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鱼
古代:
《庚桑楚》中提到,“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鲵为之制;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篇章中描述了在小水沟里,大鱼没有办法回转它的身体,可是小小的泥鳅却能转身自如。虽然,人们会觉得大鱼比小鱼体积大,有先天性的优势,但是小鱼在小水沟里会比大鱼更占优势。庄子之所以用大鱼和小鱼的例子,是为了与人们的形成对比,人们往往觉得大鱼永远胜过小鱼,却从来没考虑过其他因素的干扰,疏忽了小鱼也有它自己优点的事实。我们认为庄子想说明的是在不同的环境下,每个人的表现都不一样,因为再优秀的人也会在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会被打垮。所以人们应该明白自己有擅长做的事。因此,庄子想鼓励读者应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尽量去改正,这样才能够补给之短。
与现今社会的关联:
现在很多人想要全方面发展,如果事情不顺心就开始懊恼。但是我们要懂得创造对自己有利的环境,擅长利用自己的优点,避开自己的缺点,在优良的环境中成长。人无完人,现在的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人们都各有所长,因此要在每个领域里拔尖是不现实的。我们有时会处在逆境,无法发挥自己擅长的技能。
爱因斯坦小时候偏科很严重,在学校里,爱因斯坦除了数学和物理科目优秀外,其它课程都不好。教导主任曾经这样断言:“爱因斯坦性格孤僻,不守纪律,而且大脑也比较迟钝,将来不会有出息的。” 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校方竟然通知他,因其成绩不好,不尊重老师,与同学格格不入,还不遵守校规而被要求退学。
后来,他离开了德国,十六岁的他只身前往瑞士,参加了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的高考,因为偏科,除了数学和物理考的很好以外,其它的如政治学、语言学等考的不理想,而未被录取。但由于他数学和物理突出,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的校长赫尔先生爱惜人才,对他十分器重,把他介绍到亚雷小镇的一所中学再读一年后,然后直接升入大学,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
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被称为“现代物理学之父”,也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之后,与牛顿齐名的伟大物理学家。这说明了在成功的人士也有自己的缺陷,只要擅长利用自己的优点就可以了。
猿猴
古代:
在《山木》篇中,庄子问魏王:“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庄子在这里运用了猿猴的故事是因为猿猴是与人类最接近的动物。我们可以看出他想用猿猴的故事来代表人类社会的现象。庄子非常巧妙地利用了猿猴,来传达人无完人的观念。猿猴的本能和长处是动作敏捷,擅长于爬树,所以当它们生活在高大乔木的树林里,是对他们有利的,因此它们能够称霸,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一旦到了柘、棘、枳、枸等刺蓬灌木丛中,它们的生活环境就会变得很不方便,不能充分施展才能和长处。庄子在这里暗喻了虽然每个人出生都是各有千秋,但是有些人处在一个对自己不利的环境,无法扩展他们的特长。有些人可能不被社会认可,但是这不代表他们无能,只是他们没有机会展示他们的才能。庄子也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给予了尖锐的批判,对病乏的贫士给予了深切的同情。这就是所谓的有用武之地,英雄人物方可施展才能。
与现今社会的关联:
现在有些人在某方面有天分,却身处的环境对自己不利。譬如,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学生在艺术方面有天分,但有些学生可能因学校不重视而导致这些学生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一位很好的名人例子是梵高。梵高一生都不得志,那个时代没有人懂得欣赏他的画作风格,后来时代变了,人们的审美观也随着改变了,他的画开始畅销,以致现在的天价。当时的社会没有给梵高发展的余地,使他栩栩如生的画很难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认可,因此他一生中都没有机会展现他的长处。只有在他去世了后,时代变了才开始赞赏梵高的画,使他的画变得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