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3 Chuan_yi Chan

2021.10.23 Chuan-yi Chan

#河道作文
#高中國文
#韓愈師說
#課堂運用
#自傳書寫

明明第一次段考才剛結束,竟已開始擔心這次段考的進度,因為想要補充的總是那麼多,但課堂節數卻如此有限,而國寫又如此重要,到底要如何再將寫作教學放入有限的課堂節數中呢?

在這樣的困境中,突然:「如果沒辦法另外上寫作,那就利用國文課的內容來上吧!」
這樣的想法意外閃過腦海,於是柴柴開始了「國文課feat.河道式作文」之旅!

當然河道作文的重要概念還是需要花一些時間說明,但我盡量將河道實作與國文課結合,
以取材為例,重要或生平豐富的作者如韓愈、蘇軾等人,就十分適合作為實作的例子!

在上韓愈〈師說〉時,結合課本與補充講義中的作者資料,班上的孩子們首先完成韓愈生平的八類項目表,進而連綴成文,完成約250字的作者小傳段落書寫,並提醒學生們,只要加以剪裁、伸縮,便可運用入作文當中。

當學生習得取材的能力後,便能將自行擇取素材運用在寫作中,柴柴就在批閱段考作文時,驚喜地發現:學生以某部電影為素材,運用取材的手法扼要地呈現,最後帶出點睛筆與傳達寓意,令人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取材也可以有各種延伸運用,例如上到〈劉姥姥進大觀園時〉,可以分組書寫主要角色的八類項目表與人物小傳,同學不僅玩得開心,也對複雜的人物們有了更多印象。

而在高三學生寫備審資料時,用這樣的概念引導學生寫自傳,更可以去蕪存菁,再也不用看到介紹家庭成員背景的流水帳,而是有主題、有點睛筆、令人印象深刻的自傳了!

在柴柴分享之後,也好奇地想問問夥伴們,
覺得取材還可以哪些國文課內容結合?
或是國文課可以如何跟河道式作文的其他部件結合呢?
歡迎大家在留言處與柴柴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