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biology project

地球上無處不是微生物的存在,它們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包括我們身體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細胞皆為微生物個體,甚至無論深海、溫泉,我們想的到、想不到的地方,都有可能找的到他們的蹤跡。

過去我們將"微生物"定義為人類肉眼無法觀察到的生物體,可能是微米、奈米尺度的個體,然而在近年來科學家們在世界各地不斷的探索、研究之下,不斷發現前所未有的物種,也突破了我們最原先對於"微生物"的定義,如在熱帶海域生活的刺尾魚(surgeonfish)內臟中發現的Epulopiscium fishelsoni 、西非海岸發現的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 ,皆已是毫米尺度的個體。目前微生物在分類上分屬於細菌、原生、藻類、病毒以及真菌五大類。

人們對於微生物界的了解至今仍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同一時間研究者們對於微生物的探索亦仍持續不斷、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黃石公園、馬里亞納海溝、亞馬遜雨林,世界上各種不同的地方,科學家都積極嘗試著對這廣大的生物群體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E.coli是大腸桿菌的縮寫,其中縮寫的E代表Escherichia埃希氏菌屬。(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巴斯德滅菌法

巴斯德滅菌法由法國生物學家Louis Pasteur發明於1864年,原理是用攝氏60~90℃的短暫加熱,殺死液體中的微生物,以達到保質的效果;確切溫度和時間依照液體的種類和它所含的微生物的性質而不同。現在主要用於牛奶、酒和果汁等飲品的消毒 。

以牛奶為例,先以72-75℃的溫度煮15-30秒,然後立刻冷卻到4-5℃。由於牛奶並未被煮沸,故較能保留牛奶的風味,但不能消除牛奶中所有微生物,只能把致病的細菌消除。由於仍有部份細菌生存,巴士德滅菌法消毒的牛奶在室溫下一兩天後仍會變質(未拆封),因此應以6-7℃冷藏。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