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訊息請參考公布欄資訊喔^^
在談配飾之前,首先要做大方向的說明。
剛開始進入德軍領域都要面臨一項重要選擇一就是要【當兵】、【士官】還是【當官】。
然後軍種,如:【國防軍】官士兵、【黨衛軍】官士兵、【空軍】官士兵等等
在是兵科,如:國防軍【憲兵】中士、黨衛軍【裝甲】中尉、空軍【飛行】少校等等之類的
分支太多了一時要說明也講不完,所以挑大方向大眾的說明。
當軍官:
配飾因為材料品質較好,價錢比士兵高很多。(Ex:金屬絲線制的臂鷹、胸鷹、斜紋服等等
尤其如果你想要掛好掛滿勳、獎章、紀念章等等,必然會在上面花費較多。
相反地,軍官((尤其高階))的個人裝備少很多,通常腰帶加上手槍套、地圖包、望遠鏡就非常足夠。
著重適合於個人蒐藏、擺拍形象照個人照、特殊服裝趴等等。
當士官、士兵:
士官跟士兵一起說明的原因,主要花費則在野戰裝具上。(Ex:彈包、武裝Y吊帶、刺刀、麵包袋、水壺、防毒面具等等)
呈現出德軍士官兵在戰場身上的裝備完整性。
當然,能理解軍隊編制中【兵多、士中、官少】的概念是最好的。
一般常見的步兵排裡也就這麼一位軍官排長、一位上士或士官長副排長、六位正副班長的中下士官,然後其他都士兵。
當然重演中能不能動員這麼多人是一項挑戰。
如果不能,重演人員縮編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想當士官的機會不是沒有,只是需要配合重演活動人員安排或拍攝爭取。
偶爾可能需要懂一些戰術手勢是最好的。
著重適合於重演活動、個人蒐藏、擺拍形象照個人照、親朋好友聚會等等。
沒錯,跟官相比。士官跟士兵多了適合大部分重演活動。
另外,目前大多的重演活動是以【野外作戰】為主。
軍官能出場的機會相對較少。
尤其中、高階軍官通常只能重演指揮所或視察部隊一類的場景。
當然為求寫實跟【官】僧多粥少的情形,演高階軍官的角色,也大概率不是面相二、三十來歲的小夥子。
也試著想像一堆比士兵還多的軍官在鏡頭前拚殺那不可能的畫面(?
相反地,在扮演士官、士兵配合小隊指揮作戰、跑位戰術動作、拉槍栓等等,自然上鏡的機率高、畫面也多。
所以在開始入門德軍時,可以多方考慮,權衡軍官帥氣度與士官兵重演實用性。
德國的軍服,不管是哪種服裝,主要都有三件基本佩飾。
即1.領章 2.肩章 3.老鷹
階級基本共分6等20級
列兵、二兵、一兵、代理下士(上兵)
下士、中士、上士、士官長、資深士官長(參謀軍士)
少尉、中尉、上尉
少校、中校、上校
少將、中將、上將、大將
元帥
此外還有各式各樣的勳獎章、紀念用的盾章、袖帶、配飾等等。
各軍種肩領章不同、兵科顏色也不同、領章符號黨衛軍跟空軍又不一樣、老鷹徽各軍種又不一樣。
德軍是一種包羅萬象的特色國家軍隊,從入門到深入研究都是一門學問。
此章僅供最基本的德軍入門服裝配飾的知識,想獲得更加進階、深入的配飾。詳細資訊請參考【會員區 一 服裝配備教室】
領章是裝在領子上,可大概清楚【陸軍】【SS黨衛軍】【空軍】的判斷階級及官科的佩飾。
軍官與士官兵的精緻度差別很大,隨著時間的不同士兵的領章也略有不同。
陸軍可依中間顏色分辨兵科;黨衛軍可依圖案分辨階級(部分單位還有自己師的領章圖案,如圖二);空軍則依底板顏色分兵科、圖案分階級。
詳情請參考【會員區 一 服裝配備教室】
這裡僅最基本的原則。
國防軍(陸軍)
陸軍士官兵均是布章(士官領子會比兵多出銀線);軍官則是金屬管線縫製;將軍是紅底上下兩片成對矢車菊葉的金屬管線縫製;元帥則是紅底三片成對矢車菊葉的金屬管線縫製;所以價錢依序上揚。(參考圖一)
黨衛軍(SS)
SS士官兵是黑色底板加上繡的SS圖案,階級是使用金屬四角豆星和槓數,價錢會依所需材料多寡次地上揚。
軍官SS圖案為金屬管線,底板周圍會加裝金屬麻花線,價錢更高。
上校(含)以上則改成兩邊對稱一致的金屬一片橡葉圖騰,之後類推越複雜越貴。(參考圖二)
空軍
士官兵使用兵科色底板加上金屬v字翅膀,價錢會依所需材料多寡次地上揚。
軍官圖案為金屬管線手工製成,底板周圍會加裝金屬麻花線,價錢通常也是依階級上升。
尉官為銀色半花圈+v字翅膀、校官為銀色全花圈+v字翅膀、將官為金色全花圈+v字翅膀
(還有什麼特殊的地勤機務用的螺旋槳領章、空軍預備的特殊領章這邊就不多概述)
左中右依序
士官兵、官、將軍
(左右一對)上中下依序
上校、少校、骷髏師下士
空軍肩、領章大全
肩章,顧名思義是裝在肩膀上的階級章,可判斷階級及兵科色的佩飾。
將官、校官、尉官、士官、兵的呈現度差別很大,隨著時間年份的不同,肩章的變化也略有不同。
大部分陸軍、空軍的肩章跟領章兵科色是互相呼應的。(盤帽跟船帽上的兵科色線也是如此
陸軍、黨衛軍可依【肩章邊線顏色】分辨兵科,但兩軍肩章底色又不同。陸軍為墨綠、黨衛軍則是黑色;空軍也是顏色分兵科。
下士(含)以上在縫有士官銀線肩章上使用金屬四角豆星的多寡區分上下的階級。
兵則是左臂章區分階級。
下士肩章特別於其他士官階的是沒有那靠近肩頭一小段銀線(如下圖一)
校、尉官肩章無豆為少尉、一豆為中尉、二豆為上尉;少數特例的三豆階級,如:大將跟資深士官長
更細項的肩章還有榮譽單位徽記(如圖九)、蛇仗、寶劍、數字、羅馬字母等等
更深入的細節分項請參考【會員區 一 服裝配備教室】
這裡僅介紹最基本的原則。
國防軍(陸軍)
兵是簡單的一片毛料墨綠底章;士官是兵肩章的基底在框周圍縫上銀線;尉官是多條直式並排的金屬管線縫製;校官是呈現麻花捲狀的金屬管線縫製;將官呈現金銀相間麻花捲狀的金屬管線縫製,所以價錢依序上揚。
黨衛軍(SS)
兵也是簡單的一片毛料黑底章;士官是兵肩章的基底在框周圍縫上銀線;尉官是多條直式並排的黑底金屬管線縫製;校官是呈現麻花捲狀的黑底金屬管線縫製;將官呈現金銀相間麻花捲狀的金屬管線縫製;所以價錢依序上揚。
空軍
兵是簡單的一片毛料章;士官是兵肩章的基底在框周圍縫上銀線;尉官是多條直式並排的金屬管線縫製;校官是呈現麻花捲狀的金屬管線縫製;將官呈現金銀相間麻花捲狀的金屬管線縫製;價錢依序上揚。
基本上,全軍種的肩章都大同小異。
但還是有少部分單位的特殊性,如:岸防單位肩章、文職官的金屬線中又帶有小黑線等等深入細項不多概述。
(由上至下)
墨綠底國防軍_步兵士兵肩章
墨綠底國防軍_憲兵中士肩章
黑色底黨衛軍_步兵士兵肩章
黑色底黨衛軍_步兵下士肩章
領章部分:士官兵通用布章+士官銀線、憲兵橘色兵科色
肩章部分:墨綠底憲兵橘色邊線+士官銀線
領章部分:黨衛軍上校一片橡葉+軍官銀邊
肩章部分:黑底SD毒綠色兵科色+麻花捲式校官+兩豆
領章部分:將官通用紅底上下兩對矢車菊葉
肩章部分:將官紅底+金銀相間麻花捲式無豆
步兵白色兵科色+麻花捲式+一豆
黑底步兵白色兵科色+麻花捲式無豆
步兵白色兵科色+直條式無豆
領章部分:士官兵通用布章+士官銀線、白色步兵兵科色
肩章部分:墨綠底步兵白色邊線+士官銀線+一豆
憲兵橘色兵科色+GD大德意志師徽
這裡老鷹的意思是指衣服上的鷹徽。
是一種分辨軍種的指標,在各單位制服上鷹徽的形體、位置也有所不同。
除了黨衛軍的鷹徽在左手臂上又稱臂鷹,其他軍種大部分都是在右胸口上則稱胸鷹。
陸軍跟黨衛軍的老鷹雖位置不同好識別。但是展翅老鷹長相神似,但也有些許不同處_翅膀末端處的位置。(可參考下圖一二三、四五)
老鷹徽材質又依階級的高低有所不同。
空軍、陸軍的士官、兵材質為機織布老鷹;校、尉官是銀色的金屬線老鷹;將官以上則是金色的金屬線老鷹。
黨衛軍的士官、兵材質為機織布老鷹;將、校、尉官都是銀色的金屬線老鷹。
還有其他特殊的單位,(如圖六)國防軍憲兵的鷹徽有胸鷹又有跟其他軍種不一樣的臂鷹等等深入的奧妙則不在贅述。
詳情請參考【會員區 一 服裝配備教室】
這裡僅最基本的原則。
國防軍(陸軍)
陸軍的老鷹位置識別在右胸口袋上。
老鷹形體為略倒三角狀展翅型的老鷹(如圖一二三),材質上述也有提到。
可以與黨衛軍的老鷹互相比較差異。
陸軍的士官、兵材質為機織布老鷹;校、尉官是銀色的金屬線老鷹;將官以上則是金色的金屬線老鷹。
價錢依序上揚。
黨衛軍(SS)
黨衛軍的老鷹位置識別在左手臂上。
老鷹形體為略鑽石狀展翅型的老鷹(如圖四五),材質上述也有提到。
可以與陸軍的老鷹互相比較差異。
黨衛軍的士官、兵材質為機織布老鷹;將、校、尉官都是銀色的金屬線老鷹。
價錢依序上揚。
空軍
空軍的老鷹位置識別在右胸口袋上。
老鷹形體為飛行滑翔型的老鷹(如圖七八九),材質上述也有提到。
空軍的士官、兵材質為機織布老鷹;校、尉官是銀色的金屬線老鷹;將官以上則是金色的金屬線老鷹。
價錢依序上揚。
基本上,全軍種的肩章都大同小異。
但是有些單位的特殊性,如:岸防單位肩章、文職官的金屬線中又帶有小黑線等等細項也就不多概述。
除了上面德軍軍服標配的三寶:領章、肩章、鷹徽外,當然不能忘記展示個人戰績輝煌榮譽的勳獎章。
如果想表現出剛入伍的新兵蛋子、裸裝軍服裝備派之外可以不考慮。
但是幾乎入坑德軍的玩家,是沒有人可以抵擋勳獎章的魅力;相對地,勳獎章要多也必須多花一些預算是必然的。
德軍的勳獎章種類也是出名的多且複雜、在軍服上的位置也有講究,算是比較進階的入門知識。
軍人胸前每一面象徵榮譽的勳獎章背後意義,都一定有他們自己軍事生涯奮鬥的故事在。
所以各種勳獎章配對在一件軍服上時,也務必小心且務必符合各種常理性。
最好的是自己做過功課,知道基本的勳獎章知識跟擺放位置的玩家,恭喜您很努力優秀。
但如果真的不懂、不了解也沒關係,可以詢問其他了解或資深玩家、上網找資料等等。
就是不要拿到什麼就硬戴上軍服。(很重要,所以粗體字+底線。)
在此也稍微介紹幾枚新手入門款,讓新人玩家可以參考看看。
若想了解更深入其他複雜、幾乎常人不可能系的稀有、傳說勳獎章,請再參考【會員區 一 服裝配備教室】
以最大宗基本的步兵科,也是重演最大眾入門的官、士、兵勳章有以下幾種:
授予步兵科戰鬥人員、山地部隊
(官、士、兵適用)
授予其他非步兵科戰鬥人員
(官、士、兵適用)
授予戰場中受傷之人員
(下至上)銅級、銀級、金級
兵適用銅級、勉強銀級
官、士適用銅級、銀級
二鐵綬帶:可自行斟酌配戴
(官、士、兵適用)
東線綬帶:參加過東線戰爭可以配戴
(官、士、兵適用)
一級鐵十字:可自行斟酌配戴
前提是一定要有左圖的二鐵綬帶
(官、士適用)
(兵勉強適用)
可自行斟酌配戴
(下至上)銅級、銀級、金級
(兵適用銅級)
(官、士適用銅級、銀級)
來說說配戴的合理性吧!
以上這些是步兵科常見的勳獎章,會看到階級什麼適用什麼、勉強適用、金級為什麼沒的選?
例如戰傷章的兵為什麼適用銅級而勉強銀級?
先來說說戰傷章各級獲得的條件吧,相信清楚後就覺得是得來不易的獎章。
銅級條件:戰場中受傷1、2次或凍傷
銀級條件:戰場中受傷3、4次、失去一手、一腳、一眼、聽覺半或全喪失、頭部受傷、面部毀容
金級條件:戰場中受傷5次以上、完全失明、頭部嚴重受傷、執行任務陣亡者
之前說過勳章的合理性吧。
老實說官士兵各階級的銅級、銀級、金級都可以擇一來掛。但是..
試想挨子彈5次以上還能掛著金級在戰場上繼續作戰的德軍,歷史上不是沒有,但非常稀少。(也不要用這理由來挑戰重演的合理底線...
除非想飾演在病床上肢體戰損的傷患,那還說的過去。
又依戰場上的獲得比例來看,金級章是受傷5次以上還活跳跳的這類人拿的多?還是在病床身體受損缺肢的人多?
是後者。
這就是配戴須注意的合理性。
話說回來,軍、士官在戰場歷練、作戰次數、資歷,能獲得銅級、銀級是符合常理。(可以想成保護自己警覺性高低跟資歷累積)
資歷、功勳是慢慢累積出來的。
好比一位上尉連長或老士官,透過優異指揮與協同作戰打擊敵軍,獲得騎士鐵十字。
跟士兵打擊敵軍獲得騎士鐵十字。
哪一個比較有說服性跟合理性就不明言逾了吧。
好了,大概說明了勳章獲得的合理性。
現在來說明一下每一種勳章位置的特定擺放吧。
先簡單說明一下鐵十字
鐵十字是德軍勳章榮譽的象徵,它的地位比其他戰鬥章、紀念章等等還要高級。
獲得的方式也是有順序性的,必須取的前一階才能邁向下一階。(就是之前提到在掛一鐵之前,一定要取得二鐵(綬帶)
二級鐵十字(簡稱二鐵、EK2,通常用綬帶代表縫於鈕扣處)
一級鐵十字(簡稱一鐵、EK1,掛在左胸口袋鈕扣下處)
騎士鐵十字(簡稱騎鐵、RK,有頸綬帶佩掛在領口)
(騎士鐵十字在下去還有橡葉、橡葉劍、鑽石橡葉劍、黃金鑽石橡劍、大鐵,但暫且不提
在左胸口袋鈕扣下方
依戰鬥章為主、戰傷為輔
(戰傷章普遍默認右下的位置)
鐵十字一定要在最上方(擺放規定)
其次才是戰鬥章
一鐵在最上方(擺放規定)
左戰鬥章、右戰傷章
(呈現三角狀)
一鐵在最上方(擺放規定)
左戰鬥章、右戰傷章
中下反游擊章
(呈現菱狀)
注意綬帶、肉搏章的位置
還有更進階入門的玩法,就是看軍服身上的勳章配件說故事。
當然這是需要一些經驗跟知識,可以說服自己跟別人的故事。
就拿下面這套衣服來說吧。
(先假設它是毛料M40,詳情服裝篇。就不多做解釋。)
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兵。
參加過東線戰爭,獲得東線綬帶。
期間在與蘇軍3次突擊作戰中獲得步兵突擊章。
突擊作戰中表現優異頒發二級鐵十字(綬帶)。
在突擊作戰中受傷1、2次獲得銅級戰傷。
參加白刃戰、近距離與蘇軍搏殺超過30個天數獲得銀級近戰肉搏章。
在一次特別任務帶領小隊做出對蘇軍防線打擊的優異成果,獲得一級鐵十字。
在肉搏、特別作戰中又受傷1、2次總共3、4次,達到授予銀級戰傷的資格。
後來調往西線阻擊盟軍。
在盟軍登陸後的期間擔任狙擊射手,有效射殺超過60人獲得金級狙擊手臂章。
以上就是這位步兵上士在戰爭期間的大略經歷。
補充一下,那個狙擊手臂章1944年8月底9月初才開始使用,當時已經在戰爭後期了。
所以不會有前期1940年入侵法國戰役有配戴這個臂章,這就是所謂的穿越時空錯誤。
不是覺得帥就想上、想戴。再說一次,合理性。
當然這類的錯誤也不局限在這狙擊手臂章,其他有些勳獎章、證章、盾章,到其他裝備、衣服(ex:dot44)、槍(ex:stg44)之類的都有受限在時間進程上的使用。
這些都是之後有意深入德軍必須了解且做足功課的事項。
好了,介紹也大概到這邊。但這只是單一步兵科的勳章配戴法哦。
還有其他空軍章、海軍章、其他紀念章、年資章、軍種勳獎章、盾章、飾緒等等太多太多了
相信你玩久了,自然哪些軍種服裝該配那些、什麼不能戴、什麼階級配哪些章適合不適合等等。
日後還要再玩其他步兵科以外的軍種,相信你會再繼續深入研究德軍這無底大坑。
更進階的勳獎章說明、歷史,請詳情請參考【會員區 一 服裝配備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