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狀況才要來做心理治療/諮詢呢?
任何生活上有困擾的人都可以,不一定需要疾病診斷才能來喔。
每個人生活當中多多少少會碰到困擾,來自學習、工作、人際甚至是原生家庭,但有的時候很難以和身邊的人討論,或是很想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希望可以透過與人討論進一步了解自我,都很適合來做心理治療。
所以可能是在人際、情緒上有困擾的人、想探詢自己在想什麼的人、適應環境上有困擾的人、自己沒有困擾但親近的人要求進行的人、定期想整理,討論自己思緒的人。
心理治療、諮詢要做幾次呢?
依每個人的狀態、目標、需求不同,所需要進行次數也不同,可能數次,也可能數十次,一般進行4-6次會評估是否達成目前的小目標,或需要調整方向。
依每個人狀態、需求不同,在治療初期常見的是一週一次,次之是兩週一次。有的人在狀況穩定後,會視情況調整成一個月一次或是更久一次,但治療頻率都可以和心理師進行討論。
初次治療/諮詢,心理師會花比較多時間了解您的困擾與狀態,並確認您的需求,引導您進行溝通對話;後續的治療會一起陪伴您討論和分析生活中困擾您的事件、想法與情緒,如果會需要使用到藝術、遊戲、卡牌、沙遊...等非語言的媒介,心理師也會依照狀況調整。
心理師會不會把我的事情說出去?
您前來時會簽署同意書,您的相關個資及會談內容均會保密,唯有涉及影響你自身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及法院來函時方才需要通知您的緊急聯絡人或依法回報。
若想留存內容,建議在治療過程中使用筆記、討論書寫重點的方式進行紀錄;原則上不可錄音,但若有十分特殊的狀況,建議提前與我們討論。
我(成人)的親友可以一起在裡面參與心理治療嗎?
若有需要親友一起進行治療,建議進行家族/伴侶治療;若希望獲得陪伴,親友可在門外等候區等待您。
可直接在預約表單上填寫欲指定的心理師,我們會優先幫您詢問該心理師的時間。
一般來說,不管與您相同或不同性別的心理師,專業上皆能與您討論多數的心理議題;倘若仍有擔憂,可在預約表單上註記(如:希望安排女性/男性心理師),我們會為您留意。
孩子面對這個世界、環境,會遇到一些不適應的地方,像是很難融入團體、不知道怎麼與他人相處、交朋友、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覺得壓力很大...等等的狀況,因此孩子可能會出現一些與他人不太一樣或不太適當的行為或情緒反應。心理師在心理治療過程則會透過遊戲、對話或非語言的互動方式,與孩子建立關係,協助增加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問題應對策略、社交人際能力,而在治療過程中,也會依狀況與老師、家長聯繫,討論大家可以怎麼一起合作,共同讓孩子的適應狀況提升。
如果您的孩子並未成年,第一次我們會請照顧者一起進入治療室了解狀況,也向雙方說明治療流程,後續會把時間留給孩子;後續則會依照治療目標,以及孩子和照顧者的意願及需求來調整治療時間的分配,因此照顧者留在治療室的時間是不一定的,但不是進來陪同孩子進行治療。
若家長有單獨尋求諮詢的需求,可以預約獨立時段進行諮詢。
如果您的孩子已經成年,除特殊狀況外,我們主要是與孩子本人討論治療進行的方式,照顧者若有共同討論的需求可以向心理師提出。
如果照顧者想要知道治療方向,治療的主要方向在開始前,心理師通常會與孩子及照顧者一起討論。關於每次治療的細節,孩子在治療室中做了甚麼、說了什麼,雖不建議家長追問,但可以等待孩子主動分享,必要時可使用開放式的問句,了解孩子在治療中的感受。
若孩子在治療室中說出、做出比較特殊的事件時,心理師通常會在告知孩子後,與照顧者一起討論後續注意事項。
若照顧者有較長討論時段的需求,在獲得孩子同意後,照顧者可以預約獨立的時段進行相關討論。
照顧者的意見也非常重要,所以心理治療的方向會由孩子、照顧者、心理師一起討論來決定,後續心理師會依照治療步調和孩子的狀況,來安排、規劃主題討論的深度與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