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确实在确保学生意识到种族主义的后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学生仍然不知道种族主义是什么以及它有多严重。 因此,新加坡应该对教孩子们欣赏多样性持开放态度,而不是嘲笑和歧视不同肤色的人。 在老师的帮助下,更多的学生会意识到种族主义的危害,以及为什么嘲笑别人是不好的。 教师在确保学生对这一主题有清晰的理解方面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 / 纳文·埃兰戈万
发布 / 2021年6月25日
新加坡——周五(6 月 25 日)在一个种族论坛上的小组成员说,这里的孩子们需要更好地了解什么是种族主义,教师在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强调他的观点时,其中一位小组成员 Daniel Goh 副教授对他的朋友们在最近有关此类事件的宣传之后无法识别种族主义言论或事件表示惊讶。
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的社会学家说:“非常有趣的是,在过去的两周里,我有朋友来找我问种族主义是什么。”
“我们似乎缺乏对种族主义的了解,我认为(早些时候)向(财政)部长 Lawrence Wong 提出的问题非常好。我们是否应该开始在学校引入反种族主义教学法,让人们知道种族主义是什么,以便他们能够识别、识别并处理它并更有效地与它作斗争?”
吴副教授在由政策研究所和 S Rajaratnam 国际研究学院 (RSIS) 主办的论坛上发表讲话。
该论坛由社会学家 Paulin Straughan 主持,还有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播与新媒体系的 Elmie Nekmat 副教授、南洋理工大学 (NTU) 的社会学家 Laavanya Kathiravelu 博士和编辑 Goh Sin Teck 先生中国日报《联合早报》。
在小组开始之前,财政部长劳伦斯·黄参加了与 RSIS 国家安全卓越中心负责人 Shashi Jayakumar 博士的问答环节。
沙石博士曾询问论坛主讲人黄先生,政府是否会考虑调整海外教学法,以促进对多元化的理解,让多元种族的儿童在当地根深蒂固。
对此,黄先生表示,南大研究人员 2017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这里的学龄前儿童偏爱自己的种族,这提醒我们,“对自己的种族感到舒服是人类的本能”。
黄先生补充说,虽然新加坡应该对教导儿童欣赏多样性的教学法持开放态度,但这些教学法不应从其他国家大量“移植”,而应适应当地情况。
年轻一代将种族主义视为理所当然
在随后的小组讨论中,吴副教授表示,虽然老一辈在新加坡经历过种族骚乱和相关事件,但年轻一代认为种族主义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并倾向于将种族主义视为理所当然。结果,在大多数中国种族中,许多人不了解种族主义是什么。
他补充说,重要的是要教会年轻一代如何认识种族主义,尤其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经历过种族主义的多数种族群体。
Laavanya 博士插话说,除了在学校引入种族主义作为一个话题外,教育机构还应培训教师发现和防范自己的种族偏见。
她说,这种制度层面的变化也将影响人们在个人层面的思考方式。
引用前义安理工学院讲师 Tan Boon Lee 的例子,他在对他的学生和一对跨种族夫妇发表种族主义言论后被解雇,Laavanya 博士说,培训教师识别内隐偏见尤为重要,因为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评分方式学生。
“如果我们真的想坚持任人唯贤的价值观,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种族主义如何渗透到学校这样的地方,并破坏任人唯贤的标准。”
种族主义教育始于学校
吴副教授也同意种族主义教育必须从学校开始。
针对黄先生的观点,即与同种族的人相处融洽是人类的本能,吴副教授说,很多这种本能是幼儿在家中和学校中学到的。
“我知道有很多压力,对老师来说压力很大,但如果这是一个生存问题。我们必须在学校正确地做到这一点,”他说,并补充说教育应该早在学前班就开始。
然而,斯特劳恩教授质疑,期望教育工作者在学校教授种族主义是否会给已经背负着其他责任的教师带来压力,例如确保儿童适应学校环境。
对此,拉瓦尼亚博士表示,学校辅导员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可以就种族主义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
吴副教授还表示,教师应该配备资源,向儿童教授种族主义。例如,教育部可以准备反种族主义工具包,帮助教师教幼儿识别种族主义。
Elmie 副教授强调了媒体对其他种族的信息或视觉描绘如何影响父母及其子女对其他种族的态度。
当 Straughan 教授询问还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年轻的新加坡人识别种族主义表达时,吴副教授建议,除了政府之外,其他通常不涉及种族主义问题的机构,例如博物馆和文化组织,可以介入就该问题组织论坛或研讨会。
词典:
根深蒂固 gēn shēn dì gù :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渗透 shèn tòu : 比喻某种思想或力量逐渐进入其他方面。
融洽 róng qià :彼此感情和睦,没有隔阂。
造句:
根深蒂固 gēn shēn dì gù : 根深蒂固的恶习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渗透 shèn tòu : 水很容易渗透棉布衣服。
融洽 róng qià :他们三个好朋友周而不比,相处融洽。