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首次帶團來到河內!
今天沒有參訪行程,旅行社安排前往遊覽陸龍灣(長安生態保護區);這是第三次造訪,可是卻是天氣最舒適的一次,陰天有風卻沒下雨,而且遊客不多!
在清風徐來的水面划舟,呼吸涼爽的空氣,欣賞兩岸山石變化的美景,不禁讚嘆造物主的奇妙!祈求上帝祝福我們的行程平安順利、收穫滿滿!
越南有全世界最大面值的紙幣,台幣1500元就可兑換成越南幣的百萬富翁!
早上拜訪設在昇裕企業的河內台灣商會,洪志華會長(昇裕董座)出差印尼,由盧名譽會長、楊監事長及李秘書長接待,和團員們有相當良好的互動與問答。討論的議題相當廣泛,包括越南近年來的經濟變化、台商的投資及發展、及越南台灣商會的發展及功能等。雖然訪談時間長達二小時,但仍然意猶未盡!
下午前往來越南投資才10年卻表現優異的BRICO,專門製造以出口為主的鐵器鑄造,產品包括炊具類及非炊具類。BRICO精益求精,不斷走向自動化發展,並且產品行銷全世界,已成為台商企業在越南的楷模。
團員們對BRICO 占地廣闊、嶄新的廠房、員工福利優渥、又在北寧地區提供1200多個就業機會,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有幾位年輕學子當場就表示,將來希望來越南發展!
鑽石鋼鐵製造各種鋼管,提供給第一精密製造各種汽機車的零件及配件。鑽石鋼鐵是中小企業,員工約150人,產品以內銷為主;第一精密是大型企業,員工高達4600人,產品以外銷為主。
我們和第一精密的吳總經理及鑽石鋼鐵的蕭總經理,都有相當豐富的對話及問答。這二位成功的企業家不僅分享經營理念及管理經驗,他們亦期勉年輕學子培養國際競爭力的三大要件:語言、專業、及人際關係。
今天帶團拜訪我國駐越南代表處,由石瑞琦大使親自接待,並親切回答大家的問題。團員們大都是第一次來河內,更是第一次見到我國駐越南的最高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下午拜訪聯邦銀行駐河內辦事處,了解外資在越南的情形,及越南對外資銀行的管理。外資銀行在越南將近有60家,其中來自台灣的銀行就有10幾家,占越南外資銀行的最大宗,由此可見台灣金融業在越南的雄厚實力。
「河內」(Hanoi)應該是外文地名最棒的中文翻譯!中文對外文的地名及人名,大都採音譯,例如曼谷(Bangkok);另外有些採意譯,例如春田鎮(Springfield)。
平安順利完成河內的所有行程,今天搭機回高雄!這個古老又有歷史文化的城市,歷經各種國內外憂患及各項改革,如今充滿朝氣、逐漸向前邁進!
第二屆東南亞暑期文化營雖然在開學前的最後一個週末舉辦,但仍然吸引到多名高中職同學前來參加,而陪同的家長也因文化營內容活潑豐富而旁聽。承辦教育部國教署第二外語教學計畫的台南高商也由圖書館張主任也前來觀摩,與東南亞學系討論未來合作計畫。此外,前來東南亞學系訪學的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吳教授,也出席參與,對活動讚許有佳。
本課程旨在帶領學生初步了解東南亞學領域及語言文化知識。課程將分為台灣與東南亞、東南亞國際關係、東南亞經貿產業、越南語言與文化、印尼語言與文化、泰國語言與文化等主題。讓學生認識東南亞各國的政治、歷史、經濟、語言、文化概念及價值。
國際知名東南亞歷史學家通猜‧威尼差恭(Thongchai Winichakul)應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邀請,於2023年10月15~22日來校訪學一週,與東南亞學系師生展開深度交流,期間共舉辦兩場演講與一場教師研究工作坊,增進文藻師生對泰國與東南亞歷史研究與民主發展的瞭解與研究。
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2023年10月19-21日舉辦第七屆「文藻東南亞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Wenzao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Wenzao ICSEAS),共有來自全球8國學者、專家齊聚文藻,研討東南亞的區域主義及「反抗者」(Regionalism and Its Discontent),共有16場次發表45篇論文,主題涵括台灣的新南向政策、東南亞與台灣、東南亞區域關係、東南亞歷史、東南亞產業經濟等。
111年本系辦理「2022年文藻東南亞國際學術研討會」,擬接續編撰英文專書,並以《Southeast Asia: Recovery amidst Uncertainty》為名邀請10位學者為文 。
李志良老師受邀演講「馬臺關係:回顧與展望」。
文藻東南亞學系同學前往台中新民高中舉辦的「國際文化體驗嘉年華」,他們身著東南亞各國傳統服裝到場,讓新民高中同學十分驚豔。東南亞學系同學區分越南、印尼、泰國三組,與高中同學們分享東南亞經濟發展現況、東南亞語言學習,與製作泰國串花的文化體驗。
魏愛妮老師出訪印尼招生。
何啟良教授專著出版:《沈慕羽日記研究·交遊篇:結客行》(全四冊)。
本系林文斌主任受邀擔任影展評論人。
本校歐洲研究所於2023年11月17日辦理第六屆文藻歐洲論壇,探討「台灣在歐亞關係中扮演的角色」,並邀請本系何啟良教授出席擔任評論人
姜亮羽業師以教授東南亞各國移民及文化融入為目標。課程內容設計對東南亞的認識與知識,以對東南亞各國的移民歷史涵蓋國家人口遷移及移民文化對當地文化的影響。課程採取主題式教學,使學生多元學習,並重視相關文化背景知識介紹。
藻到新力亮-文藻USR新住民/新移工關懷增能計畫與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高雄市文化基金會合作辦理 「2023高雄世界詩歌節」。112年11月22日於文藻大學薪傳廣場舉辦「文學與紀錄片的移民工文化力」座談,並邀請東南亞學系學生進行擺攤,宣傳東南亞文化多樣性。
陳世龍業師介紹東南亞移民各國以及其對當地文化的影響 ,擴大學生的國際觀。
本系邀請越南、印尼、泰國三個國家的學者進行線上教學,了解各國語言、文化、節日...等特色。
印尼瑪朗大學為本系長久以來合作單位,包含合辦印尼語言檢定、參與東南亞國際學術研討會主持及評論、國際線上學者共時教學授課等。在經歷疫情解禁後,瑪朗大學印尼語言教學中心主任Gatut Susanto率領教師團隊拜訪本系進行教學交流。
變動不居的全球大轉變時代,工業4.0、AI、物聯網、機器人、智慧制造,高科技,新服務零售等名詞令人目不暇給。台灣以製造專長、貿易服務成為全球生產鏈中不可或缺的節點,幕後功臣就是通於跨出台灣、進佔亞洲與世界的企業們。
林志遠業師分享越南跨海經驗並與學生一起比較越南與台灣的文化又那些不同
我們的攤位名稱是咚喃啞餓欸,在12月大家第一個想到的食物肯定是紅豆湯圓的吧,歡迎大家來買呦。另外我們還有賣麻辣魚蛋跟冬瓜茶喔,我們攤位賣的食物的特色是便宜又好吃,歡迎大家光臨!
本系泰語組陳正娟老師帶領同學們一同製作泰奶,體驗泰國美食文化。
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大四同學已陸續前往東南亞知名姊妹校、台商企業,展開為期半年的交換生學習與企業實習,以精進語言能力、產業實務技能,未來成為台灣迎向新南向國家的生力軍。
本系越南語組同學在阮氏玉蘭老師的帶領下,蒐集越南美食相關資料並向課堂同學們介紹。
本系魏愛妮老師邀請印尼學者Tonny Effendi向同學們介紹皮影戲的文化歷史。
課堂活動名稱
體驗印尼民族風格音樂與舞蹈
課堂活動目標
使學生認識並親自體驗印尼特色音樂與舞蹈「DANGDUT」
活動內容概述
Dangdut「噹嘟」是印尼最重要的音樂類型之一,取名來自演出時擊鼓所發出的兩種鼓的音色:「dang」與「dut」。它最初只是一種節奏,後來逐漸發展成一種印尼特有的音樂類型。噹嘟是種混合體:馬來詩歌傳統、印度音樂節奏、可蘭經(阿拉伯語)的誦經技巧、歐美樂隊編制、與拉丁舞蹈韻律。「Dangdut」音樂風格除了融合了印尼多樣化的文化根源,也巧妙地串連起種種印尼地道文化。
活動中講師透過演講介紹印尼音樂「dangdut」的樂器、風格、特色以及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接著帶領學生跳舞,在「dangdut」音樂伴奏的歡樂氣氛中體驗印尼庶民最愛的「dangdut」音樂。
活動參與人數
14人/全班共22人
學生學習心得
(1位代表即可)
學生姓名:熊同學
心得:Even though I am not much of a dancer myself and will not go dancing unless someone “pushes” me, I was very glad that we were able to have a culture class with the stress on the Indonesian dance, so also us non-dancers are pushed out of our comfort zone. As I have already figured out, dancing is really important in Indonesian culture, our Indonesian club also prepared the whole show with the main topic being different dance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Indonesia. Through dances and such activities, we not only learn about Indonesian culture, but in the future, it can also help us overcome the barriers with the native Indonesians, as we have to go to Indonesia, and we will be able to join dance activities and have a basic common ground with them. Our activity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one was introduction to Indonesian dance, in the classroom, by Bu Stella, she introduced dance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Indonesia, the traditional ones and also contemporary ones, moreover, she also at the same time introduced Indonesian music, as it is needed for dances. I thought that this is also very useful as she gave us music recommendations, presented popular singers, this comes handy, when a person is learning a language, to help wit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課堂活動名稱
印尼美食料理體驗-「製作印尼祈福塔飯」
課堂活動目標
使學生認識並親手製作印尼官方的國家美食祈福塔飯「Nasi Tumpeng」(塑形成圓錐狀並搭配多種配料的薑黃飯)。
活動內容概述
祈福塔飯,印尼文稱「Nasi Tumpeng」為印尼人最具代表性的節慶美食之一。顧名思義,祈福塔飯是為祈福而備的食物,印尼文的Nasi指米飯,Tumpeng則表示以圓錐形具塑型米飯,使其成為金字塔、小山丘或等邊三角形的塔飯。
本次活動帶領學生製作印尼祈福塔飯,從準備材料到烹煮的每一個步驟,品嘗親手製作的印尼料理(薑黃飯及炒天貝),讓學生體驗動手做的樂趣,同時了解印尼祈福塔飯的意義,祝福即將畢業的同學學業有成,心想事成。
活動參與人數
16人/全班共22
學生學習心得
(1位代表即可)
學生姓名:潘同學
心得:感謝老師帶我們製作許多印尼當地料理,從食材開始,帶著我們邊做邊學習這些食材的名字跟風味,有很多都是以前沒有嚐過的口感跟味道,像是「perkedel」跟「rendang」,讓我們驚嘆不已。最後老師還帶我們用薑黃飯「nasi kuning」做了「tumpeng」,讓我們不只吃到印尼最道地的風味,也學習印尼的風俗文化,十分有趣。
課堂活動名稱
印尼宗教的多元文化
課堂活動目標
使學生學習了解印尼宗教及其背後歷史發展
活動內容概述
以實體教學方式透過印尼籍學者分享讓學生了解印尼的宗教發展與現況,通過問答的方式讓學生對印尼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活動參與人數
21人/全班共21人
學生學習心得
(1位代表即可)
學生姓名:劉同學
心得:印尼宗教的多元文化源自不同時期的殖民統治和貿易影響。早期的印度教和佛教在印尼的爪哇和蘇門答臘島上留下了如婆羅浮屠和普蘭巴南等遺跡。隨著伊斯蘭教傳入,逐漸成為主流宗教,如今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殖民時期,特別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統治,帶來了基督教的傳播,並影響了現代印尼的社會結構,也幫印尼打下了一大片土地。以上的宗教多樣性反映在印尼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習俗中,形成了獨特的社會紋理。
課堂活動名稱
馬來西亞的宗教語歷史
課堂活動目標
使學生學習了解馬來西亞宗教發展及其背後歷史影響
活動內容概述
印尼與與馬來西亞文化有許多文化共通處。透過線上教學方式,邀請馬來西亞籍學者分享馬來西亞的宗教發展與現況,通過問答的方式讓學生對馬來西亞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活動參與人數
20人/全班共21人
學生學習心得
(1位代表即可)
學生姓名:林同學
心得:馬來西亞歷史與宗教發展反映了其多元文化的背景。馬來西亞早期受到印度和中國的影響,促使佛教和印度教的傳播。15世紀時馬六甲蘇丹國接受伊斯蘭教,成為區域內主要的宗教。隨著歐洲殖民者的到來,基督教也開始傳入。此外,馬來西亞的華人和印度裔社群分別帶來了佛教、道教和印度教。也是透過學者才知道馬來西亞的社會是不允許原本伊斯蘭教徒改信其他教的。
課堂活動名稱
單車旅遊自媒體行銷及影音剪輯概述
課堂活動目標
越南語應用及自媒體趨勢
活動內容概述
鑑於自媒體為現在流行趨勢之一,課程邀請知名 Youtuber 分享自媒體經營經驗,鼓勵學生透過多元管道認識自媒體經營、分享越南語(語言、文化、觀光)學習經驗
活動參與人數
17人/全班共21人
學生學習心得
(1位代表即可)
學生姓名:陳同學
心得:今天邀請到的講師,在自媒體這塊我覺得收穫很多,我 覺得我其中認為很有趣的部分是 reels 跟限時動態的差別區分,Reels 是 比較能夠開發陌生觀眾,限時動態是在你原有的粉絲內增加互動率,這是在上這堂課之前我完全沒有想過也沒有思考過的事情,另外,他們會開始騎單 車的原因我認為也很勵志,是因為一開始膝蓋受傷,所以反而開始騎腳踏車 來當作一種恢復膝蓋的方式。
活動內容概述
本活動匯集越南語、印尼語、泰語修課同學共同參與,由越南語組同學統籌。透過學生帶領三語語言及文化體驗,教學相長,增進學生對於所學語言掌握能力,並增強其與民眾互動經驗
活動參與人數
17人/全班共21人
學生學習心得
(1位代表即可)
學生姓名:王同學
心得:由東南學系學生組成三個語組,分別為泰國組、越南組與印尼組。各組精心準備傳統樂器、童玩文化體驗,現場氣氛熱絡人潮不斷。印尼組準備了傳統樂器安格隆(Angklung)以及童玩播棋(Mancala),體驗後即可享用道地的美味的零食點心,讓參與者垂涎欲滴。越南組則以東南亞小知識答題活動吸引眾人,答對問題者獲得濃郁香甜的芒果冰沙獎勵,令人口水直流。而泰國組特別帶來的驚喜更是別出心裁,參與者們在串花體驗中感受到了泰國的文化魅力,雖然途中下起了大雨但大家熱情絲毫不減,展現出東南亞熱情的待客之道。
課堂活動名稱
東南亞宗教觀-菲律賓宗教歷史脈絡
課堂活動目標
使學生學習了解菲律賓宗教發展及其背後歷史影響
活動內容概述
宗教影響東南亞文化深遠,課程除從語言角度教導學生說、聽、讀、寫技巧外,更希望透過本案經費挹注邀請各界專家學者待領學生認識東南亞宗教文化,並試圖了解此些宗教是如何影響東南亞人民的生活、語言、風俗習慣等。以下就以「東南亞宗教觀」主題邀請一系列講座進行成果記錄。
以實體教學方式透過菲律賓籍學者分享讓學生了解菲律賓的宗教發展與現況,通過問答的方式讓學生對菲律賓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活動參與人數
17人/全班共21人
學生學習心得
(1位代表即可)
學生姓名:林同學
心得:菲律賓的歷史與宗教發展相當豐富多樣。早期菲律賓由多個土著部落組成,每個部落有自己的信仰體系,如信奉自然神靈。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引入天主教,逐漸成為菲律賓的主要宗教。美國統治時期,基督新教也有所傳播。現今菲律賓仍以天主教為主,大部分人口為天主教徒。這些宗教的融合與衝突,塑造了菲律賓獨特的文化與社會結構,使其成為多元且具有韌性的國家。
課堂活動名稱
東南亞宗教觀-泰國宗教的接受美學
課堂活動目標
使學生學習了解泰國宗教發展及其背後歷史影響
活動內容概述
以線上教學方式透過泰國籍學者分享讓學生了解泰國的宗教發展與現況,通過問答的方式讓學生對泰國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活動參與人數
19人/全班共21人
學生學習心得
(1位代表即可)
學生姓名:蔡同學
心得:《Ramayana》對泰國宗教與歷史發展有深遠影響。這部印度史詩在泰國被改編為《拉瑪堅》,成為泰國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不僅影響了泰國的文學、戲劇和藝術,還鞏固了泰國佛教中的一些印度教元素。此外,泰國君主制也從中汲取了王權神聖性的概念,強化了君主的神聖地位。《Ramayana》促進了泰國對印度文化的認同,同時豐富了泰國的宗教與文化遺產。
課堂活動名稱
Regina Coeli College 臺泰教學工作坊
課堂活動目標
臺泰語言與文化交流
活動內容概述
恰逢本學期本校三間泰國學術機構姐妹校來訪本校進行臺泰教學工作坊,提供本系學生特別的語言交換機會。
本場為Regina Coeli College高中師生來訪,以泰語講述清邁城市介紹及周邊景點,並由本系學生與該校高中生交流時下流行的泰文及中文歌曲。
活動參與人數
21人/全班共21人
學生學習心得
(1位代表即可)
學生姓名:郭同學
心得:在這兩天的活動中跟一群高中生互動時發現了其實高中生和大學生的差異有點大,相對來說高中生真的很害羞,但遇到了他們熟悉的歌曲,他們就像開啟了神秘的開關,突然間願意和我們一起唱歌一起玩,真的很有趣。而且經過泰國教授的分享我們也學習到了如果去泰國該怎麼玩最便宜也最能體驗到泰國當地文化。
課堂活動名稱
清邁大學臺泰教學工作坊
課堂活動目標
臺泰語言與文化交流
活動內容概述
此場為清邁大學師生來訪,除進行臺泰雙方語言互動外,亦安排旗津淨灘活動。
活動參與人數
21人/全班共21人
學生學習心得
(1位代表即可)
學生姓名:郭同學
心得:在這兩天的活動中認識很多的泰國學生,除了文化上的交流外,最印象深刻的還是在語言上,因為清邁大學的學生非常有耐心的去聆聽我們想表達的,不會一昧的質疑,反而用更多的鼓勵讓我們開口說泰語,也在這次的活動上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一起約定好了,等我們去泰國,要再一起出去玩。
課堂活動名稱
詩納卡寧威洛大學臺泰教學工作坊
課堂活動目標
臺泰語言與文化交流
活動內容概述
此場為詩納卡寧威洛大學(詩大)師生來訪。詩大為泰國首屈一指的師範學校,由詩大老師率領其碩士班學生團隊進行一場泰語教學與教具分享,並與本系師生互動教學經驗。
活動參與人數
21人/全班共21人
學生學習心得
(1位代表即可)
學生姓名:鄭同學
心得:這次很開心有機會參加詩納卡寧威洛大學於3月14日在文藻外語大學舉辦的初階及進階泰語工作坊,早上進行了大約一個半小時的初階泰語工作坊,課程除了用圖片介紹泰國料理外,也透過分組的方式,讓我們練習用泰文說出泰國和台灣料理,課程輕鬆有趣;進階泰語工作坊於下午進行,課程一樣一個半小時,相較基礎課程有更多的時間練習口語和閱讀,還有講義讓我們練習寫字和造句,詩大的學長姊們也帶來很多果乾和零食,請我們親自試吃後,再介紹口感和食物型態。這兩場次的工作坊,藉由全泰語的教學環境以及活潑的活動設計,課程完全不乏味無聊,而且學長姊們都非常鼓勵我們說泰文,我們也比較敢開口說泰文,不感到害怕,總而言之,我覺得受益良多,希望系上再次舉辦工作坊供學生們參加!
課堂活動名稱
越南教育系統、歷史文化簡介-快樂學越南語
課堂活動目標
使學生認識越南教育、歷史與文化
活動內容概述
適逢本校姐妹校越南胡志明國家大學社會科學與人文大學的越南學院副院長(Nguyen Hoang Phuong)來訪,邀請進行講座分享。
活動參與人數
20人/全班共20人
學生學習心得
(1位代表即可)
學生姓名:王同學
心得:聽完演講後我學到了好多,教授的演講內容很豐富,其中之一是介紹越南的教育模式,小孩從什麼時候開始上課?小學、中學、大學教的內容是什麼?各要讀幾年?與臺灣有什麼差別?當然演講期間教授還會和同學做越語的互動,希望同學能多講越語,以及教到一個段落會有活動問答的方式讓同學嘗試爭取回答正確答案。演講方式十分有趣,讓我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