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是一所以美創理念回應永續發展的實驗教育學校。以「美創·永續」為出發,「美感」、「美創」、「美思」、「美行」以及「分享」為核心素養,「地方責任」、「全球共好」、「經驗傳承」以及「跨域未來」為永續目標。其中透過自主探索、藝文饗宴以及設計策展的課程,實踐美創的實驗教育。 本期計畫中,更強調地方感、品格教育、科技應用以及國際互動的等亮點發展。未來將奠基在美創的實驗教育基礎上,與孩子一起成為更具國際觀、科技力及品行善良的全球好夥伴。
在課程架構上可分為「基礎學力課程」(藍色)、「特色素養課程」(黃色)以及「美創實踐課程」(紅色),疊色的部分(紫色、綠色、橘色)則是回應永續理念的「永續跨域課程」。博嘉的首要任務是結合自主探索及與科技應用的素養,培養孩子的基礎學力,以利更高層次的應用學習。特色素養則是結合本校的環境及教師專長,發展具地方感且國際行動力的系統課程。美創實踐是本校實驗教育的學習核心,從自主的探索、集體展演的共學及聚斂調和的策展學習,發展孩子對於欣賞美、探索美及展演美的應用能力。最後,跨域永續則是針對再下一個世代,預先提出科技力、國際力及品格力的核心素養,透過有機的課程系統陪伴孩子走在逐漸茁壯的路上。
穿山甲代表著對永續發展以及守護在地文化責任;台灣藍鵲展翅飛翔,象徵學校培育學生飛躍本土、放眼國際的視野,並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穿山甲蜷曲的姿態與台灣藍鵲的飛翔動態,構成了隱藏的無限符號,寓意著無限的學習可能性與持續的生命循環。
背景的地球儀凸顯全球觀點,而中央的樟樹則是地方扎根的象徵,其茂密的枝葉代表美感、美創、美思、美行的茁壯與繁盛。樹根設計成筆的形狀,連結至家的形象,巧妙地點出「博嘉實驗小學」以教育為根基,連結家庭、社區與世界。
整體設計以動態與平衡呈現,表現出學校在永續與創新的願景下,融合本土與國際,成為一個啟發無限可能的學習園地。
素養之養成在於美好的事物透過學習後能孕育於內心、發揮於行動、最後能表現於日常成為一種習慣,讓內在認知與外顯表現一致才能稱之為素養的習得。因此學習不應侷限於聽講與記憶,透過美感、美思、美創、美行及分享的實作過程,使孩子獲得生活中所需的素養。
「生活,本來就是跨域的。」而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理應整體思考。曾經,為了專精、為了分工,人們將學習切割成一個個學科,然而,我們並沒有教導孩子把被切碎的學習拼回來的能力。
為了還學習完整的全貌,我們打破領域框架,以「超科」的經驗統整思維,以特定主題為軸心,設計跨領域的素養課程,讓學習貼近生活,教學也教用,讓學習更完整,更有意義。
例如博嘉饒負盛名的「樟樹下藝文饗宴」課程,即是以辦理兒童藝文活動為主題,解構成就此活動的各個工作小組,而各組的分工,則自然的與各專業領域相連,貼近真實的主題跨域課程於焉成形。
台灣藍鵲是博嘉的代表意象,原生種藍鵲的珍貴,象徵生於台北、長於博嘉,在地原生的實驗課程。而博嘉實驗課程中的跨年級混齡學習,則一如台灣藍鵲家庭,老師就像父母一樣照顧幼鳥,自主探索和樟樹下課程中,較高年級的兄姐,也要像藍鵲一樣,主動照顧較低年級的弟妹,因為博嘉就像藍鵲一樣,是個和樂的家庭。
博嘉以「自主決定、多元探索」為目標,依據多元智慧的理論,開設著重語文、邏輯、數學、空間、肢體、音樂、自然等六種智慧的學習中心,將人際智慧、內省智慧作為跨學習中心的共同能力。
接著秉持蘇格拉底「智慧始於好奇」的理念,相信探索是人的本能,能夠透過自主的動力,在學習中主導自己的路徑。從低年級到高年級以漸進釋放的歷程,實踐「老師放手、孩子動手」的理念,讓孩子能從「學習如何自主探索」到「藉由自主探索學習」。
「基礎素養課程」中,語文、數學的聽、說、讀、寫及運算能力是各種學習的基礎,需要循序且較為頻密的涵育,因而以帶狀方式排課,每天安排一堂課,每次給適量的進度,持續累積學習的溫度,才能讓孩子穩健學習、逐步成長。
實驗教育的核心價值在於對「多元」的堅持,博嘉的評量結果除了了解學生學習狀況作為教學調整的依據外,質性的學習描述讓親師生瞭解學習過程中的狀態,最後給予具體的學習建議。「學生自評」更強調評量是學習的一部分,讓孩子透過省思回顧,擬定學習策略以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責任感。
透過實作評量、學生自我評量、生活實踐及紙筆測驗…等多元方式,關注學習的歷程與結果,完整呈現孩子的學習成果。
實驗教育是一段有理念、有目標,但没有地圖的航行。我們走在教育開創的路上,沒有範本可以參考,但明晰的理念可以領路,在博嘉教育團隊的心中,有教育的美好想像,對孩子的未來有深深的期待。我們將理念轉化為動能,藉由教師的專業對話、協同共創,尋找實踐理念的方法。
博嘉轉型實驗學校,最珍貴的是,這有一群願意嘗試創新、實驗改變的團隊,持續追尋那種從「完成」到「完好」再到「美好」的感動。我們將持續前行,期待您與我們一同,喚醒孩子感受美好的本能,賦予孩子改變不美好的能力。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美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