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遊六橋待月記〉
X古今旅遊頻道大辯論
〈晚遊六橋待月記〉
X古今旅遊頻道大辯論
按下即下載副本至您的google drive
知識: 理解〈晚遊六橋待月記〉中袁宏道「反俗」的審美觀及其原因。
技能:
練習使用思維鏈提示語 (Chain-of-Thought Prompting) 來設定 AI 角色,使其回應更符合需求。
透過與 AI 的模擬對話,提升針對特定議題進行提問、辯證與清晰表達觀點的能力。
情意:
體會不同時代背景下人們價值觀的差異。
連結課文「反俗」概念與現代生活經驗,進行批判性思考與價值澄清。
1.引起動機 & 任務說明(5分鐘)
🔹開場提問:
大家去玩,是喜歡去IG上最紅的打卡點,還是找那種沒人知道的私房秘境?為什麼?」
🔹連結課文:
簡介袁宏道就是個「不愛跟風」的古人,他在〈晚遊六橋待月記〉中就表達了對熱門時段遊西湖的「不屑」。
🔹點出核心:
「反俗」—— 不盲從大眾潮流,追求獨特真實的感受。
舉例: 「就像有人排隊3小時買名牌聯名款,但你可能覺得巷口阿嬤做的手工包更有味道;有人搶拍櫻花季人擠人,但你可能更愛雨後小巷青苔的寧靜。」
🔹宣布任務:
今天我們要用AI,來一場「袁宏道 vs. 現代網紅」的西湖玩法大辯論!看看誰更能說服對方。
2.分組& 角色提示(5分鐘)
🔹 快速分組:依座位或隨機分為兩人小組,方便共用裝置與討論。
🔹 指派角色:每組內部指定一位同學主要扮演「袁宏道」,另一位扮演「現代網紅/遊客」,但兩人需共同討論如何「教」AI扮演好角色,並輪流操作或提問。(建議使用AI:Gemini,較不受提問次數限制)
🔹 提供角色設定關鍵詞(老師口頭或PPT提示):
袁宏道組:晚明文人、性靈、獨抒己見、反潮流、厭惡白天遊客的俗氣(濃妝豔抹、絲竹喧鬧)、追求清晨/深夜的寧靜、欣賞真實自然的美(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尤其愛月景的「另是一種趣味」。
現代網紅/遊客組:追求高效率、熱門景點打卡、人氣指標(越多讚越好)、喜歡熱鬧氛圍、重視視覺效果(拍照好看)、跟隨網路推薦、行程方便快速。
🔹 介紹思維鏈提示語:簡單說明如何分步驟給AI指令(見學習單),並提供範例。
3. AI互動 & 對話(15分鐘)
🔹 設定AI角色:各組根據學習單引導,在AI工具(Gemini)對話框中輸入「角色設定」的提示語。
🔹 展開對話:老師給定核心辯題:「怎樣遊西湖才能獲得最佳體驗?請用你的理由說服對方,為什麼你的玩法更『內行』、更有價值?」
🔹 進行互動:學生開始與AI進行提問與回應。提醒學生:
緊扣角色:袁宏道要不斷強調「俗」與「雅」的對比;網紅要強調「效率」與「人氣」。
策略提問:不只是聊天,要質疑對方觀點(「難道人少就一定好嗎?」、「你那樣玩能拍到好看照片嗎?」、「你那樣奔波不累嗎?」、「你所謂的趣味是什麼?」)。
深入追問:追問AI「為什麼」、「具體來說」⋯⋯
記錄精彩點:可截圖或複製貼上特別有趣或有啟發性的對話。
🔹 教師巡視:觀察各組互動情況,對卡關的組別提供提示(如:換個問法、提醒角色關鍵詞、鼓勵質疑AI)。
4.總結& 反思
🔹 分享交流:請1-2組分享印象深刻的對話片段,或他們如何成功「說服」(或被說服)AI。
🔹 引導思辨:
袁宏道和現代網紅,誰的玩法比較吸引你?為什麼?有沒有可能融合?
袁宏道的「反俗」,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有什麼樣的體現?(不盲從流行、堅持個人興趣、欣賞平凡事物的美⋯⋯)
🔹這次用AI進行角色扮演和辯論,感覺如何?給AI下「角色設定」的指令有用嗎?你覺得AI的回答夠「人性化」或夠「深入」嗎?
✅古今碰撞:將文學角色與現代身分置於同一情境對話,激發學習興趣。
✅角色深化:透過扮演和 AI 互動,更深入地揣摩袁宏道的內心世界與審美堅持。
✅思辨落地:將「反俗」從文學概念延伸至生活態度,鼓勵學生思考個人價值。
✅AI即戰力:實際操作 AI 進行有目的的對話,培養學生與 AI 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