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与妻子黄月英及蒲元等人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4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二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另外还有机关防止敌人夺取后使用。不过,确实的方式、样貌现在亦不明,对其亦有不同的解释。
魏蜀两军长期僵持,使远道而来的蜀军粮草接济十分不便,诸葛亮想尽办法引诱司马懿出战不成,便造出木牛流马转运粮草。
司马懿闻知有此灵便之物,非常震惊,立即派兵夺来木牛流马,并命营中工匠速速仿造,也用于搬运粮草。不想又中了诸葛亮之计,魏军所运粮草,尽成了蜀军囊中之物。司马懿大怒,率兵追杀,却又中了蜀军埋伏,险些丧命。他机警地将头盔弃于林东,自己向林西逃遁,才得以生还。
诸葛亮命魏延挑司马懿金盔在魏营前挑战,司马懿任其肆意辱骂,拒不出战。诸葛亮为作长久打算,只好令将士与当地居民一起种田以给军粮。
司马懿虽获知魏主曹叡已大胜吴军的喜讯,但仍坚守不出,亦不理会诸葛亮的祁山屯田,只待冬季大雪封山之时,蜀军不打自退。
诸葛亮对此深为忧虑,在明月高悬之时漫步营中,思及先主之志,感慨万千,萌生上方谷火攻一计,欲一举消灭司马懿,以直逼长安,挺进中原。
诸葛亮当年在8年北伐中,木牛流马总共用过3次,木牛流马就是从这里出发,走过250公里的栈道,到达前线祁山五丈原。 有个当地的老人曾经描绘了传说中的木牛流马:“木头做的马头,再有其他零星的小块组成马身子,再组上马腿,肚子中间安上齿轮,木马后边有一个扳手,操作时一压走一步,再一压走一步。”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木牛流马是有齿轮的,而且似乎也运用了杠杆原理。 梁国君做的木牛流马形状都是四条腿,肚子中空,可以载重物的木制机械。按下和抬起马的脖子,流马就会迈开腿行走;木牛是通过按压后面的双辕行走。据梁国君介绍,他做的木牛流马在原理上与史料记载相符:“‘木牛牛仰双辕,流马形制如象。’木牛后面有一个长长的省力臂,就是双辕;流马的省力臂就是它长长的马脖子,就是形制如象。”更为巧妙的是,梁国君在他的流马上实现了暗锁功能,把舌头扭转,马头就被锁住,就无法行走,这一点跟《三国演义》中的描绘非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