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軍M1910馬克沁機槍製作與外拍

撰文/圖:Joseph Chen

 

    在二戰電影中經常見到蘇軍政委下令用機槍對著戰場上退卻的蘇聯士兵毫不留情的掃射,此惡名昭彰的機槍便是馬克沁M1910重機槍(Пулемёт Максима на станке Соколова)又名PM M1910馬克沁,是海勒姆·馬克沁開發的馬克沁機槍之衍生型,發射7.62×54毫米R彈藥,配有輪式射架。馬克沁M1910於1910年起正式裝備俄羅斯沙皇帝國軍隊,是一戰俄羅斯帝國陸軍及二戰中的蘇聯紅軍的武器之一,蘇聯也是全世界生產馬克沁機槍數量最大的國家,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總共生產了60萬挺。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多次俄援採購,國軍得到1,300挺M1910水冷式馬克沁機槍,當時鞏縣兵工廠也曾經仿造此型,稱為鞏造雙輪七六二水機槍。


    基於愈來愈多的二戰蘇軍同好缺乏火力支援,而且抗戰國軍可用因此著手打造M1910馬克沁機槍1:1模型道具作為重演外拍之用。首先蒐集資料並由1:6模型丈量取得零組件相關尺寸;


    一、先將兩片圓形木板中間以木料接合完成軸心,再將裁切後的木桿依序釘在長型可彎曲木板上,之後將彎曲木板及木桿包覆在軸心圓木外圍固定。為了節省木料,車輪框先以膠片做成版型在木板上描繪,輪框以八片組成每邊四片圍成圓框,兩片中間以木料固定形成結構力逐一包覆木桿軸心,最後以彎曲木板包貼於外圍完成木製車輪。


    二、槍身主体由木板及PVC塑膠水管構成,而水冷式槍管可用長型圖筒套在PVC塑膠水管外圍作為線條裝飾用。


    三、由於弧形的關係,機槍基座製作較為麻煩頗費腦力思考,首先將方型底座完成,並將兩側弧形木板固定,再以撿來酒櫃的底座轉盤作為圓周尺寸作製圓型基座並與方型底座結合,以透明膠片畫出弧形木板尺寸,最後將裁切好的可彎曲木板罩在基座上完成。


    四、機槍防護盾可先用紙板繪出輪廓再到鐵工廠購買鐵材裁切,機槍後側拉桿則是用PVC管經過噴燈烘烤彎曲而成。外觀完成後隨即噴漆舊化完工。


    為了蘇軍機槍完成特選在新北市樹林區某廢墟舉辦二戰德蘇戰場外拍,故事題材以德軍接獲上級命令前往攻取一處隱藏在城市廢墟中的蘇軍機槍陣地。當德軍悄悄靠近蘇軍陣地時,一名德軍通訊佈線兵不小心誤扣板機引發蘇軍警戒開槍造成德軍傷亡慘重,帶隊軍官要該名德軍將功贖罪自告奮勇以手榴彈投擲蘇軍機槍陣地。本次外拍活動蘇軍裝備以M43作戰服為主,武器則以著名的PPSH-41俗稱波波沙的輕機槍及M1891/30Mosin-Nagant莫辛那干步槍。德軍方面服裝為M36、M40作戰服,武器則有98K步槍、MP40輕機槍,另外年輕貌美的德軍女護士也為戰士們帶來殺戮戰場上的溫暖。


    活動結束後大夥到臨近的餐廳聚餐大噲朵頤一番,也為活動劃下完美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