的興建,10月底教會至新堂,甘義麗教士、安英瑞教士與劉天義傳道也由新埔搬至犁頭山。12月27日舉獻堂及聖誕節拜。
1961年5月4日,甘義麗、安英瑞二教士回瑞典,犁頭山教會和新埔教會事工改
由韋路得、杜生教士負責。1962年2月底到3月初,瑞典傅德林牧師來台,先在新埔犁頭山居住一個禮拜,期間按立新埔白鄧梧姊妹犁山王立弟兄為教會執事
1963年8月安英瑞教士返回台灣,繼續在新埔、犁頭山地區服事;韋路得教士調至關西,杜生則至山崎教會。自安英瑞教士負責新埔犁頭山教會之後,每月召開執事同工會,商討教會事工的推展方向每月一次家庭禮拜,增進信徒靈命、彼此交通。暑假時舉辦三天的青年夏令會,特請香港戴瑞蘭教士台,講授「天路歷程」,有13名中學生參加。之後新埔教會每週六晚上7時有青年團的聚會。
1971~1982年型頭山教由任職於新埔教會的鍾清欣教師帶領,鍾教師離開聖潔會後,聚會便停止,會友四散。
1980年聖潔會鄧世傑牧師由韓國參加特會回國後,看到韓國教會復興在於「禱告」,有感於聖潔會在台將近30年卻沒有屬於自己的營地。鄧世傑牧師利用犁頭山教會的一片土地,建立禱告園希望藉白祷告園的興建,使聖潔會全體能有安靜祷告的場所,成為聖潔會復興動力之源1980年5月18日在關西舉行的年議會中通過由鄧世傑牧師負責籌畫。
1982年4月25日下午兩點在犁頭山工地舉行破典禮董事長鄧世傑夫婦共同主持工程採「包工不包料」方式,工由鄧世傑牧師負責,余榮欽弟兄協助。1983年9月18日恢復聚會,原在新竹教會牧會的余子明牧師被調至犁頭山禱告園,服務至1985年9月退休。1986年7月以前,由龍潭教會的王子潔傳道兼任犁頭山禱告園事工,之後則專職禱告園事工。之後有一段時間沒有牧者,羅夏娃教士也曾暫代一段時間,每個月有一客家饰道,由客家區牧者支援。然而信徒的增長仍呈現停滯,甚至教會景況荒涼。1999年9月起每個月的第三週舉辦客語饰道會,2000年的主要事工也是針對客家人傳福音。2001年7月總會差派潘雪香教師至新埔教會配事奉,並協助牧養犁頭山教會。
在2007年年議會中正式決議:自4月1日起,犁頭山教會正式與竹北教會合併。
竹北教會核心信念
一個中心
堅持以基督為我們信仰與生活的唯一中心
雙重關懷
1.靈性關懷-福音
2.社會關懷-服務
三向發展
1.成為聖潔宣教中心
2.成為社區服務中心
3.成為門徒訓練中心
四大主軸
1.傳講聖道-講道
2.裝備信徒-教育
3.關顧輔導-關懷
4.宣揚福音-宣教
教會使命宣言
我們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以基督為元首,榮耀神的名。運用神所賜的愛與恩賜來牧養教會、彼此服事。我們要領人歸主、會友倍增、靈命成熟, 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完成主所託付的大使命。
主任牧師的異象
我要宣告竹北聖潔會要成為[健康的教會]!每位會友[生命都健壯]!每個人: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篇1:3) 華理克牧師說:「廿一世紀最重要的議題是教會健康。如果會眾健康,就會照上帝對這個教會的心意增長。另外,神在預備「我們在一個屬天的轉換」,如果要建造「神的國」、「神的教會」或為神預備道路,是沒有辦法單獨「一個人」完成,是需要「一群家人」一起同工。挪亞要完成「方舟的建造」,必須先相信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且完全信賴神。現在,當教會要「看見復興」,也必須先相信「神能做那超自然的事」;這需祈求神「開啟我們的眼睛」與「加增我們的信心」,讓我們能完全相信。當我們一群同工到禱告山一起禱告尋求神心意時,上帝藉著忠心老戴牧師特別給竹北聖潔會一段話: 約11:40 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嗎?所以我們也呼喊:主啊!我們也要看見祢的榮耀、看見祢復興來到!
從研究教會復興增長的原則~1增加禱告的人數及時間。2增加讀經的人數及時間。3增加服事的人數與時間4增加奉獻的人數與金錢。我們也都推動執行!我們也成立[讓生命發光教育關懷協會]可以接觸社區、學校、媒體宣傳。社區的課程接觸人,了解人的需要,邀請人到幸福小組。期望我們不斷撒種、鬆土、除草、挖石頭;與神同工,神使他生長!結實30倍、60倍、100倍成長,願神將得救的人加給教會,榮耀神的名!
最後,神說:沒有異象(方向),民就放肆!神說: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深願神憐憫我們,神施恩這地民眾,讓祂的教會在這地,為主發光!我們祈求:在邁向40周年時,我們可以增長到250人(椅子可以坐滿的人數),也可以開拓植堂另一個教會!願主旨意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