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率兵东指。周公谨在接到曹操的挑战信后 ,即毁书斩使,以表白抵抗的决心。于是引发了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战。周瑜打了胜仗,但他仍能小心,进行调查研究,连夜暗窥曹营。周瑜发现曹操水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曹操的蔡瑁、张宇,这两人“深得水军之妙”,是东吴破曹的主要障碍,周瑜就产生了“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的打算。曹操正在为破东吴无策发愁时,忽有曹营中的幕僚蒋干出来自荐,说愿意去东吴说服周瑜前来归降,而且表示保证能完成任务。周瑜听说老同学蒋干来访,就决定利用施行反间之计。周瑜先在大会群英的宴席上,定下了“但叙朋友交情”,不提“军旅之事”的规矩,封住蒋干的口。进而周瑜又向蒋干显示江东英杰云集,“兵精粮足”的实力,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重用的地位,断绝蒋干说降的念头。在夜间,周瑜与蒋干“低聚而眠”,佯装酒醉酣睡,诱使蒋干偷走一封伪蔡瑁、张宇造投降东吴的书信,还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来暗联络的情节给蒋干看,让蒋干对书信确信无疑。蒋干原为没有完成说降周瑜的使命发愁,幸亏得了这份重要“情报”,就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看了这封信大怒,喝令杀了蔡、张二将。周瑜的反间计终于获得成功。
虽然蒋干和周瑜的确是见过面但这个故事和可能是罗贯中编出来的。三国志这本书中也没有提过这个故事,因此很可能是没发生在历史中。
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辩论家,但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将蒋干刻画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事实上,这个故事三国志中没有提到,至于蔡瑁,张允在三国演义中,是被曹操误杀的,原因是中周瑜借刀杀人之计,而不是蒋干所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