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的傳統飲酒習慣是具有宗教意義性的,以他們的傳統來說,喝酒這件事是用於祭祀跟慶典還有各種社群儀式等等的活動,是在特殊情況下才會飲酒,具有神聖社會與宗教功能,有表達對祖靈的敬愛之意,不僅僅只是為了滿足個人慾望而喝酒的,這部分反映出文化節律還有面對信仰的慎重。加上在早期的時候釀酒是小米有剩的時候才會有的行為,所以使得酒變得更珍貴。
此外排灣族的族人也會透過部落社會分享釀酒,這可以使他們增加族群的凝聚力,同時也代表著他們文化的傳承,促成他們對自己原住民身分的族群認同。
漢人文化進入原住民社會之後,導致原住民的飲酒規範遭到了破壞。前述有提到排灣族的飲酒是限定在祭祀以及慶典等等的社群活動才會出現,而酒也是很珍貴稀少的,排灣族並不會在生活中肆意的飲酒。但漢人的出現使得酒精變成商品化的產品,取得更容易,這導致「飲酒」這件事從儀式性轉變成日常化,進而才產生了原住民酗酒等等的刻板印象以及社會問題。此外,原住民們在面對這些社會壓力與挑戰時,也可能以飲酒作為逃避現實和輿論的手段,這種行為也再次加深了外界對其酗酒的負面觀感。
因為漢人的原因確實造成了原住民飲酒規律的改變,使得原住民與各種喝酒的負面詞彙連結在一起。但以排灣族來說,他們的飲酒習慣本應該是具有意義、具有神聖性、具有宗教意義性的。排灣族作家利格拉樂.阿烏指出:「飲酒在排灣族中是一種慶祝豐收、感謝祖靈的行為,並非單純的酗酒。」她強調,能節制飲酒才是真正的排灣族,反之則是受到外來文化影響的結果。
排灣族古樓村規律性飲酒行為、習俗與規範之探討—許功名ianthro.ioe.sinica.edu.tw/wp-content/uploads/2017/07/etf001-004-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