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次資訊 Event Information

2. 地點: 新竹縣體育場大型會議室

3. 全教網研習課程代碼: 4339582

4. 聯絡人: 學務管理科吳思樺助理員(03-5518101#2813) 

 顏國樑 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系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

經歷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系系主任(2017.8 ~2023.7)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系教授兼領導與評鑑中心主任

美國洛杉磯大學(UCLA)教育與資訊研究學院訪問學者
教育部秘書、組主任

研究專長及專

教育政策、教育與學校行政、教育法令、教育評鑑、教育政治學、教師專業發展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北區中心 計畫主持人(2019.5~迄今)

活動流程 Activity process

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北區中心

108年5月21日,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系承接教育部國教署委託,成立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北區中心(簡稱北區中心),主要負責新竹縣市以北區域之原住民族實驗學校及高中實驗班相關輔導與諮詢。


北區中心成立至今,隨著區域內幾年運作也發展出其自身特色,而核心理念為協助實驗學校建構以「泰雅族文化」為主體的課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學生基本能力。未來將持續著重於讓孩子以「泰雅族文化」為優先,學習文化的主體性,建立自身信心與認同,為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及民族教育邁開步伐、逐步實踐 

新竹縣尖石鄉尖石國民

特色課程:英語文化回應式

尖石國中地處Nahuy(火焰之地),正是培育人才(真正的泰雅人’tayal balay)展現能量的場域,透過課程規劃,有效教學。透過環境營造、親師生合作,部落自然、人力、物力資源盤點,培養學生具有nature自然樸實、adventure勇於探索、honest正直負責、universe放眼世界、youthful熱情洋溢之特質的人格、素養與能力是學校、教師、家長、部落共同的使命。

 

真正的一位泰雅族原住民,是具有自律、互信、互助與責任的倫理,這也是現在社會人際、職場與家庭各面向非常重要的特質。本校以泰雅族拿互依民族實驗教育為名稱,在課程中規劃有相當多的泰雅族文化,考量原住民地區的原住民學生基本能力遠低於一般地區的問題,提出創新教育之實驗計畫,重要目標之一即在提升學生之基本能力。規劃的國語、英語、數學與資訊之課程時數在與泰雅文化與生活課程融入教學下,翻轉過去基本能力不佳之現象,進而協助學生打好後續各教育階段的學習基礎。

 

本校在原有學科領域,增加一文化領域,領域包含六個科目:樂活農事、山林教育、部落文史、彩虹編織、建築工藝以及泰雅族語,綜合計三十五個主題。透過文化領域的課程規劃,使傳統與現代的典範相互銜接、融合並完整。塑造國中階段學生的內在模範。

新竹縣尖石鄉尖石國民小學

特色課程:原民科學

尖石國小(Klapay民族小學)從108學年度推行至今已邁入第五年,課程的設計與安排不斷地進行滾動式微整形,多方的盤整學校課程資源,教材轉化,教學轉變,並營造Klapay的學習場域,融入境教讓學習最大化,更確立學校課程發展核心價值、願景與目標,達形塑學校親師生圖像。學校更朝向以跨域之民族教育教師結合數位科技教育進行跨領域的教學,從教師著手,強化文化知能與專業知能,以學生著眼,找尋適切的教育模式,培養孩子自主學習之能力,長出屬於Klapay特有的學習樣貌。

民族文化課程的亮點

本校發展11大主題的民族文化課程,並將課程以主題相關性進行課程內容的盤整為四大領域「營生智慧」、「傳藝美學」、「山林生態」及「部落史地」,課程組織採螺旋式模式,根據由近到遠、由易到難,配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課程設計原理,將民族文化的知識、情意、技能學習內涵,編定為系統性的六年課程;而在課程實踐上則結合實際的文化與生活情境,以年段的混齡教學,讓學生成為一位真正的泰雅人。

新竹縣尖石鄉新樂國民小學

特色課程:泰雅樂舞藝術文化 

以文化為根的理念

培養出學生自信、展能、希望與分享

自信-孩子能認同自己的文化、擁有高動機且有效的學習、多元智能發展。

展能-學校為孩子展現能力之基地,逐漸擴展至部落、都市,累積成功經驗。

希望-學校教育的正向力量,改變家庭及部落,活化部落成為希望樂活部落。

分享-培育每位孩子具有主動且願意分享的素養。

 學校特色融入文化課程

體育課程-全校分成四隊,進行拔河、接力比賽及體能檢測。

攝影課程-山林文化每學年各班8節山林之美攝影展。

射箭課程-山林文化,低年級6節,中高年級9節。

樂舞課程-民族樂舞文化,每週低年級1節、中高年級2

 思維的調整與改變

109年正式轉型原民實驗教育,109~111學年度制度建立與課程發展期,112~114學年度制度深化與課程精進期;本校規劃五大文化領域:小米與農耕文化、編織與建築工藝文化、族語與社會文化、民族樂舞藝術文化、山林溪流生態與狩獵文化,致力讓學生成為’tayal balay ga mglu GaGa. (完整的泰雅人)

新竹縣尖石嘉興國民小學暨義興分校

特色課程:山林

我們努力梳理與書寫「尖石區」泰雅族的文化核心素養;惟需要多一點時間啟發學生內在的靈魂,讓他們自身與他人、與環境、與Utux之間的關係和諧,使之成為被祖靈認同,通過彩虹橋的 tayal balay

 

坐落於新竹縣尖石鄉嘉樂村的嘉興國小自109學年起,正式轉型成民族實驗學校。我們設計了一系列的泰雅民族文化教育:小米農耕與山林漁獵、泰雅族語、泰雅編織、泰雅樂舞、泰雅生活(表演與藝術)等五大主題課程,希望透過這些文化課程,讓這些泰雅族的孩子們,在文化課程中,了解並學習,傳統的泰雅文化。除了學習文化之外,更能夠進一步在這些課程中,讓孩子們學習到泰雅族的Gaga,並將之與現代生活融合在一起。

 

本分校推重泰雅族實踐學校教育課程之規畫,係透過「從泰雅GAGA涵養為核心出發」、「在自然環境中運用泰雅人的生活知能、進而啟發孩子的多元智能發展」、與「發展創意思考並具備融合主流社會的力量」的三個理念,積極培育現代社會當中的’tayal balay (完整的泰雅人)

新竹縣五峰桃山國民小學

特色課程:泰雅音樂 

1.傳承、永續、活化泰雅族傳統智慧,深化原住民族文化內 涵與族群認同。 2.統整族群文化內涵及現代知識發展課程,樂效學習益學 力,厚植競爭力。 3.喚醒優勢智能,因材施教,適性揚才,自信自尊,蓄積改 變部落的力量。 4.涵化品格深度,培育成為肯認自己、欣賞他人、擁抱世界的 'Tayal balay

以泰雅文化為核心的民族教育,要走進部落,利用在地文化、生態、環境發展出不同學習型態的課程,提供真實生活的學習情境,從在地出發, 由近而遠、由內而外,在有層次的課程安排中,讓學生培養在真實情境中 解決問題的核心素養。透過跨領域的探索、學習與體驗,創造深刻的體驗 與感受。讓泰雅文化的內涵豐富孩子的學習意義,透過走讀、操作、觀察、 探索、互動、反思等歷程,結合五感體驗的學習,讓學生多元智慧得以展 現,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中進行學習,此實與12年國教所強調的「因材 施教」、「適性揚材」相互呼應。

希冀透過此實驗計畫,協助孩子完整自我,成為能在主流社 會實踐泰雅 gaga'的現代泰雅人,為通過 Hawngu' Utux 彩虹橋, 能以正向的生命態度擁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