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場的溜滑梯常常是孩子第一眼看到和呼喊的對象,那麼溜滑梯對孩子而言有甚麼益處,家長們有沒有甚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溜滑的優點:
▼ 孩子為了溜滑梯,必定要先做的就是往上爬,不管是走樓梯、繩梯、爬坡,都會產生很大的運動量,同時進行心肺功能訓練。
▼ 孩子在滑行時,有益於平衡、協調(前庭功能和本體覺)和核心能力的發展。
▼ 心理層面上,孩子從快速地溜滑中感受到刺激和樂趣,讓他們自然而然能宣洩情緒和感到輕鬆,另外,他們也能在溜滑的過程中,磨練與他人一起玩或溝通的技巧。
我的孩子適合溜甚麼樣的溜滑梯:
現在公園中有著各式各樣的滑梯或滑坡,家長常擔心孩子是否能掌控溜滑梯,我們可以依照以下的大原則進行考量:
▼ 2歲以下的孩子玩直滑梯、短滑梯、斜度和緩的滑梯,練習支撐頭部在有速度時仍能直立、不亂晃、不倒下;2~3歲玩的滑梯可以有彎度,學習轉彎時的核心力量控制(頭部不會因轉彎而撞到管壁),但這年紀溜滑梯其實孩子有更多的時間是在進行爬樓梯、爬坡的肌肉訓練。
▼ 3~4歲的孩子應該有能力去挑戰斜度較大的滑梯(大於30度),以及360度旋轉的滑梯,也學會了剎車,所以速度快的磨石子高滑梯(窄滑梯)在此時其實孩子們可以利用手和腳煞檔來遊戲。
▼ 5歲以後的孩子,如果已常有練習滑梯的經驗,是可以駕馭磨石子的寬滑梯,這需要用到核心力量與全身的肌肉調控(尤其是很滑的寬滑梯)。
▼ 以上雖有提到不同年齡基本駕馭滑梯所需要的身體功能,但實際上仍會隨自身體重、滑道的阻力、滑梯坡度的不同而改變,建議挑戰高滑梯、光滑的滑梯前,可先觀察或暖身一下。
給家長的注意事項:
在合格的遊戲場中,家長可能需要注意和孩子一起溜(或抱著溜)的話,因為孩子體重輕、體格小,較可能出現大人溜滑速度過快,牽手溜滑後拉扯孩子使其失去重心或無法控制身體而產生撞擊或拉傷,在抱著溜滑時,也要注意孩子會否被大人跌倒壓傷或折傷腳骨的狀況;再來是注意滑梯材質,是否在炎熱的夏季會燙傷孩子;最後是面對新的、較有挑戰性的滑梯時,若有需要則可在溜滑前可跟孩子一起觀察他人怎麼做,較能掌握突發狀況。
進階思考:溜滑梯可以怎麼玩
溜滑梯可以溜滑,享受刺激感,練習平衡,也可以和朋友比賽兩個滑梯誰溜的比較快,或在駕馭滑梯後試著和朋友一起溜滑,但提到溜滑梯可不可以往上爬,總是有許多的說法,拾心的兒青心理師們討論後,認為先跟孩子說清楚不往上爬的原因是甚麼,像是:大部分的人是往下溜,滑下來是控制不住的,你往上爬容易跟別人碰撞;這個滑梯非常地滑,你向上爬時,會非常容易滑倒往下撞。但後續也討論甚麼時候是可以往上爬的,像是:在遊戲場沒有其他人時;在溜滑梯的人數少(如:3人)且有跟其他小朋友溝通之後;滑梯非常寬大且平緩,表面阻力大時。(討論內容可彈性變動)
我們希望孩子面對世界不是只學到遵守規則,而是理解為什麼有這樣的規則,並在觀察後去思考是否有彈性應對的空間,增加孩子們的調適和因應能力。
大家有沒有發現,公園裡的攀爬架、攀爬網近年來慢慢都越來越高、變化越來越多和複雜,孩子們在上面會喊著:你看我!你有沒有看到! 但也有可能喊著:我要下去!!! 哇啊的大哭。除了玩沙,我們常常被問到怎麼克服孩子對攀爬的恐懼,那我們就從了解攀爬來入手吧!
圖/文:黃雅萱臨床心理師
攀爬的優點:
▼ 訓練體能和運動技能:
這是一項全身鍛鍊,從核心、上半身到握力的肌肉練習,而孩子在抓握和移動的時候,同時需要手眼協調能力及大肢體、精細動作技能。
▼ 強化空間意識和本體覺:
孩子需要知道自己的身體正處在整個攀爬空間的哪裡,再來手要去抓住哪邊、腳要往哪邊踩,而眼睛有時候看不到路線,他就需要在腦中架構和評估空間與距離,讓孩子能更佳地整合本體感受系統。
▼ 專注力、記憶力、與決策:
比起其他遊具,孩子在挑戰較複雜的攀爬架時,他們需要較長時間持續集中注意力和觀察環境,也需要記住不同的路線和剛剛嘗試過的路線,以及不斷思考衡量我抓得到那邊嗎? 我能到達那邊遠嗎? 從這邊上去之後有位置站嗎?...等等,孩子在遊戲過程中也正在不斷磨練大腦呢。
▼ 心理層面上,孩子從帶有些微風險的遊戲中,能感到驚險刺激、冒險,甚至是挫敗、沮喪,但通常在經過時間和練習後,孩子通常能漸續克服幾個攀爬關卡,這有助於建立孩子的信心、獨立性、幸福感、我能感,也慢慢體驗自己應對恐懼和壓力的方式。
我的孩子適合甚麼樣的攀爬架:
許多家長表示不知道孩子可以爬怎樣的設施或爬到甚麼程度,因為攀爬網/架跟孩子個別的身體能力有極大相關,反而跟年齡比較無關,但我們仍可以依照以下的大原則進行攀爬嘗試:
▼ 11個月的孩子可以開始爬樓梯(往上),2歲左右的孩子可以自己上下1-4格的垂直鐵攀爬架,他爬上去掛在那邊也是種練習和遊戲,不用托著他,你只要小心他是否有突然鬆手的習慣。
▼ 3~4歲的孩子可以爬傾斜的鐵攀爬架,一般格子狀的軟網繩也沒甚麼問題,他們能到達的高度跟體力較無關,跟是否常有類似經驗跟是否能承受相關刺激有關。
▼ 4歲之後孩子能規劃自己的攀爬路線,可以攻克一般較密的軟繩攀爬網,手臂吊掛支撐自己體重可達五秒,因此可以度過某些關卡,但是網距大、需要技巧移動的攀爬架可能仍容易讓他們較害怕或卡住。
▼ 5~6歲孩子基本上在大部分攀爬網上自由遊戲,但會因身高、腿長、手臂長度而影響他是否能通過某些攀爬網中的路線。
▼ 7歲以後的孩子,如果常進行攀爬,其實已能在所有一般遊戲場攀爬類型中自由遊戲和保護自己,只是面對陌生的遊具類型會需要幾次的技能練習,和高度較高時需要一些心理準備。
給家長的注意事項:
1. 我們需要謹記攀爬是種樂趣,不是過關的測驗:
到達頂端或上方只是他獲得樂趣的一種,如果他爬不到頂端不是他不好,也不是我們做的不好,沒關係的。
2. 盡量不要頂著、托著孩子上去:
我們的幫忙不確定是幫助,還是把孩子推上一個自己還無法處理的高度,除非孩子嘗試後他能清楚表示需要甚麼協助。
3. 攀爬不是只有這一次:
如果孩子哭了、不願嘗試了,就先這樣吧,同理他剛剛的感受,如果他想描述就說一說,接著我們可以去盪盪鞦韆、挖挖沙、玩玩水、吃吃東西,孩子也許這次、也許下次覺得有趣了,我們再慢慢嘗試。
4. 先陪伴一下:
曾看過孩子卡在攀爬網上卻呼喊不到爸媽,崩潰大哭也不讓人碰他的狀況,或許第一次進入較為挑戰性的遊戲場,我們可以先跟著孩子走一圈,確認好雙方等待地點、哪些遊具好陌生可能需要陪伴,會更安心。
進階討論:如果孩子很害怕攀爬網,我能怎麼幫忙他再去嘗試。
通常孩子害怕攀爬網,比較少是身體能力無法配合,比較多是害怕高度(刺激感)、以及繩索縫隙大難有安全感,我們可以用以下方式試試看:
1. 嘗試攀爬時請盡量選擇人少的遊戲場或時段。
2. 可以先在高度較低的繩索平行移動,配合一點小遊戲,像是在繩上追逐大人、綁小東西在繩子上要去拿取。
3. 可以跟在孩子後方或站在繩索下方,讓他知道腳滑、手滑時,下面還有個墊背的。
4. 一次一個小目標或任務,可以降低孩子必定要爬上高點的焦慮感,像是:我們一起爬過去摸那顆球,你先爬,我隨後。
或是孩子比較多時,你可以讓其他孩子引導,像是:我們是一個隊伍,隊長你排第一個,XX你是第二個,我是最後一個,我們排成一排出發吧。其他孩子排在前方時,孩子可以跟著其他人的手和腳和方向,他會更安心去挑戰;若需要幫助,則可以呼喊隊長回頭幫忙,這樣你們或許可以在原本孩子會懼怕的攀爬網上度過一些合作遊戲的時光。
圖/文:黃雅萱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