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結合河堤自行車步道,教導學生騎乘的技巧與危機意識,進而擴展學習的廣度與深度。
這是一個有別於一般學校的大隊接力,這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是主角,將學習重點關注在過程與合作上,學生有更多的對話與自省,讓整過活動更符應教育的準則(自發性、知識性、價值性)。
影片來自品佑的爸爸,從一個家長的角度看待這活動更為真實,教導學生專注在自己的呼吸與節奏上,進而培養毅力與人生態度。
影片來自姀雅媽媽,田徑隊一直是學校重要團隊,過程中除了提升學生的體力,也強調責任感與運動家精神。
教育的目的在於「助人」生存,所以唯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展現生命的價值、體驗生命的真善與美,而體育的目的即在實踐基本存在教育的目的。體育學習的目標應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體適能,不在塑造一個競賽的勝利者。學生不論其天份如何,皆應有機會參與身體活動,發展適合其年齡應有的運動技能,使身心健康獲得美好人生。活得健康、學習有效、過得有品、動中求靜、靜中有動,這便是美的極致表現。
在「活得健康」的部分,課程強調情境化最重要是與在地環境做一個結合(景美溪運動步道、博嘉運動中心的泳池),希望培養學生一個真正帶得走的運動能力,且這能力是能成為終身運動的,所以特別規劃了「小鐵人課程」、「自行車課程」、「游泳課程」;期許每一個學生都能活得健康、過得有品質。
在「學習有效」的部分,強調課程的脈絡化,各年段均有各自的教學重點,例如:一年級是跳格子、二年級是運球、三年級是跳繩…,期許學生在畢業時都能有效的發展各方面的運動能力,並透過自願性晨運訓練,培養自身的體能。
至於在「過得有品、動中求靜、靜中有動」的部分,則是在課堂的教學中融入品德教育,運用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期許每一個學生除了有健康的身體更重要是要有運動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