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的學生團到7月31日已經出色完成越南峴港大學下屬外語大的越南語言文化交流計畫合作!最後,還榮上了駐峴港市的越南中央電視臺VTV8。超棒的表現!肯定大家都獲益匪淺。
今年是第一次文藻外語大學和峴港大學下屬外語大學簽署合作後的第一個活動。峴港外語大學表現非常歡迎從臺灣來的學生,學校也提供各種設備、條件及師資人力來協助國際學生完成他們在越南的學習期間。另外,峴港外語大學 副校長 黃玉梅軻教授表示: 以教導語言能力為主,本校可以提出給國際學生短期交流、短期交換、3+1、3+2學習長程與國際學校同時取得文憑等,我們希望讓學生更加了解越南及峴港。本次參與學生亦給正面回饋,峴港外大老師除教導越南文化與歷史,也招待到峴港附近景點,讓學生喜歡這趟峴港之旅。有些第一次出訪越南的同學亦考慮明年可以再回峴港當交換生。
不少台灣人對東南亞的認識停留在外勞或外傭看護的刻板印象,事實上新南向人才需求增加,帶動大學內東南亞校系的興起,新二代成為學生主要來源。本專題從東南亞校系的學生或校友個案出發,分享新南向人才選讀的動機、求學過程的挑戰或收穫、未來發展的前景,並介紹不同東南亞校系的課程特色,同時剖析就業的前景。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許秩維台北31日電)台灣大專院校近年積極到東南亞招生,大學的東南亞科系也蓬勃發展。透過語言交換和文化交流,本地生和境外生結交朋友,形成「自助互助」的循環。
去年從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畢業的吳竹慧,母親來自越南,她雖是「新二代」的身分,卻只有在國小上過一些越南語課程,國中後因課業壓力而未繼續學習,大學前只會幾個越南語單字和,「我不知道」、「聽不懂」等簡短句子,想和外婆聊天,都得靠母親居中翻譯。
然而新二代的身分,讓吳竹慧有更多學習越南語的動力,就讀新北市三重商工時,她就曾到越南台商企業參訪,從而堅定了攻讀東南亞系的決心。
在文藻求學期間,吳竹慧和多數同學一樣,幾乎都是從零開始學越南語,學校特別安排越南籍同學當小老師,還規劃許多文化課程,讓學生瞭解東南亞的生活差異、文化環境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印尼老師教跳民族舞蹈,同學們從完全不會到完整跳出一支舞,非常有成就感。
大三到越南擔任交換學生時,吳竹慧也曾遇到挫折,可能是口音不太一樣,也可能語速還不能適應,她與當地人對話常有聽沒有懂。
吳竹慧分享,越南國土南北狹長,北中南的口音都有差異,「可以想像南越就像台灣人一樣,講話很常黏在一起,北越則像大陸人講話字正腔圓。」
經過交換學生1年的磨練,吳竹慧畢業時的越南語聽、說、讀、寫都達到一定水準,有許多工作機會等著她。後來她選擇在台灣的人力資源公司服務,專門為越南移工翻譯,解決工作、生活上的大小困難。
流利的越南語是她的利器,不過實際工作後,吳竹慧才知道除了語言外,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包括醫療、工廠、機械知識等,都必須有所涉獵,否則連中文都不知道,更不可能準確地翻譯成越南語。
對於有興趣投入東南亞系的學弟妹,吳竹慧建議,一定要多認識東南亞,許多人還存有刻板印象,其實越南、泰國、印尼等國,近年都有很大的發展,台灣人對這方面的資訊,還不夠充足,畢業後只要勇於「踏出舒適圈」,有許多海外工作機會等著,月薪新台幣5萬、6萬元起跳,比台灣一般工作的起薪高出許多。
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主任林文斌表示,文藻特別強調實務和就業導向,希望培養人才的目標包括公部門的外交或移民署官員、台商派外幹部、國內東南亞事務相關的人力仲介公司管理人才等。
由於文藻是外語大學,林文斌提到,系上特別重視語言,東南亞系學生除了會東南亞的語言外,也會強調英語,讓學生具備雙外語的能力,再搭配人文社會相關課程;在語言學習上,除了日常生活,還會用英文或東南亞語言去學習政治、經濟、文化、國際關係等議題,以語言學習為工具,深入學習當地知識。
為強化學生的語言能力,林文斌指出,學校會安排東南亞外籍生擔任語言小老師,和台灣學生語言交換;系上大四則不開課,鼓勵學生前往東南亞姊妹校擔任交換學生,歷屆大概都有近一半學生會去交換,除了體驗當地生活,也有助於語言程度大幅提升。
林文斌表示,系上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之前,就多次於寒暑假舉辦東南亞台商企業研習團,讓學生在學期間就有機會參訪台商,瞭解東南亞當地的發展和挑戰。
他說;近年許多台商到東南亞建廠投資,幹部和人才需求非常明顯,許多企業主動來系上求才,還有上市櫃公司開實習職缺,甚至提供新台幣4萬、5萬元的實習津貼,對學生來說都是很好的發展機會。
為協助新生順利銜接大學專業課程,本系於113年9月5日特別辦理此計畫。配合本系越南語、印尼語、泰語等三大語言專業,邀請各一位教師帶來該國語言與文化賞析及體驗,俾使學生對東南亞有初步的認識,提升學習動機。
變動不居的全球大轉變時代,工業4.0、AI、物聯網、機器人、智慧制造,高科技,新服務零售等名詞令人目不暇給。台灣以製造專長、貿易服務成為全球生產鏈中不可或缺的節點,幕後功臣就是通於跨出台灣、進佔亞洲與世界的企業們。文藻東南亞學系秉持語言培育,區域發展智識養成,培養新一代經理人,與知名跨國台商企業合作,邀請公司幹部擔任講師,講述各該產業應具備的技能,以及產業趨勢和人才需求,增進同學們對未來就業的想像,也有機會爭取儲備幹部與實習生機會。
9月26日 主題:蝦皮東南亞新二代培力,從蝦皮視角看Z世代的軟實力養成,講師:謝佳廷資深專員、李政澤資深專員
「以外語為主軸,以跨領域專業為輔翼,以在地社會資源為土壤」為文藻大學社會責任之基本策略,本校東南亞學系執行「藻到新力亮~ 文藻 USR 新住民/新移工關懷培力計畫」,並搭配USR計畫辦公室辦理10月16日「2024藻綠色創意市集」擺攤,由系上同學穿上東南亞傳統服飾、手作越南春捲、帶來印尼美食,提供本校師生很「東南亞」的一日。
適逢2024年文藻東南亞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東南亞各方學者來訪講學、分享東南亞新知。10月17日邀請和平大學中文系阮清廉助理教授為學生分享越南華語教育現況。阮老師曾任職於本系,在臺越南語教育領域貢獻良多,並著有《越南語教程A1》一書,提供學生優良的語言學席專書。
文藻外語大學2024東南亞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於10月17~19日舉行,聚焦於東南亞國家在「國家、市場、社會」的現況、發展與變遷。共有來自包括美國、中國、越南、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澳洲、瑞士國的學者專家,口頭發表發表70篇論文,吸引國內外165餘位聽眾現場參加,研究主題包括我國新南向政策、中國與東南亞關係、東南亞諸國民粹主義與民主現況、移民與海外工作者、泰國政經發展等議題。
今年會議邀請馬來西亞知名的學者、公共知識份子(Public Intellectual),現任雙威大學教授的Chin-Huat Wong(黃進發)教授發表「民粹主義:不滿經濟、不信國家、裂解社會」主題演講,分析及評估東南亞國民粹主義的興起及其在政治、經濟、社會三個面向的影響,呼應會議主題。
文藻外大東南亞學系自2017年舉辦首次東南亞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Wenzao Ursulin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Wenzao Ursuline ICSEAS),每年皆吸引全球東南亞學者前來發表現研究所得。雖因新冠肺炎疫情,2020~2022年的3年間國際移動受到高度管制,但東南亞學系仍然堅持在防疫規定許可之下舉辦實體發表的ICSEAS,以增進學者間互動及學術交流,本年已是連續第8年舉辦,獲得在場學者一致肯定與讚揚。菲律賓名校菲律賓大學迪利門分校Jorge Tigno教授、印尼名校艾楞加大學Vinsensio Marselino Dugis教授,皆參與5次。
東南亞學系除於研討會中舉辦年度英文專書《東南亞:區域主義與其不滿者》發表會外,本年並舉辦「台灣東南亞的研究與教學:顧長永教授的學術旅程」特別論壇,以「著作等身、桃李天下」向東南亞學系成立、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辦、年度專書出版的幕後推手顧長永教授致敬。
會議後,東南亞學系師生也安排眾學者「城市之旅」,前後知名觀光工廠,地標性百貨公司,讓他們深度瞭解高雄的城市發展,質量俱進。
今天文藻外語大學很「東南亞」,這是連續第八年主辦的東南亞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超過70篇,有超過100人以上參加,分別來自近20個不同國家的學者,都是自費參加!
最特別的是來自印尼東爪哇泗水的Airlanga University ,共有23名教師及學生參與會議,是最大的學者群體;其中有4位大學生聯合發表一篇論文,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其次,這次會議有二場是以越南文進行,讓越南學者可以盡情自在的發表及討論。
第三,有好幾位學者已經連續參加數次,其中來自菲律賓大學政治系的Jorge Tigno教授幾乎每年都參加。今年參加的菲律賓學者約有15人,是第二大學者群體。至於參加3次以上的學者,亦有5人以上。
最後,這次發表的論文非常多元,涵蓋許多領域及國家,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宗教、人類學、、等。許多東南亞學者穿著自己國家的服裝,發表有關當地議題的論文,非常有特色!
期盼東南亞國際學術研討會,持續向前邁進!
在外語教學中,AI應用的創新課程正逐漸顯示出其質化成效。透過整合人工智慧技術,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體驗,根據他們的語言水平和學習進度,調整教學內容。AI工具,如語音辨識和自然語言處理,能幫助學生改善發音和語法,使學習過程更具互動性。
本場研習邀請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外文組助理教授兼進修推廣處教務組組長林美良為老師們分享自身使用相關AI軟體於教學之方法,老師們表示受益良多。AI應用於外語教學的創新課程,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還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未來,隨著技術的持續發展,這些應用將為外語教學帶來更多的可能性,讓學習變得更加靈活和有效。
配合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年度盛事「2024遠近之間-東南亞影展」,東南亞學系林文斌主任10月20日受邀為馬來西亞電影-大大噠進行賞析分享。
配合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年度盛事「2024遠近之間-東南亞影展」,東南亞學系魏愛妮老師10月27日受邀為印尼電影-1947獨立任務進行賞析分享。
變動不居的全球大轉變時代,工業4.0、AI、物聯網、機器人、智慧制造,高科技,新服務零售等名詞令人目不暇給。台灣以製造專長、貿易服務成為全球生產鏈中不可或缺的節點,幕後功臣就是通於跨出台灣、進佔亞洲與世界的企業們。文藻東南亞學系秉持語言培育,區域發展智識養成,培養新一代經理人,與知名跨國台商企業合作,邀請公司幹部擔任講師,講述各該產業應具備的技能,以及產業趨勢和人才需求,增進同學們對未來就業的想像,也有機會爭取儲備幹部與實習生機會。
10月17日 主題:學習思考力,講者:周信廷企業培訓講師
10月24日 主題:溝通表達力,講者:周信廷企業培訓講師
為增進本系學生對於東南亞各國文化之認識,本學期開設「東南亞節慶文化」課程,由阮氏玉蘭老師任課,於11月4日邀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博士生盧明月,以其豐富的教學與文化背景帶領學生進入泰國的文化世界。盧明月曾任泰國呵叻皇家大學漢語教師,對泰國的文化、歷史、宗教及語言有深入了解。此次課程主題涵蓋泰國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以及佛教在泰國的重要性,並介紹泰國語言的基本知識。學生得以透過課程了解泰國的傳統節慶,如宋干節(潑水節)與水燈節,並透過展示與互動認識泰國的傳統服飾與美食文化。同時,盧老師亦帶領手作體驗,親手繪製泰國水燈,加深對於泰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臺南市永康區的泰國佛寺每年11月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文藻大學東南亞學系今年亦未缺席,113年11月9日由本系陳正娟老師、阮國榮老師率領學生團隊前往禮佛。此慶典提供當地的泰籍移工和新住民獨特的宗教和文化體驗,每年皆吸引不少人參加。今年活動預計包括僧侶誦經、供奉和祈福等儀式,並搭配泰式美食攤位和文化表演。這些活動不僅展示了佛教精神,也融入了泰國特色,如供養僧侶、放水燈等象徵幸福和祈福的傳統習俗,讓本系師生能在臺灣體驗地道的泰國傳統文化。
適逢113年11月9日高雄市立空中大學舉辦「113學年度升學(研究所)博覽會」,東南亞學系受邀參加擺攤,由張允愷助理與現場民眾互動、分享本系碩士班產業實務、實習就業等相關資訊。
11月13日下午,東南亞學系陳正娟老師參與歐亞語文學院主辦「穿越歐亞,環抱世界」詩歌朗誦大會。其中由本系陳海茵、周震韋同學進行泰國詩歌朗誦。有別以往的演講性質,本次活動充滿詩意的交流與生活的感悟。活動中,由參與學生上台朗誦他們心中最喜愛的泰語詩篇。每位同學帶著自己的情感與故事,讓詩詞在空氣中流淌。更特別的是,我們還有歌手用唱的方式把詩唱出來,讓文字與音樂交織出更加豐富的情感層次。整個活動充滿了溫暖與共鳴,體現「環抱世界」的主題。
113年11月27日東南亞學系獲教務處經費補助,藉大一班會時間,邀請二年級優秀學學長姐分享全科通過(All Pass)的成功學習秘訣。鑑於本系特色分為三個語言主修,邀請印尼語、越南語、泰語各位一位同學進行分享。張詩涵學姊提供學習越南語的建議,包含單字、文法、發音練習以及學習資源,並強調每天練習的重要性。范一帆學長藉由參與語伴、文化體驗活動等,提升印尼語學習成效的心得,並鼓勵善用學校資源。最後,黃俞均學姊簡述一位學生的學習歷程,涵蓋學習動機、方法和考試準備等面向。總結來看,學長姐們都認為,有效整合不同學習資源的關鍵在於:1.了解自己的學習目標和需求。2.選擇適合的學習資源和方法。3.制定合理的學習計畫並持之以恆。
變動不居的全球大轉變時代,工業4.0、AI、物聯網、機器人、智慧制造,高科技,新服務零售等名詞令人目不暇給。台灣以製造專長、貿易服務成為全球生產鏈中不可或缺的節點,幕後功臣就是通於跨出台灣、進佔亞洲與世界的企業們。文藻東南亞學系秉持語言培育,區域發展智識養成,培養新一代經理人,與知名跨國台商企業合作,邀請公司幹部擔任講師,講述各該產業應具備的技能,以及產業趨勢和人才需求,增進同學們對未來就業的想像,也有機會爭取儲備幹部與實習生機會。
11月7日 中租迪和:金融租賃產業與人才需求,業師:陳巧菱 經理
11月14日 台南企業:紡織成衣工業趨勢與企業發展,業師:蘇炯忠 總經理
11月21日 偉群製刀:臺灣中小企業的發展與特徵,業師:蔡宗穎 總經理
11月28日 臺灣製鞋工業同業公會:全球鞋業趨勢與發展,業師:賴奇見 祕書長
近年來,東南亞語言學習在全球地區日益受到重視,這與東協國家在經濟與貿易領域的快速發展密切相關。東南亞國家如越南、泰國、印尼等地,經濟持續增長,成為臺商及國際企業的重要投資熱點。隨著東協與中國、臺灣經貿合作加深,對通曉當地語言與文化的人才需求逐漸增多,其中臺商在東南亞的投資領域涵蓋製造業、服務業及科技產業,對跨文化溝通能力有極高需求,懂得當地語言有助於促進商業談判及合作,提升競爭力。同時,隨著東南亞金融市場的逐漸開放,金融機構對掌握當地語言的金融專業人才需求增加,尤其在銀行、投資及保險業中,語言技能可為企業拓展當地市場提供助力。
因此,本系擬透過此前導計畫邀請臺商及金融企業人才進行專業諮詢、演講、開課、校外參訪,讓學生了解東南亞語言及相關產業知識對於個人職涯發展之重要性,亦開發相關實習、就業機會。
由社團法人高雄市東南亞產學交流協會主辦,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協辦的113年東南亞語言作文競賽,於10月19日(星期六)下午成功舉行。本次競賽吸引眾多台灣青年學子參與,展現他們對東南亞語言與文化的熱忱與學習成果。
競賽分為印尼語、泰語、越南語三個語組,參賽對象為15至30歲的中華民國國籍青年,特別針對正在學習東南亞語言或對東南亞文化感興趣的學生。競賽旨在透過語言學習深化台灣與東南亞國家的交流,並提供青年一個展現語言實力與文化理解的平台。
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在本次競賽中表現突出,該系學生在每個語組皆獲佳績,展現扎實的語言能力與學術培養,為學校贏得殊榮。
社團法人高雄市東南亞產學交流協會自成立以來,致力於幫助台灣青年及新住民子女與東南亞接軌,舉辦多樣化的東南亞相關活動,包括作文競賽、沙龍講座與研習營等,旨在提升台灣青年對東南亞國家的理解,促進跨文化交流。
協會期待透過這類競賽,啟發更多青年投入東南亞語言學習與文化探索,為台灣未來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奠定深厚基礎。
2024年12月6日,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泰語組阮國榮老師與陳正娟老師,帶領東南亞區域經濟、東南亞經濟政策碩士班以及東南亞台商企業學士班的學生,共同前往台南市永康區的統一企業公司進行交流參訪。
統一企業對此次參訪表現出高度熱情,並精心安排豐富的行程。參訪內容涵蓋統一企業的創立歷史與現今全球化發展,透過企業經理的深入講解,參訪師生了解了台灣與東南亞地區的貿易連結、地區差異與特色,以及企業結構與發展策略。
在企業講座結束後,參訪團隊前往位於台南永康區的康橋門市。康橋門市是統一集團旗下7-ELEVEN歷經3年打造的全新型態複合式商店,佔地1500坪,結合了7-ELEVEN、康是美、星巴克及統一精工等品牌。門市內商品種類豐富,琳瑯滿目,絡繹不絕的人潮展現出其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程度。
此次參訪活動不僅讓學生更深入了解台灣與東南亞地區的經濟連結與企業運作,還拓展了他們的國際視野,收穫頗豐。
變動不居的全球大轉變時代,工業4.0、AI、物聯網、機器人、智慧制造,高科技,新服務零售等名詞令人目不暇給。台灣以製造專長、貿易服務成為全球生產鏈中不可或缺的節點,幕後功臣就是通於跨出台灣、進佔亞洲與世界的企業們。文藻東南亞學系秉持語言培育,區域發展智識養成,培養新一代經理人,與知名跨國台商企業合作,邀請公司幹部擔任講師,講述各該產業應具備的技能,以及產業趨勢和人才需求,增進同學們對未來就業的想像,也有機會爭取儲備幹部與實習生機會。
12月5日 寶佳機構:建築產業趨勢與企業發展 游鴻達 經理
12月12日 敢出彩、玩出色--明基佳世達帶你勇闖職涯 鍾利敏 經理
12月19日 臻鼎科技:印刷電路板趨勢與企業發展 姚伯諺 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